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者与领导环境的关系

领导者与领导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者对客观环境的改造有助于领导职能的运用和发挥。虽然顺利的客观环境有利于领导职能运用,但领导者高超的领导能力在不良的环境中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同样的,领导者对客观环境的改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有助于拓展和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可以说,良好的领导素养和领导力是在顺应和改造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中形成的,这种素养和能力又反作用于对客观环境的改造,从而进一步提高领导者改造客观环境的主观能力。

三、领导者与领导环境的关系

领导者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客观环境影响和制约着领导者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领导者可以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创造出更加适合领导工作需要的客观环境,实现有效而科学的领导。

(一)领导者要积极地认识客观环境

由于客观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必须是全方位、多角度、过程性的。对客观环境的认识程度,是由领导者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决定的,所以,首要的是提高领导者的认识能力。如果一位领导者不能充分认识客观环境的类别、特点、变化规律及其对领导活动的影响,不能综合分析研究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那么,他就不可能牢固树立客观环境意识,不可能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客观环境,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领导效能,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领导者要按认识论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主动、积极地认识客观环境。

(二)客观环境影响着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领导方式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决定领导方式固然是领导者的事,但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客观环境条件决定的。如处理社会问题的领导方式不同于处理经济问题的领导方式、宏观的领导方式不同于微观的领导方式、和平建设时期的领导方式不同于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等等。之所以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领导环境不同。换句话说,领导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三)客观环境不同,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领导者面临的客观形势、环境和任务发生了变化,自然要求领导者的素质也必须相应改变,即不同的客观环境,对领导者素质要求也不同。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领导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善于发动、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需要领导者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创,要懂科学、会管理、善经营、重效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则需要领导者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领导者统筹兼顾、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挑战。

(四)领导者要积极地适应、利用客观环境

有些客观环境问题是一个组织无法改变的,或在一段时间内无力改变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积极去适应它,否则将导致领导工作的失败。抗日战争之初,敌强我弱,党中央、毛泽东及时而准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环境因素,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原则,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适应客观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要注意利用客观环境,做到适应中利用,利用中适应。对有利的客观环境,领导者要充分利用;对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客观环境,领导者要尽最大努力避免不良作用的发生;对双向的客观环境,领导者就要注意趋利避害。

(五)领导者要积极地改造客观环境

领导者只有影响、率领、引导被领导者不断改造客观环境,改造客观世界,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导者对客观环境的改造有助于领导职能的运用和发挥。虽然顺利的客观环境有利于领导职能运用,但领导者高超的领导能力在不良的环境中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领导者经过努力,使客观环境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为运用职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样的,领导者对客观环境的改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有助于拓展和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可以说,良好的领导素养和领导力是在顺应和改造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中形成的,这种素养和能力又反作用于对客观环境的改造,从而进一步提高领导者改造客观环境的主观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