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技能,还是教师的思考与创造,都离不开教育心理学。可见,教育心理学的地位表现为它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是未来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以上这些对教师的要求,都与教育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地位

无论是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技能,还是教师的思考与创造,都离不开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技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的思考与创造必须以学习过程规律为基础。可见,教育心理学的地位表现为它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是未来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

(一)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执教伊始,教师将面临许多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学生品德、学习动机、学习评价等。福勒和布朗(Fuller&Brown 1975)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问题,例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有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校的社会化过程所至。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教得老实听话,因此,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景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他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上,考虑一些与教学情景本身有关的问题,例如,“讲解的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更好?”以及“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等。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问题,并认识到学生的先前知识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同样一种学习材料可能适于某些学生,但不适于另外一些学生,同样一种教学方法对好学生有效,但对差学生则行不通。从而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有些教师从来没有进入到这一阶段。

由此可见,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将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还是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启示,使自己尽快完成这一成长过程,尽早成为一名专家教师。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中的地位

教师,简单地说,就是既懂知识又懂教育又有修养的并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业的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作出资格上的规定,在我国已走向正规。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说明:有知识的人、有学问的人,不一定能当好教师;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不仅仅是一个凭热情工作的人,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一个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具有绵绵教化之功夫的人。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应该包括这样一些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文化知识,过硬的教师基本功,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等。以上这些对教师的要求,都与教育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学好教育心理学对于当好一个教师是多么重要。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下面列举反应教育心理学这些作用的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千差万别,一旦出现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帮助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例如,一个学生存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困难,我们既可以用观察或测验的方法了解其智力、个性方面的原因,也可通过走访、访谈了解其家庭及生活经验方面的原因。再如,一个学生具有强烈的厌学情绪,讨厌老师、讨厌上课、讨厌学校,我们可以用教育心理学里的动机、兴趣、个性、品德的理论分析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可以从学习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寻找原因,还可以从课堂管理、教师素质方面查找原因。总之,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能够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将这些原则和技术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习迁移。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习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该怎么办?凭我们的直觉经验,每当学生站起来走动时,我们就提醒他留在自己的座位上,恼怒时还会狠狠地批评学生,似乎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纪律。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低年级,当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越要求学生坐好,学生越要离开座位;当教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坐得很好的学生时,离座率反而会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原因进行一番分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学生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那么,教师的批评或提示就正中下怀,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如果教师表扬其他守纪律学生,则强化好的课堂行为,抑制课堂不良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应各不相同。普遍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