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乡村旅游产品

认识乡村旅游产品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旅游产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村旅游产品,是空间和区域的概念,是针对城市旅游产品而言,指在乡村(郊区)开发建设的各类旅游产品(服务),包括景区、酒店(度假村)。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应当充分利用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突出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的、文化的等旅游资源特征,突显乡村特色,提升现有的农家乐形式。

5.1.1 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

乡村旅游产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村旅游产品,是空间和区域的概念,是针对城市旅游产品而言,指在乡村(郊区)开发建设的各类旅游产品(服务),包括景区、酒店(度假村)。广义的旅游产品是由景观(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所构成,其中景观(吸引物)是指自然实体和历史文化实体(包括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所组成的中心吸引物,正是由于景观的吸引作用才使潜在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设施是指旅游者得以进入和满足基本生理需求、高层生理需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及食宿等旅游设施,它们通常是一些现代建筑物;服务则是旅游者在体验景观和身处设施场所中接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奢侈享受,它们通常是非物质形态的,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狭义的乡村旅游产品,专指依托农业生产方式和成果(空间),农村生活方式和设施(场地),开发的具有休闲度假性质的旅游方式,属于一种“复合式”旅游产品。因此,乡村旅游的产品不在“多”和“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尽量保持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以及人文氛围的原味性,要先找到乡村的灵魂和特点才能谈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5.1.2 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

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应当充分利用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突出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的、文化的等旅游资源特征,突显乡村特色,提升现有的农家乐形式。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忌讳盲目模仿,应强调创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一个乡村的文化,包括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因素,并非所有的文化要素都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只有那些能激发游客旅游动机,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性的内容才具有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价值。

1)观光游览型

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主要是以乡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旅游对象,包括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环境、乡村景点以及当地的传统民族习俗和古建筑,游客的体验程度以观光消遣为主,是乡村旅游最基础的旅游形式。

(1)乡村风景观光

这是较为初级的产品层次,一般是针对初到目的地或者是初次进行乡村旅游的一日游游客。这类产品主要包括:自然的山村环境,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桥流水人家”等;单体乡村景点,如茶园、果园、菜园、荷塘、鱼池、山涧、瀑布、奇花异草、奇峰怪石等;民俗文化,如民居建筑、服饰、工艺品等。相应的旅游形式包括乡村田园风光游、乡村民俗旅游、传统民居观光、古村镇观光游等。旅游者通过感觉和知觉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获得愉悦,继而通过理性思维和丰富想象体会乡村景物的精粹,由外及内体验美好的感觉。繁花、绿地、溪水、瀑布、林木、鸟鸣、蓝天等以及淳朴真诚、友好和善的居民,使游客从各个角度获得巨大的美感体验。

(2)农业收获物观光

布置农业收获物观光一条街,农业收获物种类繁多,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收获物不同。农业收获物不仅为农民提供食物,也为乡村增添了各种景观。但收获物的季节性较强。在收获的季节过后,乡村的景观就显得“凋零”,而且收获物的季节也比较短暂。

(3)蔬菜园观光

开发无公害蔬菜,着重开发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配备定点导游员讲解农产品知识。开发奇异蔬菜,这些蔬菜或是色彩斑斓或外形独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知识性,如多彩蔬菜、减肥蔬菜、强化营养蔬菜。提供“蔬菜宴”,让游人能现场品尝经清洗和消毒的新鲜蔬菜,以“透明厨房”的形式向游客展示烹调的全过程。开发野菜,让游客观赏和品尝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山野菜。

(4)花卉园观光

观光花园是以大型花卉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花卉的观赏、食用、入药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来开发的一种乡村旅游产品,它集观赏、习作、品尝、考察、购买、教育等功能于一身。可以有3个开发方向:

观赏区:观赏区是花卉产业化种植区域,花园以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剑兰、天堂鸟、孔雀草、满天星、勿忘我、月季、百合以及各种兰花等常见花卉为主,布局艺术化,可用文字、图案表现,可采用大温室、无土栽培、地膜覆盖等技术。

花食文化区:“花花草草亦是菜”,花食文化区内栽种已知可食用、可入药的花卉花圃,如月季、玫瑰、菊花、薄荷、荷花、芍药,其间设置乡野意趣浓厚的室内或室外花食休闲屋,供应花食菜肴(如玉兰花炒肉片、金雀花炒蛋、豆豉炒苦刺花、酥炸鲜荷花、炒杜鹃花、油炸仙人掌花、五香芭蕉花等)、花卉小吃糕点、饮料,如鲜花饼、玫瑰藕粉、桂花莲子羹、玫瑰花茶、菊花酒,让游客更进一步感知花文化。

