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改革举要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改革举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传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和广大教师广泛开展了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涌现了众多有关学业成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烟台等级评价中的另一个创造是让学生参加成绩评定。最后一项是“评语”。第四步,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拟定评语。一般情况下,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定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

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改革举要

针对传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和广大教师广泛开展了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涌现了众多有关学业成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模式。下面择要作些介绍。

(一)“等级+特长+评语”的学业成绩评定法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改中,烟台市把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工作。

在“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模式中,“等级评价”是核心。烟台把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小学低、中、高年级分别只需答对90%、85%、80%以上就算优秀;稍差一点,可以得良好,60%的正确率可达到及格。于是,大部分学生体验到了当优秀生的快乐,过去因1分2分之差而引起的过度竞争扭转了。就是这样一个“模糊成绩”也不张榜,不公布,只通知本人。但是试卷上的错误之处学生必须及时更正,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老师还要对其“开小灶”,指导其把知识弄懂、学会。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还不满意,还允许第二次申请重考。这样等级考核失去了“排队”的功能,它的作用是促使学生把知识吃透、学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与“等级制”相伴的是“分项考核”。百分制考试采用一门课一张试卷,朗读、操作等许多应测的能力都无法测试。分项考核改变了这种情况,语文分为拼音字词句、阅读、作文、朗读、说话、听记等几个单项,数学分成口算、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操作等项。考试方法为分项复习,边复习边考试。如复习语文中的听记,考试时各班统一打开小喇叭,喇叭里绘声绘声播一段话,小学生边听边记,三年级全记下来就可以了,四年级则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五年级就要求归纳出中心思想。考试时间10至20分钟,学生比以前轻松多了。分项考试,每项单独划定等级,还有一个好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学生朗读不太好得个“良”,但不要紧,说不定阅读能得个“优”。百分制考试只有少数学生能名列“前茅”,分项考核、等级评价使大批学生进入“成功者”的行列。

烟台等级评价中的另一个创造是让学生参加成绩评定。一些无法在卷面上体现的考试内容,如语文的朗读、说话之类,就采取了学生参与评定的方式。如朗读,学生自选一篇课文,背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共同评议背读等级,老师在充分考虑小组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定出等级。这种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的过程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应考过程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

分项考核,考的知识、能力面宽了,考试时间短了,考试方法灵活了,学生负担轻了。

“等级+特长+评语”的第二项内容是“特长评价”。这是借助评价手段来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要评价特长,必须首先培养特长。由于采用了“分项考核,等级评定”,使师生从分数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特长,爱其所爱,好其所好。为了做好特长评价,学校统一印发了“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价手册”,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都记有名次或等级,期末从中选一个最佳成绩,用写实的方式记入“评价手册”。极个别未能参加学校活动的学生由班主任征求活动课教师的意见,本着学什么、评什么的原则,进行定性评价。

最后一项是“评语”。烟台的评语改革,借鉴了上海、青岛等地的成功经验,经过创造性吸收,化为“等级+特长+评语”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评语内容,烟台市教委提出要突出“三性”:一是全面性。不但要评价思想品德及文化课学习,而且要评价学生的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而这是传统的百分制考试所无法评价的。二是针对性。评语要突出个性,凸显特点,写谁像谁,并给每一个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三是期望性。有爱才有教育,感受到爱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在评语中注入师情,透出爱心,充满期望,学生看到的是希望,得到的是前进的动力。

为了达到评语的“三性”要求,烟台市教委设计了评语写作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学生自我评价。既写优点,也写缺点,写好后不与同学见面,直接交给老师,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第二步,小组评议。小组评议只找同学的优点,不许找缺点。经过这样的评议,团结氛围浓了,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态。最后小组长把评议结果写下来交给老师。第三步,有关任课老师向班主任提供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第四步,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拟定评语。

经过改革,过去“评语”中那冷冰冰的“该生”不见了,代之以亲切的第二人称“你”;训斥性的话语不见了,代之以深情的期望、亲切的鼓励。崭新的评语,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

取消百分制,改变了“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格局,“分项考核,等级评价”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大部分学生进入优秀、良好行列,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负担轻了,学习变成了乐事,学习的内驱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语文成绩结构计分评定法

一般情况下,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定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这种评定方法的弊端是较难全面评定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由于过分强调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容易将学生引向考前突击的路子。这样,学生在短期内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时间一长,必然会在整个语文知识、能力网络中形成大量漏洞,不能为全面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服务。针对这些缺陷,北师大附中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运用结构计分法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尝试,其具体做法如下:[12]

