首页 理论教育 漫谈干部的执行能力

漫谈干部的执行能力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执行能力,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要想管理好这些学校,必须注重干部执行力的提高。下文拟就干部的执行力作一探讨,以期收到管中窥豹的效果。对上级分配的任务,执行层干部不应以任何借口推托,更不能以任何形式抵制。“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以下简称执行力),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诸多政界要人和商界巨子认为,决策部门的计划、决定本身大多是正确的,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往往是执行力不强所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超大规模的中学纷纷涌现。要想管理好这些学校,必须注重干部执行力的提高。下文拟就干部的执行力作一探讨,以期收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我们认为,干部在执行力方面,主要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服从意识,是执行力的基础,是一个集团制胜的法宝。对上级分配的任务,执行层干部不应以任何借口推托,更不能以任何形式抵制。“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规定成了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战斗力的铁的纪律。尽管国际风云变幻,国际上许多国家社会主义政党解体,而中国共产党却屹立如山,其奥秘便在于此。美国西点军校闻名世界。200年来,它培养了三位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甚至还培养了可口可乐公司、杜邦化工总裁等商界巨子。其奥秘何在?就在于西点军校培养了学员高度的服从意识。西点军校规定,学员回答长官只能有三句话:“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平等”“民主”的意识似乎强一些。然而,我们不能走入认识的误区,以“平等”与“民主”为借口削弱服从意识。有民主也要有集中,上级的决策是民主的集中行为,体现了民众的意志,作为执行层面的干部必须、只能无条件服从。

主动意识,是提高执行效果的首要条件。上级布置的工作,往往有难度。如果被动应付,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反之,主动去做,却会开创柳暗花明的局面。我们应该把任务看成领导信任的具体体现,看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果这样思考,我们能强化内在动机,积极而快乐地去做事。领导布置任务,往往只给出目标,至于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则要执行者自己去想方设法。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士兵打扫战场,发现俄罗斯死亡的士兵身上都有一本书——《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断定此书价值非同寻常,便报告长官,长官则把书献给了天皇。天皇一看,便把书印发给每个日本士兵还有公职人员。目前这本书现在已成了世界上十大畅销书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把它赠给自己的部属,这本书魅力何在?就在于书中塑造了一个主动执行任务的英雄罗文上校。美国与西班牙在争夺古巴殖民地战争中,美国总统决定派人给古巴一支武装力量领导人的加西亚送信,以便联合起来共同打击西班牙武装势力。可是,人们只知加西亚住在古巴的深山老林,具体地址不详,谁能将信送达呢?总统踌躇再三,后来经过别人推荐,选择了罗文上校。罗文上校无条件地接受了任务,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终于胜利完成任务。这本书生动地诠释了主动性在执行力中的重要性。其实,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中国的执政党,靠的就是无数能够主动执行任务的共产党员。“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就是对主动意识最形象的注脚。

感悟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感悟能力强的人,能够充分领会领导意图,领会文件实质,在执行过程中与领导配合默契;感悟能力强的人能够在执行过程中工作精细、严密,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感悟能力强的人能够在执行过程中灵活应变,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大凡一个成功的集团,都有一批领悟能力极高的人才。淮海战役的胜利便是有力的例证。刘伯承、邓小平、粟裕陈毅谭震林等一大批解放军将领充分领悟了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齐心协力,战术灵活,一举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领悟能力极高的人不是本本主义者,他们有时对书本或前人的经验,也不简单从形式上仿效,而是在“神似”上下功夫。韩信在楚汉之争中,曾背水为阵,诸将疑惑不解,因其有违常规的布阵方法。然而,战争结果却是大获全胜。诸将请教其中奥秘,韩信说,其实兵法上写得很清楚:“置之死地而后生”!作为干部应该重视对自身领悟能力的培养,使自己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忠信意识,是对人格魅力的要求。提起忠信二字,人们对“信”字容易接受,对“忠”者却颇多犹疑。许多人提起忠字,就想起了无条件为封建帝王卖命的人来。其实,这并非“忠”的原意。《论语》中18次提到 “忠”字,其基本含义是对“别人尽心竭力”。别人的范围很广,包括身份、地位、辈分低于、同于或长于自己者。孔子的学生子张曾经向孔子请教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在职位上不知疲倦地干,行动上处处表现出忠诚。”我们提倡的是孔子所说的“忠”,要求执行层能够恪尽职守,对上级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现代社会这方面典型很多。20世纪60年代的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谓忠。至于徐虎、李素丽、张云泉等人,无不以青春、智慧、汗水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忠之壮歌。

“信”与“忠”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作为一个执行层的干部,只有言而有信,才能赢得领导信任,下级信赖,才能在工作中树立起威信,充分发挥非权力效应(人格魅力)。那种上瞒下骗,说假话,说空话,报喜不报忧,或者虚报数字的干部,也许得志一时,但却不能得志一世。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成大事者,古来未有。”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往往以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执行层的干部应该心中有“原则”,按章办事。只有如此,才能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称颂那些执法如山的官吏。包拯忍痛判处自幼与自己同经磨难的侄儿的故事,千百年间之所以流传不衰,就在于表达了人民执法如山的愿望。诸葛亮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在《出师表》中苦心叮嘱后主坚持原则,他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明;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本身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挥泪斩马谡,正是他的正直之举。

惜乎,有许多人拿原则当儿戏,拿原则做交易,这些人往往因一己自私,而给集团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连连“落马”的省部级高官,无不如此。

