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成绩连续年飙升不少人为之震惊

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成绩连续年飙升不少人为之震惊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孙汉洲时刻谨记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孙汉洲不仅这样说,同时也努力践行着“爱的教育”理论。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成绩连续10年飙升,不少人为之震惊,其实,秘诀就在于教师实践了孙汉洲的教育思想,使90%以上的择校生高考达到或者超过了文化类二本分数线。孙汉洲校长长期以来坚持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点恰恰与新课标的理念契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孙汉洲在教坛上耕耘四十年,成就斐然,足迹斑斓——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资深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推进读书十大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得主,市名校长,市十大杰出人物。自1990年始,孙汉洲25年风雨兼程,耕耘不辍,历任白塔中学、东海县中、东海高级中学、南京二十九中副校长、校长。

作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孙汉洲时刻谨记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25年来,他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我们这里不妨一探究竟。

孙汉洲认为:爱是教育之本。他认为:“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爱是教育的形式,也是内容;爱是教育的过程,也是目的。教育因爱而生,因爱而存。教育的悲哀,莫过于爱的缺失。”他认为,和其他爱相比较而言,师爱带有更多的职业色彩。他在《论教师之爱》的长篇论文中总结了教师之爱的20个特征:“专业性、无私性、均衡性、深沉性、灵活性、发现性、稳定性、衔接性、期待性、及时性、简约性、计划性、丰富性、民主性、宽容性、鲜活性、原则性、主动性、有效性、传递性”。

我们这里看个例子,关于师爱的均衡性,他就认为:“有教无类、博爱众生,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情怀。学生成绩高低,家境贫富,品行优劣,都不应该影响师爱的厚薄。”孙汉洲不仅这样说,同时也努力践行着“爱的教育”理论。在一段时期内,高中“择校生”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低于中考录取分数线进校,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与统招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毋庸讳言,有些学校收了“择校费”,但学校教育却将其“边缘化”,使这类孩子只能“陪太子读书”。孙汉洲校长在学校推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要求教师洒向学生都是爱,对“择校生”,要予以充分的关爱。他常常跟教师讲:“把优等生教育成才,那是教书匠都能做到的。而关爱后进生,把后进生教育成才,只有教育家才能做到。”在孙校长“爱的教育”理念感召下,南京二十九中10年前就在教师中提出了“消灭差生这个概念”的口号,在学生中提出了“我们一起上大学”的口号。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成绩连续10年飙升,不少人为之震惊,其实,秘诀就在于教师实践了孙汉洲的教育思想,使90%以上的择校生高考达到或者超过了文化类二本分数线。择校生考上南京大学等“985”高校,这在南京二十九中已不是新闻!

教育界的“为本”理论很多,“生本”“校本”“师本”……然而,孰轻孰重却无人予以明确的论述。孙汉洲的“皮毛理论”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学生是学校之本,学生是皮,学校和老师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学校应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业有成,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宿点。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校关于人文关怀的管理误区:关怀的阳光只照耀教师,不照耀学生;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利益,破坏学校的制度,松散工作纪律,涣散教师人心来实行所谓的“人文关怀”。他在《小议学校管理与人文关怀》中指出:“一提‘人文关怀’即是管理者对教职工的关怀。鉴于这种偏见,有些学校放松了对教师的管理。在这里,教师可以不按时上下班,上课迟到早退,乃至旷课也不会受到批评;在这里,奖金福利方面实行的也是平均主义,勤优不奖,懒劣不罚;在这里,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的代名词,学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领导的要求如东风灌马耳。教职工只要有一丁点儿的不满意,尽可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在这里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只满足于将课上的时间熬过去,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不去管它;在这里,学生课外辅导也无人过问,教师晚上要接有偿家教,学校的加班费算得了什么?在这里,学生缺少纪律约束,自由吃零食,自由扔废纸,自由上网,自由恋爱;在这里,没有家访,只有校访。教师有权命令家长来学校说孩子的问题,但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家长。学生犯了错误,有些教师竟横眉冷对家长。有些大城市的家长,虽然贵为一方诸侯,然而在孩子的老师面前,只有站着听教训的份。在这种环境里,正气被压缩在角落里而不得见阳光,倘有哪位领导想认起真来进行管理,那么就会被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同事也视之为另类。”

