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渔业贸易的前世今生

海洋渔业贸易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产品贸易,在海洋渔业中,是继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后,将所获的鱼产品直接或经暂养、加工投入流通渠道进行交易的一种活动。自古至今,舟山的水产品贸易便与一衣带水的宁波、杭州、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其鱼货贸易船舶之多,鱼货之多,规模之大,足见舟山渔业之门户性的影响。元代,定海城关镇地已成为浙东沿海水产品交易中心,其西乡岑港,也成为舟航鳞集,海鲜丰盈的水产品重要集散地。

鱼产品贸易,在海洋渔业中,是继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后,将所获的鱼产品直接或经暂养、加工投入流通渠道进行交易的一种活动。

孔子家语·六本》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庄子·外物》也提到,一涸辙之鲋求升斗之水以活命,庄周愿去游说吴越之王开凿运河,以引长江之水而救之。鲋鱼愤然说:“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肆,极陈也。”枯鱼之肆,即卖干鱼的铺子。这些记载至少证明了一点,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有了水产品的商业贸易。

自古至今,舟山的水产品贸易便与一衣带水的宁波、杭州、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冰鲜入网海帆收,

浦江排樯泊海鳅。

市担过时新买得,

剚鳞人满石桥头。

——(清)李行南《申江竹枝词》

海鲜早到日初含,

价愈高时人愈贪。

今日黄鱼真个贱,

百文恰恰买盈篮。

——(清)王丕曾《留溪竹枝词》

卫城城外尽沙滩,

蟛蚏沙钩次第餐。

入夏黄鱼滋味好,

千帆海舶拥冰寒。

——(清)黄霆《松江竹枝词》

泖蟹相看似蝃珠,

产由急水异汾阳。

三更竹簖篝灯守,

几处鱼罾草舍俱。

——(清)沈蓉城《枫泾竹枝词》

或许是“吴中卖鱼论斗”的唐代,或许是歌舞升平的南宋,或许是长袍马褂的清代;或许是在杭州,或许是在上海……港口是独具舟山特色的:那些林立于港口埠头、尾杆插着绣有金龙的三角红旗的渔舟,千帆排樯,蔚为壮观;规模庞大的鱼市场里,水产云集,千珍竞秀。墨鱼、带鱼、石首鱼,鳓鱼、鲳鱼、马鲛鱼,青虾、膏蟹与贝类……街面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肩挑的,手提的,贩活鲜的,卖鱼鲞的,批发的,零售的,砍价的,过秤的……市场上人声鼎沸,热闹忙碌,渔民卖了水产品买回粮米棉布等生活必需品,市民则提着海产品心满意足准备享受一次饕餮的海鲜盛宴。

20世纪70年代大批黄鱼运往全国各地供应市场

这样的场景是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鲞铺》所记载的当时杭州城内鱼货贸易的繁忙景象;是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所记的五月石首鱼发于洋山之时,舟山等地渔民在明州“小浙港”进行鱼货交易时“港舟舳舻相接,其上盖平驰可十里”的繁荣景象;是清人王韬《瀛壖杂志》卷一所记载的四五月间,黄鱼冰鲜船满载进浦的繁盛景象。其鱼货贸易船舶之多,鱼货之多,规模之大,足见舟山渔业之门户性的影响。

日复一日的交易里,沧海桑田的流变里,唐代的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换成了宋人的直掇鹤氅,又换成清人的长袍马褂,时代走远了,贸易依然稳稳向前发展,规模庞大的鱼市场里,依然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舟山的水产品依然声名赫赫。

从明代文人有限的诗词笔记等记载里约略可以知道,明代舟山已经形成了鱼产品交易的早期集散市场,并出现了专营鱼产品购销的行业。在这之前,唐时是以户经营的家庭渔业,宋时发展为专业渔民合伙经营,以一人一脚(股)平分渔获物,进而发展为以人、船、网各作一脚(股)的平分渔获物的硬脚制,直接交易,或者腌制成干品进行交易。舟山的黄鱼鲞、贡干(贻贝)当时便已广受青睐,名扬四海。

鱼商,俗称“冰鲜商”“冰鲜船”(简称“鲜船”)。唐中期始从渔船分离,专营水产品购销,后逐步带冰收购运销,称“冰鲜”,盐腌运销称“成鲜”,不用冰、盐称“白鲜”。明万历《杭州府志》上,就有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杭州商人,备船装冰,到渔场收购鲜鱼到杭州来贩卖的记载。但是做冰鲜生意,危险系数大,被看成是“一头黄金一头草”的买卖,所以当时做冰鲜的商人,都是在事先与熟悉的渔民互相约好收鱼的时间、地点、数量、价格等,并各自在船上挂出约定的旗号,以资识别,才如约到渔场收购。

