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视电影在拍摄过程所依赖的文字稿本。设计课件脚本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整个课件制作的依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到形成课件的过渡,是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的桥梁。有效的脚本设计既能充分体现课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又能对课件制作给予有力的支持。脚本设计是保证课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进步,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直观性强、信息量大,能够通过各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等内容的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课堂师生交流。多媒体课件授课是全面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在逐年递增,我校有些课程如大学英语和微观经济学等甚至已经达到100%。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作为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优势日益明显。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是缺乏规范和监管,导致各种课件良莠不齐,有的课程因优秀课件而如虎添翼,而有的课程却因课件质量低劣导致教学质量滑坡,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由于精力有限或制作水平所限,教师所用课件一般是网上下载或随教材奉送获得,很少有自制课件,导致讲课缺乏自己的风格,有时难以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容易犯“照本宣科”的大忌。年轻教师这样做害处更甚,缺乏钻研教材、构思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拿来主义很容易使教学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一味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有些课件设计粗糙,课件质量不高,播放节奏太快,没有设置动画,整屏静态显示,很多内容一起呈现,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课堂节奏过快,教师(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加大教学容量。而信息量过大,则会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容易引起学生疲劳,比传统的“满堂灌”后果更为严重。

3.有的课件片面追求漂亮的外观,制作过于花哨,过多地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音频材料,对课件界面做过分的渲染,背景和动画方式搞得很复杂,屏幕渲染过度,过分强调了课件制作技巧和课件表面形式的浮华,其结果是形式掩盖了内容,而不是表现了内容,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偏离了教学主题。

4.对解题思路的分析缺乏灵活性。上课讲解时有了新的想法,或者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新方法,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只好采取回避态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导到课件既定的思路上,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和灵活性,抑制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创造性发挥,这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5.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被教师渊博的知识、富于情感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所吸引,课堂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自觉地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没有情感的大屏幕反而成了教学的“主角”。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下一步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系统的操作者,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导致教学气氛沉闷,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否成功,设计非常关键。为实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教学性原则

课件的设计应反映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能够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符合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课件的教学目标要明确,题材及媒体应选择得当,针对性强,内容完整;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的难点,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符合学习规律,符合认知学习理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科学性原则

课件应取材适宜,内容正确,表达规范,课件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3技术性原则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一个好的课件,一要交互性强、易于操作,二要易于修改。

4.艺术性原则

课件的设计要满足较高的审美要求,体现较佳的艺术表现手法,整体风格相对统一。课件的艺术性实际上反映了制作者个人的艺术修养。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步骤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一般课件的制作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设计

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开发目标。教学设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课件制作成功的关键。如果把多媒体课件的整个开发过程比作建造一座大楼的话,那么课件的教学设计就是绘制这座建筑图纸的过程。

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把握好教材的难点、重点。课件要以教材为蓝本,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但又不能被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实现课堂容量最大化,又要做到创新、务实。基于此,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目标应为: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准确、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过程,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激发其创新思维,掌握新知识。突破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脚本制作

“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视电影在拍摄过程所依赖的文字稿本。设计课件脚本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整个课件制作的依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到形成课件的过渡,是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的桥梁。有效的脚本设计既能充分体现课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又能对课件制作给予有力的支持。脚本设计是保证课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

脚本编创工作包括选题,收集有关信息和素材,进行创意描述、文字撰写、内容编排、版面设计、图文比例、画面色调、音乐节奏和交互方式等,最终应细化为“分镜头”剧本。一个有创意的脚本,对提高课件的开发效率保证课件的质量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3.素材准备

多媒体素材是课件中用于表达教学内容的各种元素,包括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准备就是根据设计要求,采集、编辑制作课件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文本的录入,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制作,动画的制作视频的截取及声音的采编等,然后以一定的文件格式存储,以备调用。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些素材可以从素材库或在互联网上直接获得,而有些素材专业性较强,需要作者自己动手制作,如利用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像,然后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的图片进行编辑、修改、整合等加工;再如,为了使课件生动形象,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演示出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内容,使之符合脚本的要求。素材要以形象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能够听得懂、看得清、记得牢的要求。

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能使课件表现力更强,形象生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的核心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整合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要做到界面友好、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版面设计美观、动画设置恰当,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

制作课件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课件制作软件。目前最简单易学、用得最多的是微软Office套装软件中的Powerpoint,这是一个较好的演示文稿图形的制作软件,利用已收集的文本、数据及图片制作出幻灯片,操作简单,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美观、生动、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如果制作的课件要求可控性和交互性较高,可以选择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和DirectorMX;要想在课件中加入动画,可以配合采用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Flash。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某些专门用于课件制作的软件如方正奥思等。下面的内容主要基于Powerpoint。

制作PPT课件主要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象生成。包括文本对象和图形对象。

脚本或素材中的文本一般是Word格式,需要转化为PPT的对象格式,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下面举一例。

脚本或素材中的文本若含有数学公式,可采用“插入→对象→文档”的步骤,将之转化为PPT中的对象,既方便,又美观。若采用公式和文字组合的方式,则给修改带来极大的麻烦。