这样的学校,教师所受的“人文关怀”可谓多,然而学生和家长却倒了霉。“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花血本把孩子送到学校,谁不想孩子学习成绩好,然而,十个手指有长短,只要按成绩排队,总有名次高低。教师认定名次低的孩子就是成绩差,就批评学生,指责家长,结果往往给学生家庭带来灾难。家长受老师的气,回家便将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在学校家里两头受气,哪还谈什么青春幸福?

这样的学校,教师的“人文关怀”享受了不少,然而学校的办学效益却惨淡得很。可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却浑然不知耻,还大力宣传自己是素质教育,并顺便把应试教育的“帽子”扣在那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其实,工厂讲究产品,农民讲究收成,学校凭什么不讲究教学质量?

其实,学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不是私家水龙头,只供教师使用,它应该是公共水龙头,也应惠及家长和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和家长应该优先使用这个水龙头,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学生是学校之本。许多民办学校纷纷倒闭的原因足以证明这一点。

因此,我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的学校进行认真督导,认真整顿这些片面追求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学校,以使学校建立正确的人文关怀观,让学生和家长享受到人文关怀雨露的同时,也促进这些学校改进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孙汉洲校长长期以来坚持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点恰恰与新课标的理念契合。他常常说:“学生和家长都是用脚投票的。”学校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就留不住学生,没有了学生,学校只好关门,教师只能走人!反观今天有些公办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缺少危机感,整天做着恩师梦,认为自己有恩于学生,学校有恩于家长,实在是一种错觉!因此,以生为教育之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应该成为每一所学校的追求!

德智体美劳诸育和谐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诸育关系方面,尤其是把教育和德育相比,真正地把“德”置于“才”之前,孙汉洲校长做到了,学校也做到了。

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是有历史渊源的。孙汉洲校长作为孔子研究专家,早年就从孔子那里汲取了相关智慧。《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说,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年轻人,做到了孝悌、严谨、诚实、博爱而又亲信仁慈,并在这些方面行有余力,然后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孔子的话正体现了“以德为先”的思想。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德”和“才”的评价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子夏认为,一个人如果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使没有读过书,也可以被看做有学问的人。或许有人要问,“德智”并举不更好么?我们说,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二者不能兼得的时候,怎么办呢?孙汉洲校长在《孔子教你做老师》一书中明确指出:要舍鱼(智育)而取熊掌(德育);因为“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语)。

然而,因为名牌学校招生工作分数定乾坤,“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统统落不到实处。有些人认为,文化学习是有硬性指标的,而德育是软的,学校管理只要不出大事就行。这样一来,不少学生在成绩上是个巨人,而在道德上却是个侏儒。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乍一看是爱护学生,实际上是坑害了学生。

孙汉洲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为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殚精竭虑。他是语文教学专家,也是德育教育专家,多年来他的德育研究成果惠及省内外成千上万个学生。为了学生能够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将枯燥的条款编写成40多首朗朗上口的诗歌;他受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主编了60万字的诵读教材《中华经典修身诗歌赏读》,作为德育教材在全省推广;江苏省组织的“阅读经典”活动的学习用书也是他主编的。此外,他研究的课题“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申报201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这在全省社会科学领域属于最高级别的政府科研项目,也是全省2014年度241个立项课题中唯一的中小学项目。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江苏省作家协会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丛书》等以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系列丛书也由孙汉洲校长主编。

