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图讲话若清楚

看图讲话若清楚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8次说话训练、12次看图说话、1次写话、2次看图写话。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生产与发展的总枢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讲话教学,可使幼儿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打好听说能力的基础,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看图说话、写话是儿童学习表达的最基础的两个环节——先看图再表达。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8次说话训练、12次看图说话、1次写话、2次看图写话。一般一年级和二年级期末语文考试的最后作文题都是看图写话,8~16分不等。很难想象,一个连看图说话都费劲的孩子,其看图写话能好吗?有不少孩子往往说不通顺、说不具体,或东拉西扯,或三言两语,或无话可说,甚者怯场怕“说”。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大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大班幼儿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切实打好听、看、说、思能力的基础,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因此幼小衔接中加强对孩子进行看图说话训练非常重要。

看图讲话是组织者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活动形式。看图说话是一种视、听、说话结合训练,这项训练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口语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训练孩子选词造句、绘形传神的说话能力。幼儿园的看图讲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类活动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话实践,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

叶圣陶先生在1924年写的一篇文章《说话训练》中,曾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生产与发展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说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必须同范文的阅读紧密结合,先接收后发表;说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与写作文联系起来;说话要时时想到听众的理解程度与反应,同时还要用耳朵去监听,判断说话的正确与否,这又与听联系起来。所以说话训练有助于读、写、听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叶圣陶先生的论述,可以看出说话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确实是处于“总枢纽”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看图讲话主要特征:一是有一定的凭借物;二是有相对正式的语境;三是讲话是一种独白语言。看图说话是孩子将来写作文思路的基础。

看图讲话又分为任意组合讲话、排图讲话、绘图讲话。

所谓任意组合讲话,就是在准备的一组图片中,幼儿可以随意选择其中的一张或几张,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后,讲话其中的内容。

所谓排图讲话,即提供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看看、排排、说说,学习讲话一个较为合理的故事。

所谓绘图讲话,就是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成图片,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两幅或者以上;可以是一个小朋友,也可以是几个小朋友合作画(指导他们学会团队合作)。然后按作画的内容进行故事讲话。

看图讲话需要运用大量的词语,而词语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讲话教学,可使幼儿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打好听说能力的基础,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看图讲话可使幼儿深刻体会到语言是表达和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从而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看图讲话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专心听别人说话,不随便插话,自己说话时也要注意文明礼貌,这对幼儿的常规养成和社会领域的教育也是大有好处的。看图讲话可使幼儿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它优秀的表现力,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大班幼儿在看图讲话的过程中具有三大特点:探究性、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看图讲话中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根据他们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图片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一些细节部分,探究角色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心活动。所以他们在看图讲话的过程中,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他们面前的图片,想象出很多图片以外的东西,再运用他们自己所观察出来的图片组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一句话。

看图讲话是低年级小学生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给孩子不至于那么大的学习落差,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教师就会根据小学的课程特点设置一系列的衔接课程,所以在大班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的课程适当的调整幼儿看图讲话的材料、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尽力打好幼儿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好看图讲话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注重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促进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看图说话、写话是儿童学习表达的最基础的两个环节——先看图再表达。看图是表达的前提,只有看懂图,才能进行表达。所以,这种作业,都要分两步走,一是看图;二是表达。

第一步先看整体,看懂图的故事情节,看清图中都画了哪些事物,它的主体是什么,大体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一幅或多幅图画出现后,要引导幼儿很快地分辨出是景物画,还是人物画,或是童话故事。如果是景物画,就应从景物的特点出发,让幼儿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从这些景物可以看出是哪个季节?”如果是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标志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征来;如果是童话故事,就要弄清几种角色是讲谁的故事。总之,要让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整体感知图画,把握画面的总体印象。

第二步分局部细看,理清图中各事物的关系,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人到物等;细致观察是形象描绘的前提,图画是生活的场景,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语言,是触发想象的媒介,是意境的集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细致看图,弄清图上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分析图意主要反映了一件什么事,以加深幼儿对图意的了解。一幅图的主体是什么,幼儿往往不易分辨,因此要注意发挥教师提示语的作用,以拨正幼儿观察的方向。例如,有的图上有几样景物,应以哪种为主?有的图上有许多人物,谁是主要人物?有的图上有人有景,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幼儿透过现象深入地进行观察分析,弄清图画各部分之间或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有的可通过画面上的事物,找出隐藏在画面中的时间,与时间直接联系的事物,便是主要事件;有的可通过人物的外表、服饰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中心人物;有的还可通过人物的典型动作来判断是一件什么事。正是这些联系,才使图画的内容更丰富,含义更深远。

第三步再回到整体,弄清图上的时间、人物、环境和情节等,根据图中人和事物的关系,弄清这幅图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内容,然后联系起来想一想。

在看图时,要指导孩子一边看一边想。想什么呢?