购买区:是赏花、园艺习作、学插花、咨询养花知识的延伸,以销售功能为主。游客在此可购买刚才观赏到的自己喜爱的品种,或者购买自己学习插花后的作品,或购买干花,例如在参观完干花制作流程后随即向游客推销干花,也可销售一些园艺用品、用具和科普书籍、资料等。

(5)果园观光

果园观光一般指开放成熟期果园供游人亲自采摘、品尝、购买及参与加工果实,又能观赏果实累累的丰收美景,并与其他休闲活动相结合的果园经营新形态。许多乡村中,观光果园相当多,但多未形成规模。可利用成熟果园,安排观赏、品尝、摘果、买果等系列旅游活动。果树栽种以苹果、梨、葡萄、柑橘、桃为主,一般选择花香、色艳、味美的果品树种,综合考虑开花期和成熟期合理搭配,以增强吸引力,延长开放期,以规模大、档次高、树种多和品质优的观光果园为佳,而且多优良珍稀品种和引进的名果、佳果,能够四季有果、常年经营。为保障果园正常生产,观光果园要开辟活动专线,开辟供游人采摘、品尝和学习栽培的固定区域(即功能区)。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可开设果品加工坊、果品品尝屋、鲜果专卖店、休息亭、品果亭,游客平时可在果园内的特定区域休憩、游览、野营、烧烤。果实成熟时,游客可自来、品尝、参与加工、购买新鲜水果。为了增加果园的文化氛围,可点缀文化艺术小品,如雕塑、壁画、楹联、诗词等,可以直接以水果为内容,也可以间接引述或表现与水果有关的历史典故、传说趣闻,如古诗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可雕刻于石碑上。该产品目前较受欢迎的是“果园超市”,即在游客购买了“门票”进入果园后,可自由采摘、品尝,数量不限,如要带走,费用另计。

(6)茶园观光

利用成片的茶园,将茶知识讲解、采茶、沏茶、品茶、茶艺甚至茶道融合进旅游活动中,游客既愉悦身心又能深层次体会茶文化。

(7)竹园观光

在竹园安排小憩、赏竹、学习竹编、竹雕、竹枝、竹节造型等艺术活动,烧制竹筒饭,购买竹艺术品、盆景、竹笋以及其他以竹产品为原料的天然食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全方位体验竹文化。

(8)瓜园观光

利用甜瓜、西瓜基地,开展观赏、品尝、购瓜等旅游活动,园区内可建设西瓜、甜瓜主题馆。

(9)中草药园观光

利用中草药种植基地,开展辨析中草药品种、了解中草药知识的旅游活动,将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和养生之道结合起来,针对喜爱养生的游客进行促销。

(10)大型综合生态农园观光

运用农业高新科技手段,组织培养和杂交育种等。突出综合性和广泛性,涉及各种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果品和观赏花卉等品种,成为融农业产品、农艺景观、旅游和科普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艺园。采用大型观光农园的形式,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以及各种养殖,使游客可以参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品尝新鲜的农副产品。客人可到园里采摘,享受耕耘、丰收的喜悦。

(11)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观光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指利用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技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和示范精细农业的一项旅游产品,它利用游客对新型农产品的好奇心形成核心吸引力,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大,可以为当地农业培育新品种、研制农业新技术和推广农业新模式,可展示的品种有:

超级型品种:通过植入生长激素、导入外来基因、杂交等方法,培育一些个体粗壮的农作物品种,从而在相同的生长期内,获得更多产量。

微缩型品种:例如小西瓜、小南瓜、袖珍大白菜等。

工艺型品种:如长方体西瓜、正方体橙子、圆球状胡萝卜、蛇形苦瓜、方形树、皮球番茄、芭蕉叶菜等。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一种清洁、高效、省地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培养基和气栽两种方法。培养基法是用沙砾、泥沙、砾石稻壳炭、岩棉等作栽培基质,以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的溶液供给植物生长。这种生产方法具有肥水利用效率高、作物生长快、品质优良、丰产保收的特点。气栽法是将植物悬挂在空中,它所需的营养液,由一个精细的喷头喷向植物的根部。这种生产方法,可在有限的空间生产更多的蔬菜和农产品。