其实,德育的内涵不仅仅是“生德”,也应该包括“师德”。在教育部下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要求。孙汉洲校长一直以来都重视师德建设,始终将师德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他在学校开展师德讲座、“最美教师”宣讲、师德报告会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身边师德典型。在此基础上,孙汉洲还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十事八有”的要求,其中“十事”,即“干事有激情,办事讲原则,大事敢担当,谋事讲策略,做事讲奉献,临事讲胸襟,难事不束手,小事不懈怠,处事能坚韧,成事思进取”。这其中的激情、担当、原则、奉献、胸襟等很多内容都是对教师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

在孙汉洲校长的率先垂范下,学校形成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有的老师腿部骨折后,坚持绑着石膏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有的老师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每天拄着拐杖爬四层楼坚持上课;有的老师患癌症化疗后休息不到半年便继续上课;有的老师患尿毒症每周要进行两次血透,依然坚持上班;年轻教师将婚期安排在节假日已成为流行的“潜规则”;许多毕业班教师坚持带病教完毕业班,才下讲台又上手术台。有的老师将父母闹矛盾的学生主动带回家70多天照顾其饮食起居,补习功课;有的老师多年来资助班上困难的学生使他能考上大学……像这样感人事例不胜枚举。在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南京二十九中教师也屡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等殊荣。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样,当一个团队没有目标的时候,便没有压力,缺少动力。孙汉洲校长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有效采用目标激励的管理理念,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计划,从宏观上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

例如,他在二十九中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学校的三维目标,即“学校目标——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教师目标——站稳课堂,写好文章;学生目标——全面发展,学有专长”。他同时也提出了二十九中学生特质的目标,即要着力培养具有学校特质的“三气”:“心气、勇气、灵气”。心气,就是要志存高远,自尊自爱,独立不迁,追求卓越;勇气,就是要不畏困难,直面人生,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灵气,就是要善于思考,博学敏行,识时应变,善于创新。他在对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师生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不辞寸土、海纳百川的精神;藐视困难、风雨前行的精神;内力驱动、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精神;志存高远、勇争第一的精神”。

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全国文明单位是一项举足轻重的综合性奖项,获得者一般都是在地区或行业内具有龙头作用的单位,南京市历史上从没有中小学入选。南京二十九中虽然已多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然而想入选全国文明单位也绝非易事。孙校长看重参评全国文明单位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在2012年初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目标,全校上下以此为契机,凝心聚力,以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全校各项工作的开展。2015年,南京二十九中终于如愿以偿,捧得全国文明单位的奖杯。

有了宏观的目标,并不等于就有了成功。孙汉洲在工作中还善于将宏观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微观目标。宏观目标是战略上的,微观目标是战术上的。从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到学年工作计划;从每学期的工作目标,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计划,孙汉洲校长就是这样计划每一天,成功每一天。以高中工作为例,孙汉洲校长要求他的团队在高一时就将具体的目标分解到年级、到班级。然后,通过各种会议宣传目标,下达目标,制订计划,使得人人心里想目标,人人手里抓目标,让目标成为团队成员的共识。到了高三,更是定期召开年级管理委员会会议、班主任会议、家长会、优生会、后进生会等各种层次的会议,分析目标、分解目标,同时利用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有效监督目标的推进情况。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孙汉洲校长不仅“叫”教师怎么干,还“教”教师怎么干。他编写了很多“口号”指导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毕业班“十个关注”》:关注奋斗目标、关注敏感学科、关注临界人群、关注基础内容、关注课堂效率、关注讲练质量、关注课后巩固、关注氛围心态、关注思维品质、关注学科匹配。当然,在推进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孙汉洲校长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是在这种乐观豪迈的精神激励下,二十九中人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科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以科学的分析为基础,以经验理念为支撑,以方法措施为保障,孙汉洲校长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2012年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文化类二本达线人数已经突破300大关,这是二十九中几代人的期许目标,许多人认为已无以复加了。正在全校上下欢欣鼓舞之际,孙汉洲校长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456”目标工程,即高考未来三年三个台阶,文化类二本以上达线人数分别超过400、500、600人。目标提出后,不少人觉得是天方夜谭,有些老教师找到孙校长表达自己的疑惑,有的更是直言“提醒”不要吹破牛皮。孙汉洲校长利用各种会议向老师反复分析“456”目标工程的科学依据,打消了老师们心中的疑虑,使全校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同朝着目标奋进。事实证明,孙校长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所制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文化类二本以上达线人数2013年达468人,2014年达541人,到2015年达608人,顺利完成了“456”目标。

