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是知识与学习方法的传授者

教师是知识与学习方法的传授者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处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利用教材呈现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使教材简单易懂。策略性知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类型,因而上述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也适合于认知策略的教学。所谓“组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呈示教材的分量。

第三节 不同知识类型与课型的教学设计

不同性质的知识对学生完成智慧任务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要研究如何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以促进智力发展,不同知识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

一、陈述性知识类型的设计

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处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利用教材呈现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使教材简单易懂。第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而不是完全受控于教师的指导。教师除了采用先行组织者、精加工、事件概况结构和举例等技术来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外,还要促进学生参与理解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控制理解活动,并进行知识理解的策略训练。第三,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选择精加工、组织、复述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等策略。

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要求:

(1)要能检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需要关注的:①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②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③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

(3)符号标志技术。符号标志是在学习材料中加入的,虽不增加实际内容但却有助于强调材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的标志或词语。它们虽不提供实际的信息,但却使材料的结构更为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使用符号标志的形式多种多样。

(4)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

(5)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二、程序性知识类型的设计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首先要理解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则是什么,并能陈述所习得的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特征,这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然后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知道应用概念和规则的条件,此时陈述性知识开始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在变式练习中,要注意提供的变式的典型性及问题情境由同至异的过渡性,还要注意及时对练习提供反馈。最后,概念与规则经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应用,逐渐变得自动化,从而完成了转化过程。

策略性知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类型,因而上述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也适合于认知策略的教学。但构成策略性知识的概念与规则不同于反映具体事物性质的概念和对它们加工操作的规则。因此,教师应根据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设计,其具体要求有:

(1)应明确策略性知识教学组织的效果,以学生是否会学习为指标。

(2)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渗透到程序性教学组织中。

(3)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加以仿效。

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一)课的类型及特点

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单元。按照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两大类型:单一课及综合课。单一课又可分为传授新知识的课、检查课和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包括不同的教学环节,同一教学环节在不同类型课中所占时间比例也不相同。例如,传授新知识的课的结构是:①揭示课题;②说明讲课计划;③依次叙述课题;④按照每个题目总结基本原理;⑤释疑,并指示如何用独立作业去扩展、加深、牢记新授的知识;⑥指定家庭作业。又如,综合课的结构是:①组织教学(1~2分钟);②检查作业(3~8分钟);③揭示课题,确立新旧教材的联系(5~10分钟);④讲授新课(10~12分钟);⑤巩固复习(10分钟左右);⑥布置家庭作业(5~8分钟)。

课的类型、结构问题的提出,不仅对教学具有改革意义,而且把教学程序问题的探索又深化了一步。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众多的教学活动设计内部过程的界定中,加涅提出的九种学习的内部过程是各类学习(认知、态度和运动技能等)所共有的内部机制,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八类教学活动对各类学习均有促进作用,这些分类可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

1.引起注意

这种活动用以唤起和控制学习者的注意,保证了学习者对刺激的接受和神经冲动模式的形成。基本方式通常有:突然改变刺激,如电影和电视画面迅速切换或突然出现闪烁的指示符号、教师突然提高音量等;引起学习者兴趣,如提出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电视画面描述一个异常现象等;用体态语(手势、表情等)引起学生注意。

2.告诉学习者目标

在教学刚开始时,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当达成学习目标之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激起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用学习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学习目标,不仅能提高学习动机,还能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学习者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便于学习者对将要学习的具体知识进行组织。这项活动可设计在自学教材中,或直接在视听媒体中体现出来,或在配套的文字教材中提出。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技能,以此刺激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让学习者看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学习目标的联系与差距,意识到学习的需要。这使学习者有可能充分利用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合适的观念来同化新知识,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这项活动的主要作用,除了促进“工作记忆检索”的内部过程外,还能使新旧知识产生有机联系。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课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宜的教学活动。