第一,要想图中画的情景,要把静的想成动的。供看图作文的画,大致可以分为景物画和人物画两大类。景物和人物在画面上是静止的,要通过想象,使画面上的东西动起来。如画的是景物,可以想象一阵风吹过,或者一场雨打来,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还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会讲话的“人”,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如果是人物,那么可以让孩子想象人物在做图上画的事时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怎样想,表情会有什么变化。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桅杆之所以会产生动感,就是因为通过想象,读者似乎看到了画面上的纤夫一个一个在动,一步一步在走,感受到了纤绳上的拉力。

第二,要想象图中未画的情景。图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一个侧面。凭借图,幼儿作文时可以想象到很多图中未画的情景。可以从空间延伸进行想象,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延伸,想象画中出现的场面以前会有什么事发生,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写作,内容就更丰富了。如看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妨引导孩子想象:他们当纤夫前可能是干什么的?怎么会选择当纤夫这样一条充满血泪的生活之路呢?他们这样走下去,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第三,要把图中的人和事想象成自己或自己的。看图时,自己要进入图中,设想在这样的情景下,自己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这样,在表达时,才会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使听众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表达要做到“一想二说”。

一想:在看懂图意后,正式表达之前,要把图的内容和怎样表达(说或写)想一想,图中表达的是怎样的内容?如果内容很丰富,要想一想哪些是主要的;

一说:抓住主要的去说,才能更简练;

二说:除此以外,在怎样说的问题上要想一想题目是怎样要求的?要求你说一句话还是几句话或是一段话?如果是一段话,那你又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把表达的顺序想清楚。

说时要提醒幼儿抓住图上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同时要准确地理解画面内容,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把看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要说得有头有尾,顺序清楚,内容完整。最好先有个腹稿,即编拟一个段落提纲,然后再说。

存在描述:如:地点、人物,“这是在什么地方?图片上都有谁?”

关系描述:如:“这儿是农场还是公园呢?”

变化描述:如:“现在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想象描述:语言、心理活动,如:“它们在干什么呢?”

方位描述:如:“它的前后左右分别都有什么?”

顺序描述: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从中间往四周”的顺序指导幼儿有序观察讲话。

看图讲话主要通过提问来开展教学。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类。

1.描述性问题。主要有:“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有谁?”“在做什么?”“是什么表情?”这类问题主要指向画面外在的内容,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等,是对画面的感性认识,是对画面的初步、基本的分析。

2.判断性问题。主要有:“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有什么不一样?”“什么一样?”这类问题是综合判断性的,要在对画面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回答。

3.推想性问题。主要有:“像什么?”“在说什么?”“会想些什么?”“之前是怎样?”“后来会怎样?”画面是无声的、静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与判断进行推想。它是由画面内容联想到画外情节的讲话,是创编性、发散性的。

4.分析性问题。主要有:“为什么?”“是什么道理?”“怎么知道的?”这类问题是追究性的,是对分析、判断、推想的追究,是说出依据的讲话,是由表及里的讲话。

一般看图讲话活动的提问主要是描述性、判断性、推想性。这三类问题是必要的。但只满足于提一些描述性、判断性、推想性的问题是不够的。缺乏分析性和追究性的问题,不注意引导幼儿挖掘画面的内涵,对画面的感知理解就会流于表面化、简单化。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各类问题的有机搭配,但也要避免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什么都问,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直截了当,控制无关因素,使提问更具针对性。

看图作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单幅图。单幅图会给孩子留有更多的分析、想象的余地。这就需要幼儿对图上的人物、事物、时间、地点和环境等进行认真观察,周详地了解画面内容,充分发挥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比如,图上的人物和事物都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通过整体观察,对画面上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及其关系,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表达。

