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乡村旅游规划

认识乡村旅游规划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旅游规划要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特色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强化特色,一是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避免乡村城镇化和商业化。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对乡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切忌照抄他人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乡村旅游规划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讲究创新,这就要求不能够绝对保持“乡土特色”。

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建设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制定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规划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近期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长远目标的实现。

6.1.1 规划目的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乡村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1)乡村发展规划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乡村旅游规划与乡村创新经济学

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旅游发展是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6.1.2 规划原则

做好规划,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要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抓好试点,分步实施,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盲目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发展的市场、规模、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不断完善,杜绝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引导

乡村旅游规划要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品位,绝不能千村一面。而乡村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就会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魅力。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服务业,要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的基础上去引导需求。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拆大建,以为这就是新农村之“新”,于是不仅重蹈许多城市建设中“只开发,不保护”的覆辙,而且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从此全部切断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发生,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旅游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盲目地旅游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能产生应有效益。越是保护完好的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就越大,在参与国内外旅游竞争的优势就越突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保持旅游吸引力。由于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

2)创新设计,强化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强化特色,一是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避免乡村城镇化和商业化。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就是强调乡村旅游的文化性和原生性。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其服务设施的设计应遵循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力戒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如果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与乡村旅游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日常餐饮提供和旅游项目设计要贴近农家生活,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消费需求,创办专项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观光、特色休闲、特色商品、特色娱乐、特色种养业等,防止盲目追求高档。二是忌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对乡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切忌照抄他人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强化特色,就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旅游市场,研究本土特色、挖掘本土特色、突出本土特色,用本土特色赢得市场。

乡村旅游规划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讲究创新,这就要求不能够绝对保持“乡土特色”。如果要完全保持乡土特色的话,就是顺其自然发展了,就不会有乡村旅游规划的诞生了。由此可见,发展乡村旅游若不在规模和层次上有所讲究的话,想长时间兴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充分开发本地特色的基础上做到“土洋结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要保持乡土特色,因为乡村旅游本身就有别于其他旅游,首先要突出“乡村”特色,要在建筑、服饰、饮食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防止出现雷同和“洋”化,这就叫作“取乡村旅游之精髓,而去其糟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乡村旅游才能获得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出于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价值观的分歧,导致了文化理解上的偏差,乡村人从自己的视野来理解自己的文化确实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世世代代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永远停留在生存角度来理解乡村文化,而无法着眼于城市人的休闲角度。但这种认识观念的转变不是内生的,它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为此,一定要先规划后实施,一定要请专家做,不能自行盲目开发,否则容易造成建设性的破坏,只有高立意、高起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文化。

3)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信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才有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要遵循规划原则之外,还要坚持“一保留、两坚持、三不”的规划理念。“一保留”,保留乡村历史文脉,传承乡村建筑文化,彰显乡村文化底蕴。“两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坚持本土特色,依山就势,体现乡村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三不”,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科学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理念,就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完美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注重乡村旅游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1.3 规划内容体系

乡村旅游规划是在前期进行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乡村旅游规划具体又可分为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总体而言,不论是哪一类型的乡村旅游规划,大致的内容体系如下:

1)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是对项目情况做总述,解释项目编制缘由,介绍项目委托方、编制方的基本情况,确定项目规划范围,根据编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列举编制依据,确定近中远期规划的起始年限。

2)基础分析

基础分析是规划编制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科学、客观、翔实的基础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够为规划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项目与产品能够落实到规划地块的关键。乡村旅游规划的基础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行业环境分析、开发条件分析、旅游资源构成与评价、市场分析、主要问题与开发方向。

3)总体构思

①规划目标:包括时间上的近中远期目标,内容上的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等。规划者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

②规划理念:包括项目开发应遵循的理念、原则,以及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等。

③定性定位:包括项目开发的性质、项目地的性质、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等。明确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④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确定规划区的总体布局、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划。

4)策划规划

策划规划部分是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主体,这一部分基于总体构思的战略理念,详细阐述了规划者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方法,是落实乡村旅游规划内容的唯一途径。