1.基本原则

结构计分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全面和三个结合,即全面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各个方面,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学习成绩与课外学习成绩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2.具体方案

(1)学年成绩:学年成绩由第一学期成绩与第二学期成绩构成,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2)学期成绩:学期成绩由期末、期中、单元测验、作文、生活随笔、讲话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期末占40%,期中占20%,两次单元测验占10%,六次大作文占12%,生活随笔占8%,讲话练习占5%,课外阅读占5%,另有奖惩成绩。

(3)具体标准:第一,作文。六次大作文,每次最高积2分,共积12分。每次作文成绩90~100分,积2分;80~89分,积1.5分;70~79分,积1分;60~69分,积0.5分;不及格,积0分。每次作文,若第一次成绩不理想,允许作第二次,以成绩高的一次计算所积分数。

第二,生活随笔。每学期生活随笔(共10篇)共积8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优等文占1/2以上,积8分;优等文占1/3以上,积6分;优等文不足1/3,积5分。有一次未完成,只积5分;有两次未完成,积3分;有三次未完成,积0分。或者,生活随笔共8分,每个优等文得1分,得满为止;欠一次扣3分,欠两次扣6分,欠三次扣8分;评改仔细认真,奖励1分。

第三,讲话练习。共积5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讲话占4分,评改占1分。讲话练习按学号轮流进行,一人讲完另一人进行评议,每学期轮流一次。讲话要求是内容完整,语音洪亮,神态自然,没有语病,有一定表情。完全符合要求,积4分;做到前4条,积3分;做到前3条,积2分;做到前2条,积1分;只做到第一条,积0.5分。评议要求是能较完整、准确地指明优缺点,讲话流利自然,没有语病,积1分;只做到后2条,积0.5分。

第四,课外阅读。共积5分,计入学期成绩。能认真按时完成全部必读课外书,有完整的笔记及较高水平的读后感的,积5分;只做到第一条,并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积3分。除规定的必读书外,阅读了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三本以上并有较好的读书笔记的,奖励1分,计入学期成绩。

第五,浮动分。共积3分,计入学期成绩。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竞赛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分。

对于上述方案由于各年级情况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有些规定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年级,所以教师应在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分数分配的具体比例和构成分数的各项内容可作适当调整。

3.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实行结构记分法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逐渐成了师生的共识,并有了操作系统的保证;减轻了考试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和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但是,由于初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差异,结构记分法在高中实行还存在众多不适应的地方,另外,计分方法比较繁琐,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计分方法与现行高考并不完全一致,在毕业班实行时阻力较大。

(三)“成功教育”的鼓励性评价

以上海闸北八中为代表的“成功教育”改革与实验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成功教育”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自我概念等不良心理特征,主要是由于缺乏鼓励的传统学业评价制度和教育中的反复失败造成的。在传统学业评价模式支配下,一再失败的学生无法发现自己、激励自己,从而进一步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成功教育”主张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传统学业评价模式,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以适应学生起点、鼓励进步为特点的鼓励性评价。它是一种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参照为标准,旨在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的形成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的实施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找学生的优点

“成功教育”认为,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观念与标准已成为一种教师指责、压制“差生”的工具。不少学生,正是在传统评价的压力下,从“单差”变为“双差”,从学校的“差生”变为社会的“差生”。因此,必须改变“找缺点压人”的传统评价方式,把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放到找学生优点上来。扬长才能避短,有优点的孩子就有进步的支柱、发展的希望,而鼓励性评价就是基于其优点提供一个支柱性的环境。教师的水平就应体现在能否认识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能否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优点,从而点燃前进的希望之火。

2.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

长期以来,教师对“差生”几乎一直使用批评乃至惩罚的方式,很少有过鼓励和表扬。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常常是因学业不良而得不到教师和同伴尊重的学生。由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违反课堂纪律等来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宣泄内心受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对这些学生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严重的尊重缺乏感,所以应从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多加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在实施鼓励性评价进行鼓励和表扬的同时还应正确地说明鼓励和表扬的原因;另外,鼓励、表扬不能与严格要求截然分开,必要的批评仍是需要的,但要把握“度”。

3.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参照标准

用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评价差生,常常会使差生感到高不可攀,长期处于一种失败的境地。因此,“成功教育”强调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评价。在具体评价中,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评价目标,使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从而感到成功的快乐,激活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在实践中,成功教育运用分层评价的方法,以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多级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自愿进入某一级别,达到这一级标准后,可进入更高一级别,以稍高一点的标准予以评价。这样,就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努力是能看到的,他们的成功是能实现的。