还记得2012年初,在鼓楼区校级领导学习会上,孙汉洲校长甫一提出“456”目标工程的设想,就引来一片愕然,台下同行有疑惑的眼光,甚至有哂笑的神情。孙校长坚定地说:“二十九中人从来不说假话,不说空话,我们说到做到!”2015年,当孙校长在鼓楼区“七一”表彰大会上发言时说到“二十九中经过三年的时间,顺利实现了我们提出的‘456’目标工程”时,台下掌声如雷!

南京二十九中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既有中国优秀文化素养、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南京二十九中作为省城名校,学生与国外交流机会很多,“国际视野”教育不成问题。然而,这个学校与我国目前多数学校一样,学生的中国优秀文化素养营养不良。作为一名孔学研究专家和语文教育专家,孙汉洲校长心急如焚。他常说:“目前西方文化浸染学生,社会上包括学校中出现了‘香蕉人’现象,即外皮是黄的,里面都是白的;我们应当培养的是‘芒果人’,不仅皮是黄的,里面也是黄的。”“根深才能叶茂,我们的下一代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素养,才能成功地走向世界。”在他看来,“留住中华民族之根”,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在孙校长的主持下,南京二十九中实施系统的“留根工程”,2012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儒学经典课程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重点打造儒学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围绕儒学经典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两个方面着力实施留根工程。

一是打造具有儒学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学校用儒学文化统领校训和三风。校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校风:“再思、慎言、敏行”,教风:“诲人不倦”,学风:“学而不厌”。同时,提炼了具有儒学文化特质的学校精神。

二是建设儒学课程体验中心。力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可观、可听、可感、可读的学习空间。重点是建设了儒学馆、儒学图书馆和中华大讲堂。其中,儒学馆内用实物、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呈现儒学演变、大师风采、儒学影响及学校儒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等内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可观、可听、可读、可感的多维学习空间。

三是着力打造儒学课程体系。在高度重视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出版了《南京语文故事》和《南京成语诗歌》两本地方教材,开设了“孔子教做人”“论语中的成语智慧”“诗话《论语》”“‘大家’读《论语》”“《论语》与现代文明”“儒学经典诵读”“成语中的诸子智慧”等多门校本选修课。其中,《南京语文故事》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校本课程一等奖。

伴随着儒学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南京二十九中师生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除了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外,南京二十九中还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等称号。

在孙汉洲校长“文化留根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渠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受到儒学经典的熏陶,增加了学生儒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传统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石城”文学社是江苏省优秀文学社,社刊《石城》是学生一展文采的平台,已出版《石城文韵》《阅读南京》等多部学生作品集。学校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学生全国朗诵大会获一等奖。学校影像工作室制作的节目3次蝉联全国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评比金奖。江苏省诗歌作文大赛,全省决赛设7个一等奖,二十九中学生占得一席。二十九中学生参加南京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获得冠军,并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比赛获得江苏省第二名;参加南京市“八礼四仪”礼仪知识大赛获得冠军。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李彦希同学将自己的2万元零花钱积攒下来,创建了全省首个学生个人慈善基金——“李彦希慈善基金”。南京市两次“美德少年”评选,二十九中学生都榜上有名。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学校儒学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和专家先后莅临学校儒学体验中心视察二十九中儒学基地建设情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为南京二十九中儒学馆揭牌并高度评价说:南京二十九中的儒学教育“不仅是读点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学校课程契合学生的生命,又注意仪式庆典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使学生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2015年3月18日,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为组长的省课程基地建设视导组在视导该校后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南京二十九中校儒学课程基地“形成了儒学课程价值与评价体系”“打造了丰富的课程形态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体系”“建立了强有效的保障体系”“形成了课程基地的辐射体系”“开辟了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儒学基地建设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水平与价值。《江苏教育报》2014年12月专版对孙汉洲校长的“文化留根理念”进行推介。多国多地区等60余批考察团近2000人次先后前往南京二十九中考察儒学基地的建设情况。