鱼行栈,俗称“蛳螺栈房”“四六栈房”,以向渔民贷放生产资本,赊售生产生活资料的形式,和渔民结成特殊的生产关系,取得经营鱼货专卖权,即渔民必须把捕获鱼货卖给放贷的鱼行栈,价格由鱼商定夺。清初始现,初在港口设立联络点或业务接洽处,代客买卖或租船转运,收取8%~9%佣金,中间获利,后逐步自备鲜船打出招牌,收购运销、加工或代客买卖,继而演变为“放行头”(借贷出海资金),每对大对渔船50~80石米,占渔船需要的资金一半左右,控制鱼货专卖权。在进行收购、运销、加工的同时,也兼营米、麻、绳等渔需物资供应业务。通过这种放行头的形式来赚取利润。众多鱼行之间,无论是经营范围还是经营鱼产品种类,都各有侧重和区别。有的专营鱼产品,有的则以鱼产品为主,兼营粮油、烟酒、布匹、服饰之类。有的单纯经营墨鱼,有的专营带鱼,有的专营海蜇,也有专营黄鱼鲞等干咸鱼产品,品种之多样,令人惊叹。

民国时期,鱼行栈在嵊山岛尤其繁荣。因为嵊山岛是江、浙、闽渔民衣食之地,被江苏水产界推崇为“苏、浙、闽三省渔船集中之区,吾国中南部渔业总汇之港”,“天赋之原,无与伦比。”[5] 自鱼市兴,渐渐繁荣,俨然已是一海上小都市了,有邱公信、胜利栈、周祥兴、邱万兴、魏瑞生、三联、公太等七大鱼行。20世纪50年代初,邱人海、桑林法、周士强等五大鱼行主,与何子贞等人,还曾在台湾合开过一家“和记”渔行。

冰鲜船和鱼行,是随着捕鱼业和鱼产品贸易的发展而兴起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又相互配套和补充,共同发挥功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成为整个水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

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交易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组建了嵊泗列岛公营商店,国营舟山鱼市场,对水产品实行集中交易,统一管理。以鱼价统一,司秤公平,服务态度好而深受渔民欢迎。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海洋渔业贸易的发展脉络线,记录着舟山渔业贸易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轨迹。

据南宋咸淳年间(1265 1274)统计,当时杭州居民约39万户,124万人,却有200余家鲞铺,可见当时舟山海鲜鱼鲞在杭州城内营销网点之密集。元代,定海城关镇地已成为浙东沿海水产品交易中心,其西乡岑港,也成为舟航鳞集,海鲜丰盈的水产品重要集散地。明代开始,舟山本岛沈家门、岱山东沙角、岱山长涂岛和嵊泗嵊山,均已成为水产品贸易兴旺之地,并出现了专营鱼产品购销的行业,如鱼行、鱼栈及冰鲜船等。至清代,长期固定开设的鱼行、鱼栈逐步增多。民国时期延续了清末的基本格局,以鱼行、鱼栈及冰鲜船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舟山渔区的水产品贸易经历了从国有企业引导,私营鱼栈、渔行、冰鲜船商和鱼货商贩依法自由购销。50年代中期,转变为由国营水产供销公司独家经营,转变为逐步开放和全面放开经营,出现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多种体制并存共荣的新格局。

1953年,舟山渔民联合运销上海水产品中转站,是舟山渔区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沿海各省市在上海设立的第一家水产品中转站,有铁路线直通全国各地。

1956年,中国水产供销公司浙江省舟山分公司成立,将舟山的鱼货进一步销往全国各地,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后,舟山的水产品交易经历了派购与议购相结合阶段、逐步放开阶段、全面放开价格和实行市场调节阶段,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起到了捕捞、旅游、饮食服务之间的纽带作用。

1989年,沙蟹横爬、鸥鸟翔集的沈家门西侧墩头荒滩,开始兴建集活、鲜、干、冻水产品产易于一市,融旅游、购物、尝鲜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水产城 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占地面积30公顷,拥有1200米港区岸线和可供500吨级至200吨级渔船、冰鲜船、冷藏船靠泊的15个浮动泊位,内设活鱼、鲜鱼、干品等各类鱼品交易区,及冷冻加工和配套服务设施,下辖投资、干品、渔运和经营等4家不同业务与功能的全资公司。

这是全国最大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历经20多年的风雨,如今,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已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重点定点市场、中国50强综合商品批发市场、中国10强水产品批发市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浙江十大功勋市场,进一步凸显了舟山作为渔都港城的门户地位,永远闪耀在千岛灿烂的历史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