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秘书与领导的主客体关系③

秘书与领导的主客体关系③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秘书活动是秘书人员为领导者进行有效决策与管理所采取的辅助行为。)如果我们仅从秘书活动中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来看,秘书人员无疑是主体,而领导则是主体面对的最主要的客体要素。由于这种依附性的存在,使得秘书活动中的主客体特征呈现出一系列的特殊性。秘书活动中秘书和领导存在着明显的主客体关系。秘书的创造性与领导及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历来受到抑制。这种限度和范围源自领导活动对秘书活动的控制。

对于秘书的价值评价,秘书学界已有初步涉及,有些是从哲学角度,有些是从经济学角度。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认识秘书的价值问题,还是应该把它放在哲学范畴加以考察,而考察的前提就是要明确价值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秘书与领导主客体关系的构成

从哲学上说,主体一般指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人,而客体指的是进入认识和改造范围的现实世界,是主体认识活动和其他活动所指向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中,主体和客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存在形式,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和社会,客体也可以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现象。主体和客体是相对应的范畴,两者互相联系,同时产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不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各不相同。

1.秘书活动中主客体的构成

秘书活动是秘书人员为领导者进行有效决策与管理所采取的辅助行为。它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秘书学研究的学科对象。对于秘书活动中的主客体构成,我们认为其主体应该是秘书人员,客体成分从服务对象上看应当是领导及其他人民群众,其中领导为最直接、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从工作对象上看,办文、办会、办事等秘书工作作为秘书活动的载体要素,也是客体构成的一个方面。(这一方面将不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如果我们仅从秘书活动中领导与秘书的关系来看,秘书人员无疑是主体,而领导则是主体面对的最主要的客体要素。这一点,徐瑞新主编的《秘书学导论》早就有过以下论述:“单就秘书人员、秘书工作来说,他们当然是主体,同时这个主体又同领导者、领导事务处在某种工作关系中,后者相对于秘书人员、秘书工作来说是客体。”[46]

2.领导活动中主客体的构成

“所谓领导活动主要是指领导的指挥、决策和协调活动,这种活动一般都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全局性工作和战略发展方向。”[47]从领导活动的主客体成分分析,领导者无疑是主体,且由于领导主体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着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成为社会实践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活动的客体成分与秘书活动中的客体成分相比,显得更为丰富。除了本文不作重点讨论的主体(领导)所涉及的各种工作业务及事物之外,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涉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即广大的被领导群体)。作为秘书来说,一方面,作为被领导群体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是领导活动的客体成分;另一方面,秘书更重要的角色则是领导活动中主体和其他客体的桥梁和中介。服务对象上如此,工作对象上也是如此。主体(领导)所指向的人民群众是其广泛的客体对象,秘书在领导和其他客体之间起着明显的枢纽作用,成为沟通主客体关系的中介,充当着主体(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向其他客体传达主体的目的和意向,向主体汇集其他客体的愿望和要求,成为联络领导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中介客体。因此,我们说秘书作为客体具有明显的双重性。

3.秘书活动和领导活动的关系

从局部分析,秘书活动和领导活动都可以看作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都有各自的主客体成分。但是从整个社会管理系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领导活动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秘书活动。秘书活动是依附于领导活动而存在,是伴随着领导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没有领导活动便没有秘书活动。辅助领导活动是秘书活动的基本宗旨和存在价值。由于这种依附性的存在,使得秘书活动中的主客体特征呈现出一系列的特殊性。

二、秘书活动中的主客体特征

秘书活动中秘书和领导存在着明显的主客体关系。一般地说,主客体中的主体起着主导性作用,并呈现角色所赋予的主体性特征。但是由于秘书活动对领导活动的依附,使得秘书活动中的主客体的角色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际上,在秘书活动中主体(秘书)总是按客体(领导)的意图、要求启动自己的行为,使得秘书活动中主体角色的主体性大受影响,客体的制约因素大大增加,从而使得秘书活动的主客体特征呈现出特殊性。