目前,学校的儒学馆入选南京市微型博物馆和南京市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市区相关领导十分重视,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儒学馆规模,还将办杂志、建网站、搞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儒学课程基地的影响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

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孙汉洲校长常说:“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中小学教研应是以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孙汉洲校长提出了“科研先导,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策略,在实践中不仅提升了办学品位,彰显了教育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南京二十九中,他给教师提出了“站稳课堂,写好文章”的目标。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条例》,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度发表一篇文章”,并加大对教师著书立说的奖励力度。同时,通过教科室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确保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参与课题研究,出文章,出效果。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同时,他所主持的“孙汉洲特级教师工作室”是鼓楼区优秀特级教师工作室,“孙汉洲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南京市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市区范围内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教科研骨干。

在孙校长的要求和示范下,教师以研促教蔚然成风。2012年,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第12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竞赛中,南京二十九中共有3篇论文荣获一等奖,14篇论文荣获二等奖,15篇论文荣获三等奖,成绩全省第一!仅2013年,南京二十九中就有144篇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其中在北大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4篇,近70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南京语文故事》获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一个学校拥有独立申请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数量,是学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课题,这在全省也是绝无仅有的。

学校教育千头万绪,但教学是中心,教学质量是本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1次提到“质量”一词。质量是办学的核心,这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共识。因此,坚守质量“本色”,提高教学质量,办质量上乘的教育,不仅是家长、社会的需要,也是一所四星级高中的责任和使命。

时下众多学校在汹涌澎湃的教育改革浪潮冲击下,大张旗鼓地发展特色,而忽略教学质量,仿佛一提教学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了。孙汉洲校长认为:特色要抓,但本色不可丢。没有本色,就没有特色,要以本色带动特色,本色是最大的特色。因此,他给学校定的办学目标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就是要以教学质量为首位,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是英雄,是好汉,成绩面前比比看”,这是孙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南京二十九中高考“456”目标工程的实现就是坚守本色的重要成果!

“本色”教育抓好了,发展“特色”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近三年,在文化类二本达线人数整体攀升的基础上,学校“洋高考”“艺术高考”“体育高考”也捷报频传,一大批学生被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类高等学府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常青藤院校录取。2014届艺术类考生陆扬为南京市艺术类考生文化状元,被中央美院录取。

南京二十九中的办学特色也日益鲜明,初步形成了体育、艺术、文学、科技教育以及儒学教育等方面的特色。

学校的武术队屡屡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力挫群雄,摘取桂冠。2009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一举夺冠!2014、2015年又两次蝉联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全国冠军!现任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的惠若琪是该校2011届毕业生,高尔夫球明星吴豪川是该校2009届毕业生。

学校文学教育全国知名,从这里产生过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江苏省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首批会员等杰出代表。近两年,学校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就有200多名学生获奖;学生写的文章每年有数百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2014年,学校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赛,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14年,学校在江苏省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近两年,学校共有500余人次参加科技类竞赛并获省级以上大奖。学校机器人创作小组荣获国际机器人创作奥赛中国赛区一等奖。3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5名同学的创新发明分别获得国家专利。

