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电图的诊断要结合临床情况尽可能用一元论解释,先考虑常见诊断,从临床角度出发,诊断要顾及治疗和患者的安全。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因而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和分析具有确定诊断的价值,迄今无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动态演变可作为心肌梗死的确诊依据。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是反映患者心脏电活动直接而客观的资料。心电图的基本诊断包括5项内容:①测定心电图各波段的间期值及心房、心室率的数值等;②诊断主导节律;③判断心电轴有否变化(包括额面平均心电轴及水平面的心电位);④分析和诊断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包括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心肌缺血、房室肥大等);⑤心电图结论。

心电图的结果分析有时受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和主观因素的明显影响,为了使心电图分析更加客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心电图是三维心电活动在特定导联轴上的投影,不同方向、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可以相互拮抗和抵消,同时影响因素多、个体差异大。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同一心电图表现又可见于不同疾病;心电图的变异不一定代表疾病状态,很多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正常。例如病理性Q波可见于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病或脑血管意外;V5导联QRS波群的高电压,对于正常青年人仅提示左室高电压现象,而对于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患者则提示左心室受累和肥大。因此,检查和分析心电图之前,要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必要时应亲自询问病史和重复必要的体检。

2.重视心电图的描记技术 为了使记录的心电图准确,要求心电图功能保证放大后的电信号不失真,阻尼、时间常数符合要求,走纸速度均匀准确,毫伏标尺无误。记录心电图时要处理好局部皮肤,使电极接触良好,避免干扰和基线漂移。应当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根据临床需要,决定心电图记录时间的长短以及加做更多导联的心电图。例如怀疑右室肥大时,应加做V3R导联,怀疑正后壁心肌梗死时应加做V7~9导联。心律失常者,要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描记长度最好能达到重复显示异常改变的周期。胸痛时描记心电图发现ST~T波异常者,应在短时间内重复描记心电图以证实是否为急性心绞痛发作所致。

3.按一定顺序分析和诊断心电图 分析记录心电图时,首先浏览一遍各个导联的心电图,观察有无P,QRS,T等各个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主导节律;估测平均心电轴的大致方向,各个波形的大小,有无增宽变形,以及ST~T的形态等。当定性分析难以界定心电图是否异常时,需要准确测量PP间期、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以及P波和R波振幅等参数。心电图的诊断要结合临床情况尽可能用一元论解释,先考虑常见诊断,从临床角度出发,诊断要顾及治疗和患者的安全。

分析心律时,首先需确定主导心律,然后逐层下推,较复杂的心律失常常要借助梯形图。梯形图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4.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变异范围 分析心电图时必须避免将心电图的正常变异误认为异常。例如P波振幅偏低一般无意义;儿童的P波偏尖;由于体位和自律点的位置关系因人而异,P波形态,可有一定变化。QRS波群的振幅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儿童的右室电位占优势;顺钟向转位时V1,V2导联易出现“QS”波;呼吸可导致心电图的电交替现象;儿童和妇女V1~3导联的T波可倒置等。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因而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和分析具有确定诊断的价值,迄今无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动态演变可作为心肌梗死的确诊依据。房室肥大、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心电图变化,但特异性差,仅能供临床参考。心电图不能直接判断心脏机械活动的情况,无法评价心肌功能,但可作为时间标记,应用于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脏相关检查。

除循环系统疾病之外,心电图和心电监测已广泛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登山运动员的心电监测等诸多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