(12)牧场观光

牧场既有生产的功能又有观光的功能,因此牧场应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管理方法和设施设备,建立畜禽良种繁殖体系、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运体系,形成融观光、参与、娱乐、品尝、培训、咨询、购物、科研等功能的综合旅游服务系列,可有两个方向。

普通品种观光:饲养一些常见的畜、禽,如牛、马、羊等,开发观光和参观两项功能,让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例如:可以让游客参与狩猎、放牧、喂养、剪毛、挤奶、品尝羊肉和羊制品,观赏和拍摄奶牛等活动。

奇异品种观光:饲养品种优良而独特的牲畜及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必须易于饲养,而且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如鹿、狐、鸵鸟等。

(13)林场或森林公园观光

森林是人类最初的家园,人类在森林中进化,最终走出森林、定向文明。然而,文明的发展又使今天的城市人生活在另一个森林——“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因此,人们便产生了重回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森林在自然界中有着调节气候、增加湿度、降低噪声、吸碳制氧、消除烟尘、吸收毒气、杀灭细菌、美化环境、增加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到林区旅游,游客可以消除疲劳,放松身心,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压,振奋精神。树木的花、果、叶分泌出的挥发物质,能杀菌,使人镇静、心情舒畅,森林旅游可开展的项目多,能适应旅游者多方面的需求,参与性、娱乐性、自由组合性较强的森林旅游产品已经颇受欢迎,例如:摄影、野营、野餐、徒步登山、游泳、划船、漂流、钓鱼等都是城市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森林旅游具有资源保护和开发同向发展、良性互动的独特优势,具有生态旅游与生俱来的引导和教育功能,能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唤醒人们的道德、环保意识,有利于旅游者养成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行为习惯。总之,对游客来说,森林旅游是省钱、省时间、低门槛旅游活动;对当地政府来说,发展森林旅游,不能、也不需要建造大量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前期投入资金少,滚动发展潜力大。

2)娱乐参与型

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同传统性能类的旅游产品一样,主要停留在吃、住、玩等较低层次的休闲娱乐阶段,提供给游客的体验还停留在悦目悦身表层,参与性不足,如旅游线路的设定是急行军式的,一两个小时走马观花一个乡村,然后吃一顿农家饭,旅游者很难体验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难忘的回忆。而体验式旅游注重游客立场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从“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自己安排”,从“标准化旅游产品”转向“个性化旅游产品”,从“走马观花”到“参与”,从“只注重结果”到“结果与过程并重”。因此,体验型旅游产品是让旅游者深度参与到旅游项目中,从参与的过程当中获得全面的感知、认知和教育,并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该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划船捕鱼、溪边垂钓、骑马、散步、远足、租赁农业等,使游客通过乡村旅游锻炼身体、宁气安神、消除疲劳,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

为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可选择乡村中心的空地,定期安排跳绳、爬竿、打陀螺等传统娱乐活动。对积极参与并获胜的游客赠予印有本村景观及宣传口号的纪念品作为奖励。对于儿童游客,根据年龄层次进行分组,开展摔跤、斗鸡、跷跷板、荡秋千、击石子、射手弩、老鹰捉小鸡、簸石子等活动,获胜者颁发给小纪念品作为奖励。

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或民族节日时,让旅游者可以参加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比如,品味农家饭风味餐,品尝风味烤全羊、烤乳猪,自己动手做农家饭,感受乡村生活的勤俭与朴素。乘敞篷马车畅游田园风光,观看婚俗表演,参加农家篝火晚会,参观农耕博物馆,了解古老民族的农耕文化。

3)休闲度假型

休闲娱乐型旅游产品主要以乡村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家庭旅馆、乡村旅舍和当地农特产品为依托,游客所进行的一种以享受乡村小气候、体验乡村清新环境、休闲度假为主的体验型产品。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琐、人际交往的复杂令现代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时间来审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因此,通过到宁静优美的乡村暂时摆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抛开大量的工作和琐事,在轻松的环境中寻找摆脱束缚和压力后的真实自我。逃避型的乡村旅游开发就是让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者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恬淡、与平常生活相异的环境中把自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舒畅和愉悦。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适合城市居民携妻带子或亲朋相邀的家庭度假和集体度假,以及开展大中小学生夏令营。本系列产品包括周末节日度假游、家庭度假游、集体度假游、疗养度假游、学生夏令营等。