学校民乐团、艺术团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艺术成果展竹笛一等奖、全国少儿艺术大赛江苏赛区舞蹈一等奖、全国扬琴比赛一等奖等殊荣。校影像工作室制作的《城市CITY》等节目连续三次蝉联全国金奖。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语重心长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其实,孙汉洲校长很早就注重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他从上大学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研究,近四十年来,潜心于全方位、立体化地研究孔子,在孔子思想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他的专著《孔子智慧与现代文明》于孔子诞生2550周年之际出版,获得省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孔子智慧丛书》收录了孙汉洲校长21世纪以来著述的孔子研究专著,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其中,《向孔子学做老师》由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作序。他在序言中高度赞扬了这本书具有“古为今用,联系实际”和“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的特点,并指出“知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汉洲先生的专著《向孔子学做老师》的问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学习、研究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好教材”。目前,该书不仅成为许多国内学校校本培训的教材,同时也被翻译成韩文,被韩国教育界广泛采用。

孙汉洲校长认为,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简单的固守,而应该是用现代的思想审视传统,从而赋予传统以新的内涵。还是拿孔子研究来说明。他的论文《汲取孔子教育智慧,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就是研究如何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去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近年来,孙汉洲校长又侧重于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研究孔学。他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是在吸取中华民族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提出的;而孔子的学说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核心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是一脉相承的。于是,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孔学,赋予孔学以时代内涵。2015年,他成功申报了南京市文化人才培养对象项目“孔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目前,研究成果已经成书,行将付梓。近日获悉,孙汉洲校长已受命组建江苏省儒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他将作为江苏省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整合全省的研究力量,为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孙汉洲校长推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目标求实,管理求实,评价求实,总之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务实求真的理念。以高三管理为例,孙汉洲校长不仅每周亲自召开年级管理委员会会议,而且每次考试都亲自参加分析,对重点教师和重点学生都亲自督促谈话。他还撰写了“毕业十关注”“课堂教学的度”“校长高考寄语”等口号具体指导毕业班教师的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为一校之魂,“魂要附体”是孙汉洲校长始终坚持的信条。他认为,校长“魂之附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附校园之体。时下很多校长,尤其是名校校长热衷于“满天飞”,参加各种教育论坛,研讨活动,参观学习,难得在校园露面。而孙汉洲担任南京二十九中校长的10个年头,始终坚守在校园。寒来暑往,朝至夕归,每个工作日甚至节假日都在学校度过。他常说,只有坐得住办公室,才能办得了大教育。二是附教学之体。每次阶段测试分析,孙校长必全程监控,对存在问题的班级、教师都亲自谈话,帮助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三是附教研之体。有人说,中学教师事务繁杂,既没有时间做学问,更难有空闲搞创作。孙汉洲却不以为然,他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要挤出来的。即便当了校长之后,他仍然努力挤出时间做学问,而且成果丰硕,对教师也起到了引领作用,这在前面已经详细表述,这里不作赘述。此外,宣传工作、招生工作、协调工作,总之事无巨细,孙校长都亲力亲为,研究决策,力求务实高效。

孙校长务实求真的理念还体现在朴素的教育风格上。他向来主张教师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鼓励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成一家、不拘一格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时髦的新理念、新思想,他都能从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出发进行分析,选择性地接受。在工作中,他从不说空话、套话、官话、废话,也不拿这个理论、那个经验吓唬人,“理论写到专著上,措施落到工作上”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孙汉洲认为,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是教育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所谓“独立自由”,就是不死板教条,不拘于时俗,追求创新。毋庸讳言,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校长独立自主地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空间很少。囿于行政管理的压力,很多校长在管理中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独立创新,导致学校办学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孙汉洲校长认为,校长、教师都要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

譬如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孙校长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他认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元素是科学文化教育,不能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不能谈教学质量”。离开教学质量谈素质教育,理不直,气不壮。“我们不要应试教育,但我们要应试”。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关于四星级高中的评估条例明确要求,四星级高中应当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升入本科院校,为高校输送高质量人才。可见,不仅要谈质量,而且要理直气壮抓质量。

