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在阶级社会中,接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被统治阶级的子弟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只能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接受自然形态的教育,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其子弟进入何种学校、接受何种教育同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在中国古代社会,孔子的私学、众多的官学和私塾,以及西方的宫廷学校等,采用的都是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方式。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这两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虽有不同,但是,其相同的剥削阶级社会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以及类似的落后的生产工具,使这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存在着共同的特征。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在奴隶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实现,教育逐渐从生产实践、政事、宗教、艺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并产生了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机构——学校,以及专门的执教人员。

从学校的产生来看,在原始社会就有其萌芽。根据考证,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过一种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在不同的原始社会组织中,这种机构有不同的名称)。“青年之家”是原始社会儿童接受教育的机构,在“青年之家”,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各种生产生活方面的训练,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技能等。

在我国,学校的萌芽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可能出现了。我国古籍记载,在虞舜时代就有来“庠”这种机构。但是,那时的“庠”主要是一种带有教育性质的养老机构,并不能算是学校。到了奴隶社会,“庠”才成为学校。夏朝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并有了“庠”、“序”、“校”等专门的教育机构,后来又发展了政教合一的国学、乡学体系。

在西方,古希腊斯巴达、雅典产生了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以及城市大学、行会学校。大体在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西方已经基本形成。

2.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接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被统治阶级的子弟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只能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接受自然形态的教育,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其子弟进入何种学校、接受何种教育同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奴隶社会重视教育的阶级性,例如,夏、商、西周“学在官府”,规定只招收王太子、王子、诸侯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入学,乡学也只招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六艺”。古希腊斯巴达、雅典的学校也是专为贵族阶级而设。

到了封建社会,各国教育在阶级性基础上又加上了鲜明的等级性。统治阶级子弟也要按照家庭出身、父兄官职品阶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以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六学二馆为例,国子学:接受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太学:接受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四门学:接受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律学、算学和书学,接受文武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和通律学或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学。而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则只招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和丞相大臣的儿子。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后,两者就从分离走向对立。在古代教育中,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囿于狭小的天地,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一种封闭式的学校教育。例如,《论语》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樊迟又说“请学为圃”,孔子生气地答道:“吾不如老圃。”樊迟一走出屋子,孔子就对其他的弟子说:“小人哉,樊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9]

4.教育内容逐渐丰富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但是,总的来看,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轻视生产知识传授。例如,欧洲封建社会形成的教会学校与骑士教育。教会学校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对上帝虔诚、服从教权和政权、进行宗教活动的教士,其教育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5.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方式

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手工业生产的方式,决定了古代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施教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社会,孔子的私学、众多的官学和私塾,以及西方的宫廷学校等,采用的都是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方式。

此外,古代社会的教育在方法上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任务或者不听教师训示的学生,经常课以体罚,实行棍棒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