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地理看图是关键

学地理看图是关键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是一门必修课。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流。黄河外侧几字形铁路: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学习气候,河流、矿产等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区地理等各知识点。看来,抓住地理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学习地理这门功课的一个窍门。

9.学地理看图是关键

一、地图学习法

地理是一门必修课。图文并茂则是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的、鲜明的特点。据粗略统计、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各种图表照片则约占到五分之二篇幅。图文并茂具体直观地展示了整个地理教材的框架。因此学习地理,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课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怎样利用地图学习呢?下面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直观读图法

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较浅显易见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讲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可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尔后在这两点间划一直线,再观察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纵向联系法

学地理知识也和学其他知识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用联系方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中国气候特点之一的“气候复杂多样”,同学们只要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地区”和“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又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等皆可用纵向联系法。

3.横向对比法

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与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相似之处都是由三大地形组成;而南美洲不同于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则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加深了对南、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

4.形象记忆法

地理中有不少国家、省(区)、河流等的轮廓或形状要识记。如何尽快准确而又便捷地把它们记住,不妨采用看图形象记忆。如非洲大陆轮廓便像是一个梯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意大利版图则像一只穿了高跟鞋的靴子在踢足球。青海省轮廓则像是一兔子,西宁则似它的眼睛。黑龙江省轮廓亦像一只天鹅。江西省版图则像是一幅束了发髻的女人头像。长江则呈“W”形。黄河则呈“几”字形。上海浦东像是长江这条巨龙的头,江、浙、皖则是龙颈。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记忆时,可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机器人为例,如将肚子部分看作湖南,脑袋看作湖北,两条腿的左边和右边便分别为广东、广西了。

5.图像记忆法

这实际上是一种将课本上的文字变成图或将课本上的图加以简化的方法。例如:

亚洲河流流向及下游平源分布图像

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流。在河流中下游多分布着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据上图可知其河流及:平原分布规律。

地形倾斜座标系图像

有些国家,有些地区的地势有一定的倾斜方向,经整理,用图像所指方向表示倾斜方向,可减少文字叙述,便于直观对比记忆。

起自北京的放射状铁路图像:

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很多,画出图像,按顺时针方向记。如图中8条铁路,只记终点的8个字:包通承哈,秦沪广原。

西南三省水陆交通井字形图表:

联结西南三省四个重要城市的铁路,构成环形铁路,加上与其联结的水路、公路、总体结构,大致成为“井”字形。

黄河中下游区田字形铁路主体架:

黄河中下游区以铁路交通为主,是我国铁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上图,把铁路网想象成田字形的主体骨架,十分清晰而有条理。黄河外侧几字形铁路:

铁路的修建往往与河流有一定关系,在几字形黄河外侧可构思成几字形的铁路图像。

6.分块记忆法

这一方法是上海市汇文中学万凌霄同学创立的,他写道:

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学习气候,河流、矿产等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区地理等各知识点。而“中国政区”图中各省地理位置的分布似乎比较乱,名称也较多,较难记忆,这样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学习、掌握这张图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就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记忆技巧。下面就介绍一种分块记忆方法。

首先,准备两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填充图,在学习的过程中作练习用。

第二,先按地图册上的“中国政区”图,在预先准备好的其中一张填充图上填写一遍。这样,对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三,开始仔细阅读(也可说“背诵”或“强化”记忆)地图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块学习与记忆。

第一块,东北三省:由北向南依次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第二块,中部两市四省:北京市、天津市。然后从河北省开始,在“中国政区”图的中间通过一条线,由北向南,依次为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第三块,两岛及沿海五省一市一区:两岛为台湾省和海南省。沿海五省一市一区由北向南依次为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四块,在第二块与第三块的中间,由北向南夹着安徽省和江西省。

第五块,西北及北部四省三区:由山西省往西画一条直线,从东往西依次穿过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加上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

第六块,西南三省一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

第四,练习与巩固。按这样的分块方法与步骤反复操练记忆,并且在另一张预先准备好的空白填充图上用铅笔试填。不要看已填好的图,自我检验学习的效果如何。如果出现差错,按上面的方法与步骤再次反复练习。六块内容一齐记忆有困难的话,可先练习第一至第四块内容,然后再练习第五至第六块内容。