在教育管理上,孙校长敢于打破常规,也有诸多创新。早在东海高级中学的时候,他就首创“分部管理”的体制,以适应100多个班级的大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孙汉洲校长把学校等份划分为三个分部,每个部都有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每个分部享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但又隶属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行政部门每月对分部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积分决定奖惩;分部再参照学校的考核制度逐层考评到年级组、班级组、个人,形成环环相扣的分部管理体制。责、权、利具体化,激发了教工的竞争潜能。

另外,在管理中,孙校长又首创“班级组”管理模式并在南京二十九中也付诸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级组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全体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的集合体。班主任是班级组长,管理班级学生和班级任课教师。班级组管理模式将班级组成员捆绑在一起,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关系。学校考评、奖惩首先到班级组,班级组长再根据任课教师的工作情况,具体奖惩到人。一个班级组整体教育效益好了,班级组成员才有可能提高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份额。

实行班级组与班级组长制度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使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加大。班级由一个人独管变成多人齐管;二是班级组成员之间利害关系密切,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而团队精神增强。实行班级组管理体制之前,班级管理工作往往是班主任孤军奋战。有时学生上课违反纪律,教师自己却不作处理,把矛盾交给班主任。更有甚者,对班主任横加指责,班主任即使满肚子委屈,也敢怒而不敢言。有时候,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意见,班主任只好压制学生,生怕任课教师“生气”而闹出乱子。实行班级组管理之前,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有的教师拼命挤占时间,虽然他所任学科一枝独秀,而其他学科则受到影响,教学的整体效益大打折扣。也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辅导到岗不到位。对这种现象,班主任也只好听之任之。而实行班级组与班级组长制度以后,班级组长职责明确,对任课教师的管理理直气壮。班级组长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常给任课教师提要求,包括时间分配、备课、上课质量、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等。有的班级组还实行任课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性格爱好等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位任课教师负责联系一个组。这样一来,任课教师都成了班级组长的助手。更令人欣喜的是,任课教师不仅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别人瓦上霜了,除积极协助班主任工作外,对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也鼎力相助。对个别业务不精或态度不端正而拖班级组后腿的教师更是想方设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那种滥竽充数的现象已为班级组所不容。总之,班级组管理增强了教育的合力,使教育管理扎实有效。

可以这样说,南京二十九中近年来教育教学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孙汉洲校长所创立的“班级组”管理模式是重要的支点。上面谈到了班级组的两点好处,其实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班级组管理改变了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班级组使教师提高了责任感、使命感,使教师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孙校长的独立自由,还体现在他的教学思想上。“不拘一格”是对其教学思想灵活性的凝练概括。他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授课方法还是评价机制,都是灵活多样的。这种独立自由的教学思想,还影响到他所在学校的老师们。他任校长时期,就反对教学方法一阵风的现象,不主张草率地将未加消化理解的“新方法”“洋方法”付诸课堂。他主张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不管新方法还是土方法,能提高成绩就是好方法。他从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步骤做硬性要求,提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因校、因班、因人、因科采取不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孙汉洲校长的“独立自由”是在工作中积淀经验,掌握规律,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境界。“独立自由”的理念还体现在敢为人先,别人没有做的先做,别人都做了就不做。早在“九五”期间,孙汉洲校长就强风光之先,潜心语文活动课程的研究,他的《语文活动课程方案选粹》受到语文教学研究专家顾黄初的称赞。目前,党和国家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界也开始行动起来。而孙汉洲研究孔学文化已近四十年。早在2010年,南京二十九中在他的主持下就申报了儒学经典课程基地,也是江苏省第一家。

孙汉洲校长认为,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有定法,教无定法。教有定法是说教育有常规可言,而教无定法是说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应该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做到因地、因校、因人、因事施教。