(1)休闲蜜月

此项产品西方国家正在流行,即新婚夫妇的乡村度假。蜜月中的夫妻到农村按照乡村习俗举行别致的婚礼,住农家,做农活,在力所能及的劳作中体会夫妻协作的默契,在青山绿水中享受简易野餐,轻松、浪漫、有情调。新婚到农村不仅可避免一般旅游的疲惫奔波之苦,而且避免了因疲惫奔波、拥挤喧嚣导致的情绪紧张和暴躁,因而更有利于两个人融洽相处,有利于感情的稳定与升华。

(2)休闲农园

即建设农业公园,农业公园就是按照公园规创建设标准,将一定面积的农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

4)文化体验型

乡村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动力是变化和改造,是在原有的乡村旅游中强化体验,将体验渗透到游客在乡村进行的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例如:杭州龙井村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内涵,在采茶季节推出“做大茶农”的旅游项目,深受中外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文化体验型产品和乡村观光型产品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设计和推出此类产品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自然环境保护可行性分析等,以便确定乡村旅游开发在经济效益上是否合算,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上能否达到要求水平,以确保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1)B—B住宿

B—B住宿(Bed&Breakfast)就是让村民腾出家里多余的房间,提供给游客居住,从游客心理角度来看,让游客与村民同吃同住,令他们有更为强烈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游客可以直接了解和体验当地民风和民俗,亲眼目睹各地的文化差异,同时还利于房主与游客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营造独特的“家庭氛围”。住在日本的“民宿”,客人在用餐时可以向主人讨教茶道的秘诀;住在匈牙利乡村村庄里,游人不仅可以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还可以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来的民族文化。

(2)“农家乐”农耕劳作体验产品

旅游者深入到乡村,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事劳作,才能够真正体验真实、淳朴的乡村风情和村野文化。旅游者通过融入乡村生产生活,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认识生产生活当中的节律、器具工具、房屋建筑、饮食、礼仪、服饰以及婚恋庆典、舞蹈、语言等方面的民俗知识,感受独特的农作文化和传统习俗,获得难忘的乡村体验。“经历”正成为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从旁观赏,而是要求参与其中。因而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农村劳动,感受浓郁的乡土味和人情味是大势所趋。儿童可体验抓泥鳅、挖地瓜、搭牛车等乡野情趣,成人在此也可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享受回归田园的轻松与舒适。

农业劳作体验旅游产品可以在亲情农园、度假农场、传统农家乐中进行,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升级和改造。相对于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枯燥、单调来说,农事活动没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它完全依照四时变化进行,是一种自然型的生产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形态比较悠闲,这种旅游产品非常适合家庭旅游、都市白领和青少年以及中远程文化旅游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农事活动都可以进行旅游开发。传统的重体力活,或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如锄地、喷洒农药等就不适合于旅游项目开发,但传统的以牛耕地,或开拖拉机耕田,旅游者可能会很有兴趣一试。农事活动的整套程式,能否组合成旅游者可体验的、适合观赏的活动流程,是农事活动旅游开发的关键。

过去“吃饭型”“餐馆型”的乡村旅游在提升为乡村体验游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来进行:

让游客做一天“村民”,体验农村生活。穿村民衣服,吃农家饭菜,干农民活计。根据不同季节,具体的项目可以考虑:种菜栽花、割稻插秧、锄草施肥、挤牛奶、农产品收摘、水产养殖捕捞(如鱼、虾、泥鳅等)、牛羊放牧、挖竹笋、采茶、摘水果、收割农作物、摘茶采果、学赶马车等。游客可以充分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深入乡村生活,感受劳动乐趣,丰富旅游经历。

有奖励的游戏和竞赛,如观赏或参与犁田比赛、插秧比赛等,一些独特的水稻生产工具,如犁耙、摘禾刀、锄头等可按比例缩小为精致的微型旅游纪念品,作为文明之光的传播者,使之具有浓郁的文化品位,这对城市居民尤其是儿童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各种农具的示范性操作(包括一些现代已经不用的古代原始农具),也可将耕作工序和工具拍成照片、录像或写成小册子向游客出售。还可以向游客出售自制的米酒、农家风味的腌制鱼、饮料等风味食品,使他们在游玩之余尽可能地一饱口福。

游客动手制作工艺品,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手工艺坊,从原料取材、设计、学习、操作都由游客自己完成,手工艺坊还可举办爱好者设计、制作大赛等。

