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礼”成为超越制度的自觉性

让“礼”成为超越制度的自觉性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企业中的“礼”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二是指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礼仪。“仁”其实指的就是一种企业精神。也就是经过“克己”和“复礼”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由此可见,他对于“礼”的实践,是一种超越制度的自觉性,是一种既崇高又主动的行为。

5.让“礼”成为超越制度的自觉性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方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克己复礼”进行全新的诠释。在现代企业里,我们可以把“礼”理解为企业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礼仪。也就是说,企业中的“礼”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二是指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礼仪。那么“复礼”则是指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坚持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克己”可以理解为克制自己的主观随意性,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日常礼仪。

克己复礼曰仁。在孔子看来,仁是一种经过自我修养所到达的道德境界。那么,在现代企业中,“仁”又是指什么呢?“仁”其实指的就是一种企业精神。也就是经过“克己”和“复礼”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

在当今这个时代,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管理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它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从文化理念到自觉行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需要通过制度的约束使价值观贯彻到员工的行为中,从而形成习惯,再从习惯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制度是价值观落实的重要保障。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团结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各种消极因素和越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日常行为。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这种环境对员工的影响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些员工在一个管理比较规范、制度执行比较严格的企业里,会自觉遵守企业的制度;但是到了一个管理比较混乱、大家都不把制度当回事的企业里,时间长了也会变成一个不把制度当回事的员工。由此可见,在企业中“礼”的作用是多么大,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思想,使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去履行企业的制度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企业每天的工作都井然有序,每天的计划都能如期落实。

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很有廉洁的名声。《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赵曙上台后,将父亲仁宗皇帝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赵曙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赵曙有些不高兴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尽管宋英宗的额外恩赐,并没有违反什么相关的国家制度,但是富弼还是拒绝了赏赐,这一行为表明他具有高度自觉地遵循克己复礼原则的优良作风。如果他接受礼物,就相当于和群臣拉开了距离。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和同事、部下、员工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彼此隔阂,心存芥蒂,就会严重影响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从而影响到管理效果。尽管富弼的做法根本不会涉及到违反怎样的制度,但是,他出于未来管理的需要,克制住了自己的做法,超越了制度的约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由此可见,他对于“礼”的实践,是一种超越制度的自觉性,是一种既崇高又主动的行为。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个故事还说明了自觉胜于制度的事实,假设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想工作之所想,急工作之所急,那么,员工的工作状态就不会只局限在一种被迫服从的管理状态,相反每个人都会焕发出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他们的工作一定能比制度规定的做得更好。

1940年5月,朱德到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警卫部队是385旅的三连。康克清后来回忆说:“到了星期天,战士们可以轮流上街购买日用品,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的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八路军在群众中的影响,到处流传着八路军战士的美谈。卫立煌知道了,就问朱总司令:‘你们的兵这样随随便便上街,如果乘机开了小差,怎么办?’朱老总听了,哈哈一笑说:‘我们在红军时期就是这么办的。我还没有听说过星期天上街开小差的事。’看着他不解的神情,朱老总接着又说:‘道理很简单,就是一条,他们都是自觉的革命战士,懂得只有抗日救国才是自己的出路。抗日救国最光荣,当逃兵是最可耻的。’卫立煌连连点头:‘是啊!我们现在治军,要都能达到你们这样的标准就好了。’”

想想那个年代,那些可爱的战士们即便自己肚子再饿也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即便心里再有一些额外的愿望,也会坚决遵守部队的命令。正是他们这种自觉的行为,成就了建国的伟业,也成就了他们作为军人的光荣。在非自愿的情况下,采取强制的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方法和举措。毛泽东认为:“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绝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

有许多企业老板常常抱怨:自己在场时,公司一切正常,运转良好。可刚一出门,甚至刚一转身,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天八小时盯着员工干活真的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对于这一管理难题,当下热销的很多管理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归结为一点就是:不能靠加大奖惩力度来解决,更不能靠发动员工互相告密来解决,而要靠员工自觉遵守纪律来约束。

人必须有克制自己的能力,通过克制自己不好的行为和想法,从而达到自觉的境界。自觉的主动的工作态度对工作和员工本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工作和事业,有的人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有的人却马马虎虎、消极被动。这种态度上的差别,往往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密切相关。从一定角度看,能不能够克己复礼,关键就在于员工是不是能够主动自觉。

有些企业家也承认自觉纪律的优越性,可认为员工素质太差,让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很难。甚至说,对一些素质不高的员工,没什么道理好讲,只有罚点钱,甚至踢一脚,他们才能长点记性。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与旧军队“棍棒底下出好兵”的说法如出一辙。说到底,还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念和方法。

自觉,不仅可以激发出主体的创造热情和力量,还能够保证行动在正确思想的支配下进行,从而有效地实现目标。不自觉,懵懵懂懂、茫然无措、毫无创见,不但事倍功半,还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规则的遵守,既需要外在力量的约束,也需要内在的自觉。只有克己才能达到复礼的理想管理境界,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尽善尽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