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论“难与易”,只论“干还是不干”

不论“难与易”,只论“干还是不干”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最不受欢迎的员工。不管难不难,只问“该不该”。难,是我们拒绝努力的第一理由。人之所以无法“竭尽全力”,往往来自于“我已尽力”的假象——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再也无法往前走一步了。其实,这不过是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借口。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实,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就会知道所谓“难”,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心灵桎梏”。

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主动找方法的员工,一定是单位最受欢迎的金牌员工!毫无疑问,不找借口找方法,是老总喜欢的员工品质!

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来到采油区,找到了一份在油田进行罐油浇灌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实在是太枯燥了,他渐渐地觉得在这里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找主管要求换工作。主管却冷冷地说:“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他愤怒极了,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到油罐车旁,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力吗?那么为何不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于是,他对油罐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每次浇灌都会花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经过反复的试验后,他发明了“38型油罐车”,并将这发明推荐给了公司。

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给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这位年轻人叫洛克菲勒,他是美国最有名的石油大王。

人人都能成为创造者!处处都是创造的良机!不管难不难,只问“该不该”。外界的困难,不如意的条件,一个接一个的压力与挑战,也无法让一个优秀的人退缩。

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总是社会的稀有资源。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们就能够像明星一样闪耀。哪怕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机会,机会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问一问自己:是否解决了一个或几个棘手的问题,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心花怒放?是否做了几件业绩突出的事情,让你的领导和其他人十分欣赏?假如你还没有,赶快补课吧。因为尽管你渴求成功,可你还在成功门外徘徊。假如你通过行动做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的事,你就会迎来发展的机会,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难,是我们拒绝努力的第一理由。但是,问题真的是那么难解决吗?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被誉为“把美国带到轮子上的人”。一次,他想制造一种V8型的发动机。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工程师交流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只能在图纸上设计,但绝对不可能在现实中制造出来。尽管如此,福特仍然坚持说:“想办法制造出来。”

工程师们很不情愿地开始了尝试,几个月后,他们给福特的回答是:“我们无能为力。”但福特还是说:“继续尝试!”

一年多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无论如何都该放弃了。但福特仍然坚持“必须做出来”。

就在这时,有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办法。福特终于制造出了“绝不可能”成功的V8型发动机。

为何工程师们认为“绝不可能”的问题,最后还是在福特的“逼迫”之下解决了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先把“不可能”的想法放在一边,而只想“我自己是否完全尽力、是否想尽了一切办法、穷尽了一切可能”。

如果将心灵的焦点对准“难”,头脑就会加速运转,找出千万个理由,说明真的很“难”,人就很容易屈服。因为,畏惧使人无法真正冷静地面对问题,从而导致行动的失败。

但是,假如你不问问题难不难,只问自己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你就会轻装上路,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反倒容易将问题解决。逼一逼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有巨大的能量,你可以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被设限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李科弗将军。在谈话中,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将军再就这个话题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每每将卡特问得直冒冷汗。

卡特终于明白:自己自认为懂得了很多东西,其实还远远不够。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班中,我名列59名。”

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

竭尽全力,就是不给自己任何偷懒和敷衍的借口,让自己经受生活最大的考验。竭尽全力,就是要你把意识的焦点对准如何解决问题,减轻解决问题的焦灼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去创造生命的奇迹。

把自己从“我已尽力”的假象中解放出来。人之所以无法“竭尽全力”,往往来自于“我已尽力”的假象——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再也无法往前走一步了。其实,这不过是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借口。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U型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待京都陶瓷这样的新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儿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对此,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

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难,也许是给自己未足够努力找借口。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变形虫”小组,将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壮观。

有些问题的确非常棘手,人们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便认为“已是极限”,再去努力也是白搭。

其实,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就会知道所谓“难”,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心灵桎梏”。只要不断努力,开发的潜能就会越来越大。努力不够,你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从“我已尽力”的假象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吧!再努一把力,你会发现你还有许多没有开发出的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