4.对学生的失败要正确评价

“成功教育”并不一概反对失败,学习中也不可能没有失败,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撑者,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继续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

5.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

传统评价往往只以书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学习困难学生恰恰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如果仍用学习成绩来评价,这些学生就势必“永无出头之日”。然而,学习困难学生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个性,而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对学生的评价范围,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语文学业评价中,把写字、听写、说话等作为评价内容,在德育中把每一位学生的优点、长处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从而增加了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6.在多向评价流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成功教育运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形式,真正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以确保鼓励性评价功能的实现。如个体自定目标、自定措施、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教学中的互评互改;说话训练中的集体讨论、众人评价等评价形式和方法的采用,初步改变了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评价能力和意识不断发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健康、完善。

总之,鼓励性评价是“成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中介性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不仅成为学校的成功者,而且成为社会的成功者。

(四)不打分数的实质性学业评价

苏联著名教育家、合作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分数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天经地义、必不可少。由于分数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阿莫纳什维利坚决主张在教学中取消分数,实行不打分数的实质性评价。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实验,阿莫纳什维利建构并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取消分数的教学体系”,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1.什么叫实质性评价

所谓实质性评价,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就是把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结果与拟定的标准进行对比,以便确定学习认识活动进程的水平和质量,决定和接受下一步的任务。实质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性评价,它能加强、巩固、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既是结果评价又是过程评价,它是在学习认识活动的所有阶段进行的。

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实质性评价可分为外在评价和内在评价两种类型。外在评价包括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内在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外在评价要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教师评价学生时使用的标准必须为学生所接受,与师生关于评价对象的观念相吻合。第二,学生相信教师及其评价。友好相处的气氛能使学生诚恳地对待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使教学过程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认识活动,使教师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实质性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在可靠的内在动机的基础上。

2.学生实质性评价能力的培养

阿莫纳什维利论述了培养和形成学生实质性评价能力的三条基本途径,即教师的评价活动、集体的评价活动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本质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对学生的肯定态度和相信他们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吸取和接受一定的评价标准,掌握评价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为了有效形成学生的实质性评价能力,教师评价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学生认识任务的明确性。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只有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才会把教师评价作为进一步完善知识、技能的基础。②评价标准的双边性,即师生双方共同形成、理解并接受标准。

集体的或学生间的实质性评价,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和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实质性评价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①集体选择标准。教师可建议学生从几个同类的范例中选择出最佳的作为完成作业的标准,或由教师提出标准,学生则选择出符合标准的范例。如教师向学生演示某一道题的各种解法,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更为合理的一种并说明理由。②集体提出标准。这个方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一定的经验,在作业前由学生集体与教师共同讨论并确定评价标准。③形成共同的观点。理想、观点、立场、态度、道德和审美价值构成了一组特殊的标准,决定着人的社会活动的基本立场。在形成共同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在参加讨论与竞争的过程中,巧妙地引导这一过程。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讨论能帮助学生学会遵守交往的道德准则,他们在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立场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④集体评价。如听了某个同学的口头回答或看了其书面作业后,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其作业和回答作出分析,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常,集体评价应先肯定成绩,然后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性评价,它是在教师评价和集体实质性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评价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在实质性评价的基础上自己调节自己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活动中去,形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实质性自我评价的能力:①经常让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作口头分析并提出自我完善的近期计划,以形成学生实质性评价的态度。②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书面作业或口头回答写出简短的书面评语。③由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在错误地方划线,并在边上写出正确答案。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上述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三种实质性评价方法是同时并存和发展的,它们互相交织、有机配合,构成了实质性学业评价的完整体系,并最终形成和提高了学生自我实质性评价的能力。

3.学生学业情况的报告形式

在实质性学业评价体系中,教师同样要向家长、学校及有关部门报告学生学业的进步情况。与传统“标签”式评价不同,实质性评价中报告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学生个性形成的情况、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质性鉴定、制定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计划。教师的报告以及对学生正在形成的个性和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质量所进行的评价,应向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士提出实质性建议,使他们了解该怎样帮助儿童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实质性评价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形式主要有鉴定和学业成果展览两种方式。下面对鉴定这一报告形式略作介绍。