在教育管理中,孙汉洲校长始终注重灵活和辩证的方法。比如,现在教育论者十分提倡赏识教育。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表扬学生,赏识学生。我们不难看到这方面的文章或在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这种现象。然而,孙汉洲校长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思考。表扬固然可以激励学生,但批评也同样重要。表扬与批评如同鸟之双翼,没有批评的教育如殺翼之鸟。不少初涉教坛的教师笃信赏识教育的魅力,对学生处处“表扬”,使表扬变成了廉价的空气、沙子,学生并不珍惜它。无奈之余,这些老师只好再祭起批评的法宝。然而,由于之前学生已经散漫惯了,批评的“矫治”工作也步履维艰。

其实,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也是表扬与批评并用的。就拿颜回说吧,颜回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不止一次表扬颜回。如: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

然而,对于颜回的缺点,他也毫不客气地批评: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

孔子有时候对犯大错误的学生批评更是严厉。他的高足冉求在季氏幕下当官。季氏已经富比周公了,可是冉求还千方百计为他搜刮民脂民膏。对这种“损不足而益有余”的不义做法,孔子十分生气,便当众宣布说:“非吾徒也,鸣鼓而攻之可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批评也是一种激励,只不过是反面激励而已。

再比如,在编排任课教师的过程中,传统观念肯定是老教师带好班,年轻教师带平行班,原因很简单,老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课后辅导到位,所以带好班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年轻教师经验薄弱,自然应该分配到平行班锻炼。然后,孙汉洲校长并不这样做。他编排教师都是按照年龄结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性格脾气,甚至性别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从而达到教育教学上互补的效果。到了高三下半学期,班级的课表经常是根据复习进度和班级学情一周一排,并非一张课表管半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有很多校长都推崇推门听课的管理方法,认为可以通过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孙校长并不反对进班听课,但他却很少进班听课,他认为管理手段应该因人因校而异。南京二十九中是一所师生规模近万人的大校,校长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如果深陷课堂,那么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孙汉洲校长更注重宏观上对教学进行掌控,注重每次考试的管理,考后评价并亲自分析到班,分析到人,谈话到人,奖励到人,问责到人,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

“学校校园有围墙,而学校教育没有围墙。”这也是孙汉洲校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立体化、全方位、完整的。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形成合力,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早在“九五”期间,他就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体化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孙校长着力构建“一主两翼”的学校管理体制,这是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探索。学校“一主两翼”管理体制,是指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学校其他各种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管理体制。在“一主两翼”新型管理体制中,“校长负责制”是中心,教代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内部关系,校务委员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外部关系,两者构成“校长负责制”的辅助决策系统。对涉及教职工和学生管理、发展的相关事项,必须经过辅助系统的前置性审议,才能转化为学校或者校长的决定,并通过学校其他执行系统得以落实。这是对原有“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的补充和完善。可以发现,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一主两翼”的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往以学校为轴心的组织架构,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平等参与、协调制衡的新型家校、社校关系。校务委员会制度正是汇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三方合力,推动新型家校关系、社校关系逐步形成的探索和尝试。为了实践“一主两翼”的管理理念,南京二十九中在南京市最早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孙汉洲立体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依托省城的优势资源,把院士、将军“请进来”,开展了一系列高品位活动,拓展了师生的视野。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朱文泉,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都是该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定期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三年来,南京二十九中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院、南京大学天文系陆埮教授,著名的雷达专家、中国电子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教授,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等几十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此外,孙汉洲校长还主张教育要“走出去”。一方面,是学生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在社会接受教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行知基地、南京市地铁、南京图书馆、凤凰街道蓝天园社区等单位都是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南京二十九中与“国旗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8年来坚持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小分队。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延伸。孙汉洲校长身体力行,他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专家,有着《呵护心灵的智慧》《与孩子一起应对高考》等近百篇研究文章,其中有的文章被收录入《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多年来,孙汉洲校长应邀在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民大讲堂及省内外其他地区举行公益讲座60余场,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现代中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可见一斑。孙汉洲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为名师、名校长,从乡镇中学到省城名校,所到之处,风生水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的教育理念继承与创新并举,在充分汲取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极具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这些理念凝聚了孙汉洲校长多年的教育智慧,对中学管理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时明撰稿)
 2015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