有些干部,对任何人都保持良好关系,办事拿不起,放不下,绕着矛盾走。这种人,就是平常说的“老好人”“好好先生”。其实,这种人做干部,会严重影响执行效果。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就严肃批评过这种人。孔子对这种人尤为愤恨。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老好人”的意思,孔子说他是道德之贼,确实没错!这种人颇具迷惑性,在不坚持原则损害绝大多数人利益时,还能结下好人缘,岂不是“贼味十足”吗?我们希望干部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加大教育教学督查、评估的力度,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实效,不做“德之贼”。

人行动,讲究肢体的协调。一个集体的工作,要求各个部门协调一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其歌词中有一句云:“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步调一致”,就是协调。一个国民党资深军官在谈到辽沈战役时讲,国民党部队之所以败于解放军,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军队将领之间不能精诚合作。他们互相推诿扯皮不说,有时为了保存实力,见死不救,以致被解放军各个击破。现实中这种现象也不少。不少部门拥兵自重,互不买账,内耗严重,以致事业不兴。作为学校干部,工作中需要协调的地方很多,如各处室之间、各年级部之间、处室与年级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区教育管理之间等。只有做到协调一致,才能增加合力,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考察一些办学成绩出色的学校,其重要经验无不是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执行层的各个部门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在名与利面前让半步,在工作与责任面前进半步;执行层干部做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工作,特别要充分宣传领导意图,让群众理解领导、支持领导。有些干部惯于做落后群众的尾巴,做他们的代言人;更有人甚至以群众代表的姿态出现在领导面前,“为民请命”,讨价还价,这种做法是大忌中的大忌。无论在哪个单位,有这种毛病的干部应迅速改变思维方式,长此以往领导是不会容忍的。

创新能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才大力倡导创新。然而,在创新工作上人们的认识还有误区,许多人一提创新,就想到科技创新。其实,最重要的创新还是制度创新。作为干部,我们所说的创新,自然是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就会提高“教育生产力”。《成才导报》2004年5月刊载的关于实行班级管理、强化协作意识的署名文章,就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典型案例。不妨摘录要点于下:

我们所说的班级组不同于班级。班级组是全班学生和全体任课教师的集合体。我们所说的班级组长也不同于班主任。班级组长不仅是这一个班学生的管理者,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管理者。班级组是学校的最基层单位,班级组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关系。学校考评、奖惩首先到班级组,班级组长再根据任课教师的表现,具体决定奖惩到人。一个班级组整体教育效益好,班级组成人员才有可能提高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份额。

实现班级组与班级组长制度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使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加大。班级由一个人独管变成多人齐管。二是班级组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密切,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而团队精神增强。实行班级组管理体制之前,班级管理工作往往是班主任孤军奋战。有时任课教师对学生横加指责,班主任即使满肚子委屈,也敢怒而不敢言。有时候,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意见,班主任只好抑制学生,生怕任课教师“生气”而闹出乱子。实行班级组管理之前,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有的教师拼命挤占时间,虽然他所任学科一枝独秀,而其他学科成绩则受到影响,教学的整体效益大打折扣;也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辅导都存在着到岗不到位现象。对这种现象班主任也只好听之任之。而实行班级组与班级组长制度以后,班级组长职责明确,对任课教师的管理理直气壮。班级组长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常给任课教师提要求,包括时间分配问题、备课、上课质量问题、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等。有的班级组还实行任课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性格爱好等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位任课教师负责联系一个组。这样一来,任课教师都成了班级组长的助手。更令人欣喜的是,任课教师不仅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别人瓦上霜了。除积极协助班主任工作外,对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也鼎力相助。对个别业务不精或态度不端正而拖班级组后腿的教师更是想方设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那种滥竽充数的现象已为班级组所不容。总之,班级组管理增强了教育的合力,使教育管理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班级组管理,就是对班主任管理观念的创新。目前,不少学校尝试这种方法,收效都很明显。

当然,创新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之路上有风有雨,有荆棘也有沟壑。因此,作为干部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创新的勇气。干部与基层接触,等于占有了创新的土壤,再加上敢闯敢干很容易出成绩。当然,勇于创新的干部犯错误的几率高于因循守旧的干部。其实,现在许多领导已经非常开明,对于干部由于创新而出现失误,不仅照常使用甚至会重用。再说,因创新而犯错误,某种程度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通报》上发表的一位八旬老人的文章说:“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再来,我要犯更多的错误。”

奉献精神,不仅是共产主义精神中有,它是人类进步人群共有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无论西方的普罗米修斯,还是东方的大禹,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华盛顿。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盛,无不依赖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我们干部,应该心中有事业,而不应该心中只有职业。心中只有职业,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也许会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然而,这种境况下很难做到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计较荣辱毁誉,只有用心工作,才能公而忘我,才能开拓进取,立于改革创新的潮头。奉献精神,对于干部尤为重要。领导的决策靠他们去执行。他们没有奉献精神,将会使任务完成情况大打折扣。另外,一个单位干出成绩,风光的往往是单位领导人,而干了大量实际工作的一般干部却默默无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般干部缺少奉献精神,往往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我们特别提倡执行层干部的甘做衬托红花的绿叶的意识。当然,话又说回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作为干部,你努力工作,群众会信任你,钦佩你,领导也会看重你。作为一名干部大多希望升迁,这种心理无可非议。然而,必欲如此,请提高你的执行力,扎扎实实地在岗位上奉献你的青春、智慧与汗水。当你的努力化为实绩,群众会推举你,领导也会提拔你。

关于干部执行力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以上所谈八点,只是撮其要者。此外,如专业能力、总结能力等,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深入地探讨、研究。

2009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