在报告和评价的形式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每年两次发给家长的关于儿童的鉴定。这种鉴定同时附录儿童作业样本的作业汇编册。在实质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记录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行为表现、对待同学和学习的态度、正在形成的个性特征、学习认识活动的认知特点、遵守行为道德规范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他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的效果等情况。在积累大量有关学生发展和个性形成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在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作出简要鉴定,对学生积极和消极的性格特征作出评价,指出学生学业的优点和漏缺。整个鉴定应是教师和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乐观态度的体现,有助于学生的自我确认,促使其进一步自我完善。鉴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引起家长对儿童的气忿和惩罚。鉴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家长认真考虑帮助儿童形成性格、发展认知兴趣、实现自我教育等的措施。鉴定发给家长之前,教师要在班级中宣读并组织讨论,根据学生的建议、请求、申请,对鉴定作出改进。在作出并讨论鉴定的同时,学生开始制作向家长报告自己学业成绩的作业汇编册,其内容有书写的范例、作文、数学习题的解答范例、自己写的诗歌故事等,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努力和能力。

与传统记分制评价相比,实质性评价改变了以往学业评价与教学过程脱节的现象,使评价活动有机融入了教学整体活动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取消分数只是这种实质性评价制度的表面形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监控学生学习进程和体现出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尊重和关心才是这种评价制度的实质所在。

(五)人本主义教育学派关于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主张

针对传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过分强调考试分数、评价方法简单机械、评价范围狭窄、忽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等种种弊端,一些人本主义教育者发出了“废除考试”、“废除分数和学分”的呐喊,他们设计了多种学业评价方法,以弥补传统学业评价的不足。

1.个性分析法

个性分析法就是教师根据对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结果,向家长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情况的详细书面报告,一般称之为“陈述性报告”。与传统成绩报告单只将少得可怜的考试成绩信息作为学生某门学科的学习水平传达给家长不同,它把每个学生日常表现的各种信息加以分类、综合,以文字形式清晰地描述出来。这种报告的优点是能促使教师从多方面更仔细地观察儿童的变化,具体反映每一儿童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档案记录法

档案记录法是流行于美国实验中学的一种方法。它借助于直接鉴定表现技能的作业或工作产品,来估计教育目标实际达到的程度。该法也称“作业样本法”或“学习档案法”。作业样本包括科研报告、学期论文、制图、经验总结、艺术作品等,它们较之客观测验或论文式考试等对于能力的测定更直接有效,它们也可直接评价诸如可塑性、机智、坚持性和创造力等个性特征。另外,作业样本还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反映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业成就,必要时可进行复制,以提供给高一级学校或雇主参考。

3.契约评分法

契约评分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学生同意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如获得圆满成功,则自然得到约定的分数。教师可向所有学生指定完成某几项工作,由学生任意挑选,或按照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签定学习合同,嗣后根据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分别给予A、B或C的等级评定。契约评分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学生间的竞争和对分数的焦虑,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能力取得A等成绩。由于合同是学生自愿签定的,所以他不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了发言权,而且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责任。在签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对自己作一番自我分析和评价,然后客观地制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考虑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这些经验肯定会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与责任感的增强。

4.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self-evaluation)是人本教育者极力推崇的促进性内部评价方法,罗杰斯称之为一种“最称心如意的评价方式”。他认为,“当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作为基础,别人的评价作为次等重要的时候,学习中的创造性就被很好地促进了”。他主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试卷,参与评价,公开讨论每个人所达到的水平,师生共同确定分数等级。自我评价不同于相对评价,它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这就避免了因分数竞争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厌倦情绪。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定成绩,自我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教师亦可以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思想,而这是不可能从考试分数中获得的。

复习与思考

1.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课的类型与结构、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测验的效度和信度、命题双向细目表。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流派的主要特征。

3.试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和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试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5.试述我国中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6.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分析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角度看,还可作哪些改进?

7.进行测验要注意哪些质量指标?命题双向细目表在测验中有何作用,怎样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8.结合自己中小学教育的经历,谈谈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想法。

推荐阅读书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裴娣娜.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楚廷.教学论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2]石鸥.教学别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3]盛群力、马兰主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4]李彦军,李洪珍,刘振峰,等.中国当代教学流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注释】

[1]邱学华,苏春景.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86-87.

[2]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顾泠沅.教学实验论——青浦实验的方法学与教学原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62-186.

[4]顾泠沅.教学实验论——青浦实验的方法学与教学原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5-36.

[5]顾泠沅.青浦实验启示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0-63.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13.

[7]黎世法.异步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学语文,1996(3):10-12.

[8]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62.

[9]魏书生文选(第一卷).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2-128.

[10]李彦军,李洪珍等.中国当代教学流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0-109.

[11]李彦军,李洪珍等.中国当代教学流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40-53.

[1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用结构计分法评定语文成绩的尝试.中学语文教学,1998(2):15-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