乡土食品品尝活动,例如烤地瓜、烧烤、品茶、鲜果采食、鲜乳试饮、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品尝等。

游客纺线织布。由于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民族服饰生产在民间十分发达,形成了一套原料种植、加工、纺织、生产成品的程序,可鼓励村中的老年妇女恢复原有的纺织活动,每个自然村选择1~2家纺织点,供游客参观或参与。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性,生产各类服装及饰品,就地销售给游客。这样既丰富了乡村活动内容,又宣传了民族工艺文化,同时还可就地销售游客喜欢的工艺品。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农家、农村内外环境的提升作用。干净、卫生的农家环境是城市人体验乡村生活的必要前提,整洁的房间、清爽的空气能够提升体验的美好感受。游客通过与亲人一起进行合作劳动,体会到浓浓的亲情,以后还可以回来收获自己和家人们—起劳动的果实,家人或村民一起度过一段乡村生活,从中体会休闲和放松,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和喜悦,通过与村民的交流,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和村民的热情。

第二,注重主、客精神的交流和促进作用,开发内部的体验价值。即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村民本身也在进行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创造性,可以更好地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沟通、信息和知识共享、协调等作用,农耕劳作体验游中应该充分重视内部体验氛围的营造,加强游客与村民之间的情感,才能为体验旅游的游客提供真实、和谐的体验活动,受到乡村浓郁、愉快、自由氛围的感染。

第三,注重闲暇活动的强化作用。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感受,并不是对某一个或几个活动的感受,而是整个旅游的印象、经历和记忆,是一种综合、系统的感受。因此,农耕劳作体验不能只通过单一的某个刻意安排的活动来使游客获得乡村体验,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体验。体验是从一连串感官刺激开始,然后才发展为主题,因此,要特别注意游客在农耕劳作的闲暇时间的感官体验。

第四,注重游客的参与作用。必须选择游客极其感兴趣的项目,例如水稻种植是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从犁田、播种、收割到食品加工的各个工序及其所使用的工具,都可以开发为供游客参观并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

(3)“渔家乐”休闲渔猎体验产品

这是一种以某些渔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理环境为凭借,利用渔村设备和空间、渔业生产场地、节庆活动、地方特产、海洋海滩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渔村人文资源,经规划设计而提供的旅游产品。可考虑如下功能区:

捕鱼区:“吃鱼不如捉鱼”,将撒网捕鱼活动和捕鱼工具向游客展示或让其亲自参与,让游客享受自然的劳动成果,体验渔猎生活的种种乐趣。为了提高游客的兴趣,还可以开展捕鱼比赛等项目。

垂钓区:分“进场门票包干”式和“出场称重”式两种收费方式,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垂钓比赛。

划船区:观赏渔场风景、拍照、摄影。

餐饮区:开展烧烤、特种鱼餐、全鱼宴。

购物区:设置水上集市、水边集市等销售鱼产品,有些独特的渔猎工具,也可以微缩精制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参观区: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组织游客参观鱼类制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过程。

渔家体验区:可利用大型湖水或鱼池,以水为主,水陆结合,开辟一片以参与为主的“渔家乐体验区”。恢复传统渔业生产风貌,甚至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旅游吸引力。例如:游客可在渔民的指导下,开展“扳网、撒网、叉鱼”等捕鱼方式,并可泛舟观赏网箱中的鱼,也可在渔民指导下动手编织渔网,或对唱渔歌、观渔火、住渔家。

(4)农业文化体验产品

①室外:展示型农业文化,用实物的形式动态地展示各地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农业文化,如展示农具文化。所展示的农具能操作,并有代表性特色,由专人教授使用方法,游客可以操作使用,以体验劳作的趣味。

②室内:可开办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如“酿酒作坊”“制陶作坊”“刺绣作坊”“编织作坊”等。

(5)租赁农场休闲体验产品

租赁农场休闲体验产品指专门开辟一块区域长时间出租给游客,供他们栽种花草、经营家庭农艺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农场主将一个大农场分成若干小园,分块出租给个人或家庭,向他们收取出租费用。平日由场主负责雇人照顾农园,并可按照租赁者的意愿更换、增添农园内种、养殖的品种,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享用。这既满足了旅游者亲身体验农趣的需要,也增加了经营者的利润。租赁农场用地,包括山地、平地、丘陵、水面等各种类型的地貌,适用于耕种、放牧、养鱼和种树等各类农业经营形式。相邻农场边界可种阔叶树,树下设休息座。租赁农场针对收入较高的富裕阶层人士,可采用会员制经营;易操作、成长期短的蔬果项目,场主可为会员提供农具和菜种,会员只需每月交纳一定月租费,就可不定期地做一个悠闲的农夫。

