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孔子的道德等级

论孔子的道德等级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这里摘录诸家之言,不妨大胆琢磨一下孔子心中的道德等级。易中天先生称孔子“是风气之先,也是众矢之的”,李零先生称其为“中国的唐吉诃德”。关于儒家功过和孔子得失我不敢谈,更没有那么多的积淀让我挥斥方遒,不如避重就轻,我们聊一聊这位可敬的唐吉诃德道德维护者内心世界的道德等级。并非是孔子不重权力,他所向往的古“君子”,有身份,有道德,更有学问,是名理想执政者和参政者。高于君子之上的有仁人与圣人。

2013级40班 商全顺

摘要:孔子论语中提到了诸多道德境界,如“君子”、“小人”、“圣人”,但因其本身的文体限制,相互关系往往零散且不成体系。我在这里摘录诸家之言,不妨大胆琢磨一下孔子心中的道德等级。

关键词:君子 小人 民 仁人 圣人 道德等级

孔子身处春秋时代。在那个道德败坏兵戈不断的年代,孔子创立儒学意图“正风气”,“平天下”,纵然最终失败,他创立的儒学也深切地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走向。易中天先生称孔子“是风气之先,也是众矢之的”,李零先生称其为“中国的唐吉诃德”。关于儒家功过和孔子得失我不敢谈,更没有那么多的积淀让我挥斥方遒,不如避重就轻,我们聊一聊这位可敬的唐吉诃德道德维护者内心世界的道德等级。

“君子” 一词可直接解构为“君之子”,如“天子”一般是指有位者,即贵族。《书•无逸》中记“君子所,无逸。”然而“君子”在《论语》中多指有德者,少指在位者。并非是孔子不重权力,他所向往的古“君子”,有身份,有道德,更有学问,是名理想执政者和参政者。然而在春秋时期,诸侯背离天子,只谋求自身强大或者沉迷享乐,不理会民间疾苦。在孔子看来他们当不起“君子”的称号。各国中有智者多不在位,在位者多无智,孔子深切知晓这一点,所以希望通过教育让在位者关心人民,让出仕者拥有才学。另外,我认为就孔子的生平来看,提倡“学而优则仕”也是无奈之举,身在民间只有才学闻于君王才有可能参政,那么就先成“君子”再出仕吧。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在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有很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道重在束己,符合儒家的正身观,养浩然气,坦荡不群,矜持不争。最重要的便是知敬畏,知敬畏则不蔓不枝不逾越,“小人”不知敬畏则肆意妄为,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猥大人,侮圣人言。”我认为“君子”像儒家中“克己复礼”的完美人物,只能接近,难以到达。“小人”是“君子”的反面,其在孔子心中的地位自然远下于“君子”。

另外,在此论几句“民”的相关意义,“民”与孔子口中的各种人物皆有不同,为被统治阶级,古时分人为四,曰:“农工商”,如此看来民当属“农工商”之流吧。对“民”的态度孔子所言不多,《论语》只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关于这句话还争议颇多,其中主要是句读的问题。一种划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钱缪先生认为“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意思是让百姓听从命令就好,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人民能做,就由他去,不能,就让他知道怎么做,我认为这条不错,可能是孔子原意。另外还有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我认为不管如何,民还是在小人之上的。民虽不智,却少害,小人不正则祸其邦国。

高于君子之上的有仁人与圣人。李零先生说:“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概念,但不是最高概念。”所以仁人重要,却非最重。仁人即仁德之人,孔子说仁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这个评价很高,君子刚能约束自己,仁人就能立他人了。孔子的口风很严,“仁人”这个称号不轻许,在《公冶长》中孔子分别对他的得意弟子进行了批判,说他们称不上仁人。翻阅整本《论语》,孔子认同的仁人只有“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管仲”,前三人因力抗商朝暴政而死,称“三仁”。中间二人是反对武王的“以暴制暴”而死,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最后管仲因“抗夷”得到称赞。所以回头看,仁人性情高洁,品质高尚,上正君令,下听民声,基本上完全符合孔子的理想要求,但为什么不能成圣?还是因为无权,他们是臣,不能真正治天下。

圣之一字,压塌万古,圣人的正真含义应该是圣王吧,所谓“外王内圣”当是如此。君子畏圣人言,仁人随圣人侍,民安乐,小人不猖,这样才能成圣。圣人是带有复古色彩的历史称号,在世之时自然不敢称圣。所以孔子口中的圣人都是死人,没一个活着。孔子曾说不光是圣人了,仁人也没见到一个,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做君子吧(《述而》)。当圣人首先要有智慧可教化众生,其次就要有权,能安世济民。

综上而看,圣人最高,仁人次之,君子次之,民次之,小人最末。这也应该是孔子的全部阶级了。

论完阶级,我们便想问,孔老夫子属于哪一个阶级?有人马上回答,当然是圣人啦,不行,我们需有理有据,要从《论语》中找,“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说明孔子不认,连仁人也不自称。后世孔子称圣是子贡推出来的,所谓“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称赞孔子是圣中至圣。但孔子只承认他“学不厌而教不倦”(《孟子·公孙丑上》),至于后人的“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上》)与“圣之不得势者”(《荀子·非十二子》)和孔子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孔子曾自称“吾犹人也”这说明那时他认为自己连君子都评不上,后世成圣应是违逆了他的意愿吧。不过想来,孔子生前没有权力,不是圣人,但死后儒学称尊,也算是平天下安黎民了。

总之,论语中的孔子是仁人、君子,但在《论语》外便是圣人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的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的无限存在。总的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也许后世儒生将孔子推到完人的境界,但那毕竟是死去的孔子,是台上的泥胎塑像。相较之,我更喜欢《论语》中的活孔子,那个和弟子们顶嘴的老师,那个对阳虎使小性子的求仕者,那个悲伤的道德维护者,那个中国的唐吉坷德。

道德之阶前,圣人之路上,孔丘与我共勉。自“民”起,达“君子”,成“仁人”,立圣人。愿此千年出圣人,匡天下之正道。

参考书目:

[1]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2]赵纪彬.论语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4]钱缪.孔子与论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5]钱缪.论语新解[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