①旅游产品及重点项目策划:本部分主要根据乡村旅游地的资源、产业、市场等开发基础,提出项目地的产品设计思路,构建休闲、观光、度假产品体系,完成重点项目的设计构想。

②土地利用协调规划:本部分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建设用地面积和布局,完善土地利用制度,对敏感地块的用地指标进行控制,明确乡村未来的用地发展方向。

③居民社会调控规划:规划者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和项目开发需要,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区内的居民搬迁、土地整理等,科学有序地组织社区居民的空间转换和搬迁流动,尽量保留乡村聚落景观。

④旅游容量与游人规模预测:由于乡村地区的特殊性,乡村旅游规划宜将旅游心理容量与旅游环境容量一起作为衡量标准,确定本地区旅游活动量极限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地已有的游人基数,按照一定的增长率,预测规划期内可能达到的游人规模。

⑤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给排水、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燃气系统、电信系统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规划要求各项指标能够满足乡村原住居民和未来旅游发展后的游客需求,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⑥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本部分规划是通过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实现乡村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保护目标,合理规划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落实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各类污染源控制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

⑦乡村遗产保护及风貌控制规划:乡村遗产保护规划主要对乡村地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构筑物、服饰、景观等物质实体和民歌、舞蹈、手工艺、传说等非物质体制订保护计划,实施保护措施。乡村旅游规划应重视编制风貌控制规划,通过建筑风貌的协调规划,保护乡村景观和特色建筑,维护乡村意象,充分展示乡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统一建筑风格,突出整体性,避免杂乱无章。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对乡村地区的植物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植物配置上应多采用乡土树种,力求打造自然随意、注重总体、色彩成片、单树成景的绿地景观,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绿色环境。

⑨防灾系统及安全规划:针对乡村地区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进行防护措施规划,主要包括抗震规划、防洪规划、消防规划、防病虫害规划、游客安全规划等多个方面。

⑩道路交通及游线组织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对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体系进行梳理,规划建设进出便利、体系完善的道路系统。游线组织规划是将旅游区内各景点以游客游览线路的方式串联起来,规划游客流向,以更好地调节游客情绪、布局服务设施。

5)保障实施

任何规划项目都以能最终落实实施为目的,保障实施的主要内容即是为了确保策划规划的顺利实施而制订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时序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管理与运营等3个部分。

①项目建设时序规划:乡村旅游地的建设应从本地实际出发,避免一拥而上、盲目无序,导致开发失败对乡村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项目建设时序规划即是对项目开发建设的时间维度进行控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统筹安排资金、人力、物力,达到集约化、可控化、有序化建设。

②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对乡村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宣传费用、项目建设费用等进行投资估算,对规划期内的旅游产出进行收入估算,制订投资计划,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的过程。

③管理与运营:本部分的规划是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提供组织支持与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社区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项目投融资模式、市场营销与宣传等方面的规划。

6.1.4 规划编制程序

乡村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必须遵循旅游规划的一般原则与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是规划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定逻辑关系,其中包含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制定规划的基本步骤,如图6.1所示。

图6.1 乡村旅游规划技术路线

根据旅游规划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乡村旅游规划的实际需要,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一般分为5个阶段:

1)规划准备和启动

主要工作包括:①规划范围;②规划期限;③规划指导思想;④确定规划的参与者,组织规划工作组;⑤设计公众参与的工作框架;⑥建立规划过程的协调保障机制等。

这一阶段需要召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包括市场与财务分析家、旅游行政管理者、旅行社管理者、饭店管理者、乡村管理者、社会家、生态与环境专家、工程师、建筑师、地理学家、景观设计专家等,共同研究乡村旅游规划的经济、社会、环境、工程、建筑等问题。同时,吸收普通的市民和村民参与,有利于使规划成为更切实可行的方案。

2)调查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①乡村旅游地基本情况、场地分析等;②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与资源综合评价;③客源市场分析与规模预测;④乡村旅游发展竞合分析、SWOT分析等。