2.多幅图。连续的几幅图一般是描述一件事的发展过程。看图时,先要对第一幅图详细观察,在看以后几幅图时要着重观察第一幅图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背景有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新的人物,地点是否改变了等),并注意分辨画面的细微变化(如太阳升起来了,树叶长出来了等),从而想象事件的发展变化,逐图看完后,再连起来重看一遍,以便对全部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3.调整图序。这实际上是多幅图的变换形式。有的时候,给了几幅图画,但顺序是颠倒的,这就要孩子根据要求,先把图的顺序排好,然后再看图作文。

“看图说话”的题材要有鲜明的特点:

1.直观形象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老师要选择内容具体、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色彩优美并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图画教材,作为听说训练的依据,然后由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图画教材内容的背景和环境氛围,给孩子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悬念,诱发孩子仔细、认真观察图画内容的热情和兴趣。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要易为大班幼儿接受。例如,画面中若出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可爱的小动物等,孩子一看见便跃跃欲试,有话要说。

2.趣味性。大班幼儿求知欲强,有强烈的新鲜感,看图说话的题材要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大班幼儿饶有兴趣地看图和说话。例如,在《大象为小熊洗澡》的画面中,大象的鼻子画得像喷泉一样,逗得幼儿手舞足蹈。

3.浅显性。针对大班幼儿知识尚少的特点,图画的题材多是简单明了的,孩子稍经思考就知其意,不必花太大气力就能说出主题。例如,幼儿在看图画《迷路的小白兔》时,很容易发现小白兔啼哭的原因是它迷了路。

4.启迪性。这是看图说话课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体现。例如,图画《小白兔过河》的故事情节,向孩子提出了要互相帮助的做人道理,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看图讲话的教学主要采用集体授课式,集体看图,提问回答,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指导,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及幼儿间的交流,但也存在弊病,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有充分讲话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口语发展较差的幼儿,怯于在众人面前发言,教师往往忽视他们。教学要讲策略:

在让幼儿认真看图后,教师可先挑选一位敢于发言的幼儿,模仿教师的语气和姿态,简单地介绍图画的内容,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以调动其他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然后,动员更多的幼儿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对有口头表达能力的幼儿,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幼儿,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大图与小图结合。大图能集中幼儿的注意,便于教师集中指导,适合面向全体幼儿使用。但在运用大图时也可提供相应的小图。小图可以人手一份,幼儿面对小图,必然会主动地去看、去想、去说,可以做到全体幼儿都主动参与。

集中与分组结合。集中讲一讲,分组议一议,再集中讲一讲分组议一议。一般是集中在前,分组在后,或交叉运用,分组是集中的延续、扩展。分组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由幼儿自由结合。分组的优势是化大为小,自由、灵活,幼儿参与的机会多,讲话的顾虑少,你一言,我一语,容易调动幼儿想和说的积极性。

以“评”促“说”。通过让幼儿正确评价他人的说话来培养幼儿养成听话认真的习惯,从而达到正确评价他人的说话,正确表达的目的。幼儿要正确地评、清楚地说,先决条件就是要认真地听,听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多层次引导。由于孩子们阅读量的不同,语言文字材料和思维材料的积累也不相同,教师一定要重视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收获。看图说话活动考虑训练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智力因素。为此,根据看图说话所需的智力因素,制定相关智力要项。如:层次一形象性描述,以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为主的描述(视觉辨别力);层次二动作性描述,以人物或动物动作变化为主的描述(观察力);层次三过程性描述,以四要素为顺序进行的描述(推理能力);层次四情境性描述,将场景与角色相互关联的描述(分析能力);层次五想象性描述,以角色和场景为主的说话(想象力);层次六创造性描述,包含图片角色、场景,即不受约束地说话(创造力)。这样,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就有了依据,教学过程不再是统一指导,变看图说话指导的统一模式为多元开放的活动。

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引导、多向互动、生生互动、面向全体、人人练说,让幼儿在听、说、评中互相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分组交流,全班展示则体现了群体间的互动。同时,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比赛,既训练了幼儿听话、说话,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北京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周福莲,深圳彩田幼儿园朱文静、刘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