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概述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学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1~3岁儿童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现象都已开始陆续发生,也就是高级心理机能开始产生。这些心理机能在这一阶段产生,与儿童言语的形成直接相关。言语产生之前,尤其是在学会说 “我”字之前,儿童还没有真正形成自我意识。

一、言语的概念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 (感知、理解)和发生。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二、言语的分类

根据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

(一)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如两个幼儿间的咿呀对白、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等。学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

(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也就是写出的文字、看到的文字,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写作、朗读、默读。书面言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如默默地思考问题、写文章前打腹稿等。

三、言语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 (0~1岁)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出生后第一年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其中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 (初生~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9~12个月)

言语发生的准备表现在: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对语词的理解。

(二)言语发生阶段 (1~2、3岁)

1~2、3岁是言语发生的阶段,其中又可分为理解语言迅速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1~1.5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但是,说出的语词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这时儿童只用手势和行动示意,不开口说话,甚至停止了独处时的自发发音活动。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1.5~2、3岁)

儿童似乎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的掌握也迅速发展。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2~6、7岁)

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儿童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速发展,这是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的基础。

四、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

儿童初生到掌握语言之前,只具备这些低级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词为中介的,儿童掌握语言之后,高级心理机能才开始出现。1~3岁儿童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现象都已开始陆续发生,也就是高级心理机能开始产生。这些心理机能在这一阶段产生,与儿童言语的形成直接相关。

言语形成之后,儿童的心理活动不仅出现了新的品质,原有的低级机能也得到了改造。比如,感知活动就不再是单纯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而能同时反映事物的 “意义”。如在看到苹果的颜色、形状,闻到它的香味的同时,确认 “这是金色苹果”。言语的参加使感知活动成为思维指导下的感知,使感知到的事物成为 “可理解”的。

(二)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和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的产生有直接的联系。

言语产生之前,尤其是在学会说 “我”字之前,儿童还没有真正形成自我意识。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当然更谈不上自觉地分析、调节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这样,心理特征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就无从谈起。言语产生之后,儿童借助于词开始能够像反映客观事物那样反映自己的主观世界 (心理活动),从而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逐渐表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独特倾向,即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总之,言语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简要地说,是通过形成和提高儿童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而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