具体包括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乡村基础设施调查与评价、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调查与评价、市场预测分析、成本效益估算、承载力分析等。进行实地考察、市场调查、收集资料,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反复进行这项工作。

3)可行性论证与战略方向研判

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现状、文脉、地脉及客观形象,横纵向进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诊断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初步确定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主体形象、特色、发展方向与布局、旅游开发的规模、主要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等,制定规划目标。

对某一乡村的开发目标的确定,要兼顾这个乡村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不同的乡村各有所侧重,例如,某一乡村是贫困村,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其开发目标首先是社会目标(即脱贫、扶贫),其次才是经济目标(即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兼顾环境。

【参考资料】

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一、总论

1.申请项目的概述。应包括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项目的主要功能等。

2.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3.简述本地区建设该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4.项目计划目标。

◆总体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间(从项目起始时间到计划完成时间)计划投资额;项目完成时达到的目标、实现的年接待能力等。

◆经济目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累计实现的旅游收入增加值、旅游外汇收入、净利润等。

◆技术、质量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阶段目标。在项目执行期内,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进度指标、技术开发指标、资金落实额、项目建设情况、实现的旅游收入等。每一阶段目标应是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列表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比较。

二、乡村旅游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论述。

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三、乡村旅游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本旅游项目产品的主要功能,目前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量,未来市场需求预测;旅游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以及该项目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

2.本旅游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预测本旅游项目市场占有份额,以及近期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情况,并说明预测的根据。

四、乡村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1.旅游项目开发计划。

详细描述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准备工作、市场开拓工作的进展计划,以甘特图(注)的形式列出,并明确标出完成各项工作预计所需时间及达到的阶段目标。

2.旅游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论述该旅游项目的技术路径,并说明在开发过程中将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和预计实现的技术参数。提出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备选方案。

3.营销方案。

论述本旅游项目产品主要的目标市场以及该旅游项目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等。

4.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

简述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三废”情况及处理的措施和方案。

五、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预算。

近期完成的投资额,即提出申请之前该旅游项目已实现的投资额,并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估算本旅游项目在执行期内的计划新增投资。

根据项目计划新增投资情况,编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和流动资金估算表。

2.新增资金的筹措。

对新增投资部分,需阐述资金筹措渠道、预计到位时间、目前进展情况。

3.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六、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估算项目产品的年运营成本和期间费用,并提供计算运营成本的基础,说明对旅游项目运营成本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对策。

2.旅游项目盈利预测。

根据旅游项目产品的成本和市场分析,预测该旅游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并编制该项目5年的盈利预测表,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等。

3.旅游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旅游产品营销情况和客源市场占有情况的分析,预测本旅游项目在规划期限内累计可实现的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以及创汇等情况。

4.旅游项目投资评价。

计算旅游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5.旅游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论述本旅游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对节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七、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基本情况、负责人、联系电话。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者姓名、年龄、学历、所学专业、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附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论证意见包括: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立项意义的评价。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技术水平描述的准确性、技术路线可行性的评价。

对项目投资预算的评价。

对项目能否如期完成总体目标、经济指标、技术质量指标、进度目标等内容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其他有关建议。

专家论证组专家名单:包括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学历、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务职称、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及专家签名。

4)制订规划方案

制订规划构建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的核心,依据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各种设施建设规划、市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环境容量、支持保障体系等。

5)组织实施与综合评价

依据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以便对规划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调整和提升。

进行实质性开发工作,并注重监督与反馈,尤其注意村民态度的变化情况,确保村民的积极性。对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调整目标或实施方案,修改规划,使之更趋向合理。

【案例链接】

国外乡村旅游规划经典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乡村旅游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2.亚洲发达国家——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乡村农业旅游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求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旅游地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乡村旅游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3.欧洲——乡野农庄型

欧洲国家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

可借鉴之处:增加乡村旅游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经典案例

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乡村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

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五个村的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5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为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嘉善乡村旅游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在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乡村旅游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4.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可借鉴之处:水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本次设计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从而形成深刻的旅游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