(6)生态农业示范区体验产品

生态农业是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它有利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它对大多数游客而言是陌生而神秘的,极有吸引力,因而将会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

(7)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产品

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上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对游客吸引力很大,是城乡之间可供交流的重要资源。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工具、婚丧礼俗、节庆活动、娱乐竞技甚至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间文学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置当地饮食品尝、服饰穿着、特色交通工具、土特产品购买、节庆活动、娱乐竞技等。包括:

民俗村游:利用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文艺和农耕文化,开展观光、游乐、休闲旅游活动。

古村落游:利用村落房屋、园林、牌坊、祠堂、书院、古桥、古井、古树、古堡、古道、古庙等,开展观光、考古等旅游活动。

民族村游:利用少数民族风情、习俗、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活动、节庆礼仪、婚庆歌舞、工艺技术等,开展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水乡游:利用河流水网密布的特点,营造荷塘、蕉林、蔗林、鱼跃禽鸣的水乡风光,开展观光、休闲、赏景旅游。

5)教育科普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抓住目标市场追求的价值,于学知识、受教育的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教育型的乡村旅游开发让游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知识发现、文化价值的挖掘、交际以及提升自我感觉等活动。乡村旅游是一种很好地教育下一代的方式,让孩子学习种蔬菜、做农活,体会劳动和收获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将节约、勤劳的教育理念灌输进孩子的意识中,寓教于乐。

(1)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利用农业园区,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农业专业大学生等特定对象,发展成为生物学课外教学和实习的基地,学生不但可参观,而且可动手参与,对普及高科技农业知识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开办农业“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当地农业生产历史和现状,介绍农业生产工艺,并且在农业园区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过程与发展。

(2)科普园地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地质科考游、森林旅游、观鸟等旅游形式,引导游客获得更加丰富的科普知识。

(3)修学教育

乡村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作为青少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习的第二课堂,学校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乡村旅游,寓教于乐,开展乡村修学。大中学生亦可利用寒暑假到乡村修学。本产品包括青少年自然科学实习游、青少年环境保护学习游、社会科学考察游、写作创作游等,让青少年参与农耕活动、学习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等活动。

6)购物型

树立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也是旅游资源的观念,许多乡村旅游者就是冲着那些乡土气十足的商品而来到乡村旅游的。在乡村,能够生产旅游商品的材料非常丰富,山野菜、粗布衣服、树根、石头等都可以作为挖掘和加工乡村旅游商品的有用之材。开发乡村体验的旅游商品应当更注重特色,争取让旅游者亲手参与制作、加工成自己喜欢的旅游商品,做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既有物质享受,又突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丰富旅游商品的内容,使旅游者在带回去具有丰富内涵和意义的旅游纪念品的同时,还留下美好的回忆。乡村旅游购物品应以绿色食品、游客参与制作完成的商品和民间工艺美术品为主。乡村旅游中的美食购物不仅仅局限于乡村风味小吃和旅游商品集散地,也可以在农家品尝新鲜蔬菜,在竹园品尝竹筒饭,品尝结束后,游客若还想买些带走的,应提供包装或手提袋。绿色食品主要有食用菌系列、笋制品系列、茶叶系列、野菜系列,要注意加强其科技含量,加强其可储存性(保鲜、保香、保水分、不霉变)和可携带性(缩小体积)。参与性商品则要求吸引和指导游客对原材料或半成品参与加工,然后购走自己制作的成品,如竹雕、竹编、陶瓷制品等。民间工艺美术品因地而异,名目繁多,不同的工艺美术品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所接受。应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制作和销售活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内涵,开发系列化的民族手工艺品,突出当地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为增加旅游收益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起到双重的促进作用。

7)养生理疗型

养生理疗型活动项目侧重于对活动参与者身体与心理的保健和疗养。主要包括身体保健(如素质拓展活动、乡村运动竞技、乡村绿色健康饮食)、心理保健(如通过观赏美景放松心情、通过参与一些娱乐性活动释放压力等)、身体疾病治疗(如泡温泉,洗森林浴、空气浴、泥浴等)和心理疾病治疗(如静坐、与人沟通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游客既能从中发现快乐,又能收获健康,即所谓寓健康于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