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要素与客体要素的关系

环境要素与客体要素的关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环境要素就是相关制度、文化与服务,包括:知识共享治理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收益分配与风险控制机制以及组织文化和服务环境等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因此,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实现必须伴随着文化的协同。文化协同建设可以帮助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双方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从各个层面开展研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深刻。

三、环境要素与客体要素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激励制度、政府政策等[171][172](翟丽,2001;张庆普,李志超,2002)。在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中,环境要素就是相关制度、文化与服务,包括:知识共享治理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收益分配与风险控制机制以及组织文化和服务环境等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

首先,丛海涛,唐元虎[173](2006)认为,恰当的组织模式能够发挥知识外溢的有利影响,削弱知识外溢的不利影响。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机制和组织结构,以最优化选择、创造、共享和利用知识开展产学间的知识共享治理[103];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更好保障知识的双向流动过程。第二,Zarraga&Bonache[174](2003)对西班牙363名企业员工的样本书发现,激励与约束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第三,收益分配与风险控制是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关键问题,它影响着知识共享的成败[155][93];第四,曹科岩、龙君伟[175](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它通过知识共享的过程来影响组织短期与长期绩效;企业和大学的文化差异使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管理决策活动活动变得较为复杂和更为困难。由于文化差异,企业和大学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由此决定了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期望,以及与此相一致的为满足需要和期望的不同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从而要求知识共享管理活动能够针对不同文化的特点进行沟通、激励、领导和控制[176]。因此,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实现必须伴随着文化的协同。文化协同建设可以帮助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双方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从各个层面开展研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深刻。在协同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和大学的价值观念、要素架构、组织结构和分配方式等诸多概念在交融并蓄中不断深入发展,为知识型组织创建一个以创新、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共同理念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第五,郭斌[1](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中介机构的科技中介服务有助于帮助企业与大学展开更为长期的合作,以达到政府促进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目的。刘冰峰[165](2005)的研究也表明,政府及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政策与中介服务,对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大学、政府等创新主体可以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围绕知识共享这个主题,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产学合作知识共享联动机制[117]

所以,优良的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能够帮助提升企业与大学知识匹配与成熟度,缩短知识差距,加速知识溢出与整合,帮助知识吸收与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本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a: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对知识匹配及成熟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4b: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对自有知识的选择与溢出有显著影响。

假设4c: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对知识整合与共有知识形成有显著影响。

假设4d:共享制度、文化与服务环境对共有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有显著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