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职业素养

什么是职业素养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因其个人研究的侧重点和定位不同而不同,但总体来说,呈趋同之势。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将职业技能纳入职业素养范围,只有少数几篇文章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职业技能不属于职业素养范围。谭懿认为前三项是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表象。

(一)什么是职业素养?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还包含其他的诸多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因其个人研究的侧重点和定位不同而不同,但总体来说,呈趋同之势。也就是说,虽然具体使用的名词不尽相同,但内涵基本趋同,根据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1.职业技能非职业素养类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将职业技能纳入职业素养范围,只有少数几篇文章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职业技能不属于职业素养范围。其中以黎光明的观点为典型代表,他基于养成的角度,明确提出职业技能不属于职业素养,认为职业素养主要是指从业者的精神文化潜质,是后天养成的,且不同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有的某些相同的素养要求,这一定义较准确地把握了“素养”的内涵特征。

2.职业技能属于职业素养类

此类文献按其特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较为概括,另一类则对职业素养内涵的阐述较为具体化。“学术和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理解由于侧重面不同而有一定的偏差。学术界的职业素养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相比之下,职业界的职业素养比较具体化,通常包括合作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

(1)较为概括化的职业素养概念

此类概念以陈再兵、谭懿为代表。陈再兵将职业素养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服从服务和谦虚低调等方面。谭懿认为前三项是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2)比较泛化的职业素养概念

这以裘燕南、陆刚兰为代表。裘燕南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还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陆刚兰则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对职业素养的内涵作了阐述,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非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非专业素养特质是指除了专业以外的素养,如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文化素养、团结合作素养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养。专业素养是指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包括专业技能素养、审美情感素养、择业创业素养和创新素养。

综合前人的研究,本课题对职业素养一词的界定如下: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表象。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还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

根据本市中职生的发展特点,将职业素养作为本市中职生发展评价指标的一个重要指标,下设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潜在能力4个二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下又确定了对所读专业的认识、对未来从事行业的认识、对薪酬待遇的期望、是非观念、契约精神、付出与回报、自理自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抗压耐挫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变化适应能力、管理决策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17个主要观测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