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论管仲

孔子论管仲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夫子在《论语》里有好几次提到管仲。齐桓公九度召集诸侯结盟,不依赖武力征服,而靠外交手段,是管仲的功劳。管仲辅助桓公称霸,一举纠正天下乱局,人民至今仍享受他的恩泽。管仲对中国文化的功勋是不亚于孔子和老子 的。孔子在《论语》里一方面赞扬管仲“如其仁”,另一方面也批评说:“管仲之器小哉!”管仲说,自己虽然被桓公器重,但地位仍然卑微,他人不会听信于自己。

孔夫子在《论语》里有好几次提到管仲。有一次,学生子路问他:“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是不是称不上“仁”啊?孔子回答:“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齐桓公九度召集诸侯结盟,不依赖武力征服,而靠外交手段,是管仲的功劳。这就叫做仁,这就叫做仁!另一次,学生子贡说:“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称不上“仁”,对吗?桓公杀公子纠,他不能以身殉主,反而去当仇敌的宰相。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管仲辅助桓公称霸,一举纠正天下乱局,人民至今仍享受他的恩泽。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早就披头散发,变成异族的奴隶了,华夏文明也就被摧毁了。怎么能以芸芸众生的行为去理解管仲,要求他自尽、横尸河沟而不为人知呢?管仲让华夏族免于遭受蛮夷的统治,维护了华夏文化,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汉、唐、宋、明的发展。管仲对中国文化的功勋是不亚于孔子和老子 的。

孔子在《论语》里一方面赞扬管仲“如其仁”,另一方面也批评说:“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这话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就是:管仲的格局太小了!有人问,管仲生活俭朴吗?他有三处居所;管家有好几个,各有分工。生活如此奢侈,这样的人怎么叫做俭朴呢?还有人问,那么管仲算不算知礼呢?“塞门”就是屏风,诸侯家才有的东西,管仲家也有。“反坫”是放酒具的台,是诸侯在外交场合使用的东西,管仲也有。管仲只是个大夫而已。如果说管仲这样也算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 呢?

孔子对管仲的这些批评,韩非子另有说法:“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国之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管仲曰,臣富亦,然而臣疏。于是立以为仲父。”(《韩非子·难一》)齐桓公为管仲松绑并拜为相。管仲说,自己虽然被桓公器重,但地位仍然卑微,他人不会听信于自己。于是桓公把他的地位提到高、国两大贵族之上。管仲说,自己现在固然地位尊贵,但却很贫穷,被人看不起。你做到部长、市长了,但只有一万元左右的工资,那些亿万富翁哪里真会把你放在眼里。于是桓公封给他三处住所,高薪养廉。管仲说,我的确富了起来,但和你的关系疏远,还是不能让人信服。于是齐桓公把管仲立为叔父。接下去,韩非子对此评论道:“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我认为,这些道理拿到今天来依然可以用得上,中国人往往相信“人微言轻”。明知是真理,但只要是从一个小人物嘴里说出来的,没几个人会当做一回 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