1.秘书活动中主体(秘书)的角色特征——有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秘书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来分析,因此,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秘书主体仍呈现出相应的角色特征,即有限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谓秘书主体的主动性是指秘书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从自身职责要求出发在辅助领导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体现自身价值,从而实现秘书工作从纯粹的被动服务到力争主动服务的转变。同时秘书主体的主体性还可以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秘书的创造性与领导及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历来受到抑制。然而,从秘书活动本身来看,秘书作为主体角色依旧具有创造性因素,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及才能的秘书。可以说,在不脱离秘书活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其主体只有发挥适度的创造性,才能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在实现秘书职能从办文办事到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的转变时,更要强调秘书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其参谋作用,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片面强调秘书工作的被动性,把秘书视作领导的硬性工具,定格为领导精神上、工作上的附庸的观念正是源自对秘书主体性的否定。

综上所述,作为秘书活动中的主体成分(秘书)的主体性特征是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这种主体性的发挥是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的。这种限度和范围源自领导活动对秘书活动的控制。秘书(秘书活动的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在满足领导(秘书活动的客体,领导活动的主体)的需求的前提下发挥的,无限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很容易使秘书活动偏离目标的轨道,丧失应有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认为有限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秘书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所在。

2.秘书活动中的客体(领导)的角色特征——超强的制约性和隐蔽的“对象化”

由于秘书活动中的客体(领导)同时又是制约着秘书活动的领导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其客体的特性也非同一般。

首先,秘书活动中的客体(领导)的制约性远远超出其他活动中客体的制约性。甚至在一般情况下,客体(领导)成为秘书活动的主导性因素。应该说,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在任何主客体关系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秘书活动中,客体的制约性受领导活动影响的辐射,呈现出超强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主体(秘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从客体出发,遵循客体固有的规律。主体(秘书)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必须围绕客体(领导)而确定,且须根据客体的工作规律来调整主体(秘书)的工作规律等等。

其次,客体具有对象性,秘书活动中客体(领导)的对象性虽然比较明确,但“对象化”(即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却表现得比较隐蔽和弱小。秘书活动中客体(领导)的对象性是指客体(领导)是同主体(秘书)有功能联系而被指向的对象,这种对象对主体来说虽然不是唯一的,却是主要的。既然客体(领导)具有对象性,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为主体(秘书)所“对象化”,而这种对象化的表现与人与自然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及老师和学生构成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被“对象化”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工作实践中,秘书能够通过履行其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领导,只不过这种影响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委婉性和间接性。因此,无论是作为秘书还是领导都应该承认这种影响或者是作用,即作为秘书活动主体的秘书可以也应该通过认识和实践把自身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领导)的事业中,而不能无视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同时应该把握和驾驭好影响的程度,否则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从上述秘书与领导的主客体关系中,笔者以为,如同秘书活动的主体是秘书人员,秘书价值的主体必定也是秘书人员,秘书价值是作为价值主体的秘书与作为价值对象的领导者及所在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没有秘书就没有秘书价值,反之,没有领导者及所在组织同样不存在秘书价值。秘书价值是秘书对领导者及所在组织的效应。在这里,我们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把从属性作为理论法则,在研究秘书价值时,把领导视作秘书价值的主体,反客为主,“容易产生(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主客体易位的理论误导”,[48]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错误。二是将秘书价值的评价局限在秘书活动的范围内,无视领导活动对秘书活动的影响,这也不利于正确评价秘书价值。

三、秘书价值的基础是秘书实践

价值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使价值主体与价值对象发生关系而产生的结果。没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及效应,价值既不可能产生,又不可能创造。但是,仅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那只能成为价值可能;只有通过实践,才有价值实现。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是价值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同样,秘书价值的形成也必须通过秘书实践活动来完成并经过检验。[49]

秘书价值的主客体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之间的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既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可见,实践性既是连结秘书价值和秘书价值对象的纽带,又是秘书价值产生、形成、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而秘书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其本质特征是辅助性。对此,秘书价值的研究者们的认识基本是共同的。董继超认为:“在秘书实践活动中,秘书的辅助功能得到发挥,领导者的决策与管理需要得到满足,双方的关系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了各自的价值。”[50]秦莲红也提出:“辅助性实践,体现了主客体之间(领导与秘书)是一种主辅关系;又是联结主客体之间的需要和满足关系的纽带,形成秘书价值的基本形式。”[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