图形对象除了直接来自素材库,也可在幻灯片中直接制作,PPT中自带有丰富的绘图工具和强大的绘图功能,只要掌握得好,可以绘制出精美的图形。

(2)版面设计。一个好的课件,首先版面设计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形式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界面布局简洁明快、主题突出,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符合学生视觉心理,这样的课件才能让学生感觉舒服,从而引起对课件内容的兴趣,减轻疲劳感。这就要求课件的制作者要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具体标准:字体大小适宜,图形动静结合,间距疏密有致,背景对比清晰,色彩淡雅柔和。

对象对齐是版面整洁美观的重要方面。具体操作:按住Shift键,将所需对齐的对象逐个选中;“绘图→对齐或分布→左对齐或顶端对齐等”;其他对齐用“Ctrl+移动键”做微调。

(3)动画设计。评价课件质量的好坏,动画设计是关键。首先动画设计应保留板书的大部分优点,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让他们感觉舒缓、自然。切忌使用太多的播放方式,使人眼花缭乱,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现在有很多课件没有进行动画设计,整个幻灯片都是静态显示,所有内容一下全部呈现,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也有些课件正好相反,过分追求动画效果,一个个对象从四面八方飞进来,“犹如一颗颗飞逝的流星从眼前划过”,搞得人晕头转向,怎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这种过分追求观赏性而忽视实用性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动画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细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细致性原则要求在课件制作中,播放对象要尽量小,尽量细,尤其是在思路分析、推理论证等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播放速度过快的大忌,做到细而又细,内容逐步显示。如果课件的对象太大,播放太快,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协调性就是舒适性、简洁性。动画设计应保留板书的大部分优点,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动画的播放效果应与学生的认知相协调。动画设计切忌:播放方式过于复杂,伴音过多、过于强烈。过于“花哨”的设计,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干扰,不能专心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些结论性的对象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选择“放大”的动画效果,有的对象还可以伴音播放。总之,“动画”形式不要太单调,也不宜太复杂,动画效果应与“对象”的性质、教师表达的意图、课堂教学的情境相协调,协调的动画和声音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可以突出重点,提高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任何不协调的地方都会干扰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连贯性原则就是不因“换页”而中断显示。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黑板有几大块,板书内容可保留较多,但投影屏幕面积有限,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没讲完而屏幕已满的情况,随着幻灯片的“翻页”而演示中断,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连贯性,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采取各种方法解决幻灯片版面的局限性,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是当前课件制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给出一些保持连贯性的制作技巧。

技巧1:“擦”。保留主要部分,“擦去”次要部分,实现传统教学过程中“擦黑板”的效果。具体步骤是:

①复制当前幻灯片,并粘贴在下一页。

②打开新幻灯片,用组合键Ctrl+A选中全部对象,在预设动画中选中“关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幻灯片切换时所关闭的内容保持静止不动。

③选中所要擦去的对象并进行删除,同时把“幻灯片切换”设置为“向左擦去”。这样在幻灯片切换时被删除的内容就会产生被“擦”掉的效果。

如果在“擦”去的位置再添加文本或对象,就会有在“擦”了以后又继续再“写”的感觉。这样制作的课件不破坏版面的简洁性,还能保证屏幕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为了不频繁地更换幻灯片也能达到“擦”的效果,只要插入一个文本框,其大小与要覆盖的区域相同,然后选定该文本框,在自定义动画中选择“擦除”动画效果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文本框的填充色与幻灯片的底色应保持一致。

技巧2:“接”。为了更节省空间,可将前页主要内容保留在幻灯片上部,用线隔开,下面再继续演示。

技巧3:“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决黑板的版面不足而常常将一些相对独立并完整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也可以采用“小黑板”。它可以是一个文本,也可以是一个图片对象,还可以是一个组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小黑板”常常用于对某一问题进行注释、提示或者补充延续。

技巧4:“插”。在推导或演算时,有时需插入一个对象,而不必保留,可采用“插”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①在叙述正文时,按正常次序放好需插入的对象。

②复制幻灯片,粘贴在下一页。

③打开新幻灯片,删去插入的对象,并选中所有对象,在预设动画中选中“关闭”。

④继续添加文本或对象。

5测试修改

测试修改是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多媒体课件在正式使用之前,一定要对课件进行全面细致的组织播放,反复调试,以防止在正式使用时出现不必要的技术性和知识性的错误。一般由学科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和学生等组成测试小组,对已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内容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功能测试等。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考虑到其他用户使用时可能会对运行环境和课件本身的操作有不解之处,在调试工作的最后阶段还应该为课件编写使用说明书等。

至此,课件的制作工作基本结束。最后谈一下“积件”(Integrable ware)问题。

课件的通用性一直是困扰课件开发者的一个棘手问题,“积件式思想”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所谓“积件式思想”,就是像积木搭建一样进行课件制作,或者像组装电脑一样,一个一个部件地拼。具体来说,就是把在教学内容中需要用到的资料和相关的资源做成一个一个独立的“部件”,让教师均能按自己组织教材的需要,灵活地调用各个部件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受课件的限制。

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设思想,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制作平台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从课件的制作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

积件的最大优点是突破了课件的封闭性,因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以基本单元方式入库。传统的课件是以教学内容的章节为单位进行开发制作,其突出的不足是不能适应所有教师的教学,积件是改进传统课件不足的一种重要的新设计思想,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场革命。积件素材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分离,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和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积件的积累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从现成的资源(如市场上、网络上的一些相关资源)中收集,一方面可以自己来开发,久而久之,积件库将会越来越充实,课件也会做得越来越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