7.旅行读图法

学生们都喜欢旅游。可以结合旅游来读图。比如让学生制订旅游计划:第一站去什么地方,第二站去什么地方,走什么铁路,经过什么城市?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就会学到许多知识。当然,如果条件许可,应该真带学生出去走一走,那样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学习地理是大有好处的。

8.读图分析法

教材中有些图表面上看不能激发起兴趣,但只要仔细地分析阅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例如,“世界人口问题”,如只讲文字叙述部分,印象就不深。而课文中八幅插图,虽没有文字旁白,但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了下列结论:“粮食短缺、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用水紧张、资源枯竭、教育卫生条件下降和交通拥挤”等便是世界人口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图”看出“字”来。

*规律归纳法

归纳地理规律即是将地理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美。可以说,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系统加工的过程,即是采取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新知的过程,然而,不少学生都觉得地理知识“散”、“乱”、“杂”,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也不知如何去归纳规律。而不成规律的东西记忆起来自然有难度。结果越难越记不住,越记不住越不爱学。看来,抓住地理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学习地理这门功课的一个窍门。为此,河北省永清县的赵印庆老师,特地总结了以下几种地理规律归纳方法:

一、直归法所谓“直归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直接归纳出其规律内容。

直归法可用于一般规律的整理。地理规律按性质可分为地理分布规律、演变规律、因果规律等。比如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地理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必然联系的反映。就高中课本而言,它主要包括: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③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④1、7月份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规律;⑤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⑥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⑦世界高大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⑧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⑨地球上动植物的分布规律;⑩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⑩各类能源的分布规律;⑩工业和农业的布局规律;⑩交通和城市的分布规律;⑩人口的分布规律等等。

直归法还用于个体规律的归纳。比如根据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系统,将其分布和成因的规律,归纳为:①这三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③热带、副热带海区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是寒流。这种直归的方法,使规律明晰,有条理,避免知识支离破碎,便于学生分门别类系统掌握。

二、图示法所谓“图示法”,就是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语言,用形象化、象征化的图示形式,将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加以分类、提炼、归并、总结的方法。图示是思维的提炼和过滤的结果,能很好地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规律自现。

比如有关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规律性知识,教材中的叙述大约占7页的版面,若采取图示法,知识联系则清晰可见。参见下图:

再如全球火山、地震和高大山系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带,其分布规律,用图示法表示直观形象。

又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规律,可设计下面图像,将其流动规律再现于一图中,巧妙组合,便于学生对比剖析,推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递减流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循环重复的规律。

三、轨迹法所谓“轨迹法”,就是用箭头将地理规律,尤其是地理形成、演变、因果规律用——定模式表示出来。运用这种方法,条理清楚,定向速效,便于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

如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规律,可描述为:太阳辐射一地区间冷热不均一空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再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用如下轨迹表示:

又如生物在地质史上的演变规律,设计出演变轨迹,让学生明确生物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规律。

四、表格法所谓“表格法”,就是将相近或相反的地理知识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对比分析,使其规律性更鲜明,使学生学会比较鉴别,找出区别和联系。比如世界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设计下表:

此外,气旋与反气旋的活动规律、冷锋与暖锋天气变化、世界四种降水类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等,均可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将其区别与联系展现出来。

五、范例法所谓“范例法”,就是选取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例题,通过解析,从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下题为例说明。关于等温线凸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北半球陆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凸出;B、在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C、在南半球夏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在北半球暖流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正确答案D)经过分析,可归纳出如下规律:①就纬度方向看,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上和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出的纬度方向正好相反。②就其实地方向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出。③由于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则夏季,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冬季则相反。④洋流对海上等温线的影响是,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当然,上述规律②③可变式为下面模式图(一)表示,规律①在图中可以体现出来,规律④也可设计成模式图(二)表示。

总之,范例法既是规律指导解题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中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用结合,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规律除上述归纳方法外,还有演示法、结构法、综合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