4.呈示刺激材料

当学习者做好准备后,可以向学习者呈示教材。刺激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促进选择性知觉的内部过程。教材呈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顺序的安排,应按一定的顺序呈示刺激材料;二是“组块”大小的设计。所谓“组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呈示教材的分量。组块过小,学习者可能会感到太容易而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积极性;组块过大,有些学习者可能不胜负担,容易气馁,所以呈示的刺激材料尽可能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特征分析已在前面有所论述。

5.提供学习指导

我们需要从外部,或通过教师、或通过教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以便帮助学习者用命题、各种概念的层次关系等有意义的形式组织好所要接受的信息。例如,可以为言语信息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组织结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思路,启发学习者去寻求答案,掌握新的规律,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学习记忆。学习指导的程度根据学习目标的性质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而定。

6.提供反馈

提供反馈的活动是指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通过反馈信息,学习者能确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及时改正。很多情况下,这种反馈是由学习者自己提供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反馈给学生,如教师观察学生行为时点头、微笑、及时批改作业等。教材在适当的地方出现答案也是一种反馈。

通过反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容易产生成就感,而且受到一定的鼓励,容易帮助学习者建立信心。

7.评定行为

评定行为的目的是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即检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具体表现为要求学习者进一步作业,并评定学习成绩。测试是评定行为的主要方式,既检查学习结果,又能起强化作用。与评定行为有关的测试一般可分为三种:插入测验、自我检测和后测。

8.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使学习者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言语信息的学习而言,要提供有意义的结构,使结构在检索过程中发挥线索作用,供学习者回忆知识时使用。

小卡片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黑龙江省大庆崔永强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人教版第二册。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致力于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此,这节课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猜想,归纳出规律。然后,再让学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去验证它,使每个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进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分析]1.学生已学过了勾股定理,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有了了解。

2.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并感受知识的生成与发现过程。

2.培养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制作好与实验活动有关的课件、幻灯片

2.准备好实验用品:剪刀、纸张、直尺。

3.教师预计到课堂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办法。

4.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差异,划分好活动小组。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建立了世界闻名的70多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塔基都是正方形,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边长为230多米的正方形。然而,那时并没有三角板,更没有任何先进的测量仪器。这的确是个谜!你能猜出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金字塔塔基的正方形的每一个直角的吗?要解开这个谜,还是让我们从一个小实验开始吧。

电脑显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他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剖开塔基的截面,显示它的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践猜想,合作交流,人人参与活动,体验并感悟“图形”和“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根据提纲内容,分组进行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诱导,协助“学困生”解决困难。

(三)继续动手实践操作,思考探究,验证猜想

让学生通过想、画、剪一剪、叠叠看的方式,来进一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然后请学生给这个结论起一个名字:一个猜想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命题,叫定理。那么与勾股定理是互逆的命题叫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既然这两个定理是互逆的,那就叫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吧!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于是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将探究的结论由猜想改为定理。)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在数量上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

2.请你总结一下,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都有哪些方法?

3.通过此次实验活动,你学到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

1.书面作业:第105页第9题。

2.思考作业:假如前几天爸爸去一家钢窗厂,定做了钢窗,一周后,钢窗厂派人前来送货。恰巧,这天爸爸临时外出。怎么办呢?动动脑筋,你能想出办法替爸爸验收并确定这批钢窗的各个角都符合“每个角都是直角”的要求吗?

资料来源:《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78页

●反思与总结

1.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传统的经验进行教学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只要深入研究,人人都可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不应只停留在书面文字,付诸实施才是最重要的。做好教学设计是教育理论专家和普通一线教师共同的责任

●思考与练习

1.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

2.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编写你所教学科某章节的教学目标。

3.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有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布鲁纳的螺旋结构与加涅的层级结构对你组织教学内容有何启示?

5.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编写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网络资源索引

1.http://jksyf.scxxt.com.cn

2.http://lsyf.icpcn.com

3.http://syfxl.icpcn.com

4.http://www.gzedu.gov.cn

5.http://jpkc.ecnu.edu.cn/jyxlx/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