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律契约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纪律契约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计算机实验教学纪律分成宽松型与严格型两类,学期初与学生签订纪律契约。大学中,学习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大学生缺乏纪律与自我约束力已成为很多大学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次纪律考察主要针对上机实验环节,其他纪律要求相同。本次由学生在宽松与严格两个纪律契约中自主选择。

王 浩

|摘要| 纪律教育不仅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有效途径。本文将计算机实验教学纪律分成宽松型与严格型两类,学期初与学生签订纪律契约。通过各个环节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纪律约束的反应,对纪律契约的遵守程度,不同纪律契约下平时表现及最终成绩等方面差异。通过该研究掌握学生对纪律的感受与反应,以及纪律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有助于制订合适、有针对性的纪律条例。

关键词 课堂纪律 契约 计算机实验教学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大学中,学习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大学生缺乏纪律与自我约束力已成为很多大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学生希望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对严格的纪律往往心存抵触情绪,甚至认为纪律并不能让他们做得更好。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是学生在生产、生活、学习、活动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实验,实验环节对知识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完成质量较低,拖沓甚至不完成的现象较为普遍,成为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笔者在两个班级中进行了纪律契约的实验,用于证明纪律在计算机实践阶段的重要性,分析学生对纪律的接受度、执行力等,为建立合理的纪律体系提供基础。

二、纪律契约实验设计

1.实验班级选择

选择2014年在基础C语言程序课程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两个均为大一下半学期班级,专业分别为机械工程与工程管理,两个班级均未修其他编程语言课程,人数分别为67人与56人。

2.纪律契约内容

·本次纪律考察主要针对上机实验环节,其他纪律要求相同。本学期实验共12次,实验环节占平时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按照纪律严格性分成宽松班与严格班。宽松班的要求是实验及报告需要在实验课程后的一星期内完成并提交,过期提交者为60分,不交者为0分。严格班要求实验及报告必须当堂提交,过期提交者为60分,不交者为0分。两个班级都明确提出,一旦发现抄袭即作0分处理。

3.纪律契约签订

学期开始时对学生明确有两种纪律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宽松型或是严格型纪律契约。方式为一人一票投票选择,票数超过50%以上即确定为班级选择。两个班级选择同一纪律契约,则比例低的班级调整到另外一个纪律契约。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

1.纪律契约签订测试

本次由学生在宽松与严格两个纪律契约中自主选择。通过由学生自己选择纪律的宽松程度,分析学生对纪律约束的接受程度。

选择的结果是两个班级均选择宽松契约,选择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个班级对纪律契约的选择表

从选择情况分析,学生多数倾向于不受纪律约束或受宽松纪律约束,在面对纪律约束时选择逃避。通过学生抽样询问,选择宽松型的学生认为宽松的时间限制可以有助于他们完成任务,时间充分有助于避免因迟交实验报告造成的分数惩罚,其出发点较好。

根据实验设计,机械班选择严格纪律契约的比例较高,机械班被设置成严格班。

2.纪律契约实验过程测试

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率、推迟率、不交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行评价。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对比表

通过以上过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严格班的完成率明显超过宽松班,即使宽松班每项实验报告的提交时间比严格班多出一周。宽松的时间并不像许多学生预计的那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及时地完成任务,他们忽略了缺乏约束,会使自己的惰性蔓延。

·宽松班的不完成率约是严格班的3倍,说明宽松纪律会养成拖沓的习惯,逐渐不受纪律约束,最终甚至不愿意完成任务。

3.最终成绩测试

以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对实验效果的验证,考试成绩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严格班的卷面平均成绩高于宽松班8.1分,不及格人数也显著少于宽松班,充分证明实验环节的完成情况与学生知识掌握具有密切相关性,严格的纪律促进了实验完成情况,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思考

拖沓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认识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能够利用约束力来克服它。但是,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各种诱因易使其放弃自我约束。

从实验来看,教师与学校纪律强制约束仍然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外部的压力是增强自我克制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家长式”的管理与强制性命令并非最好的引导方式,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并不总是有利的。

另外一个没有在本次实验中体现出来的结论是,两个班级的表现与成绩均超过了以往班级。这种与学生签订纪律契约,让他们自主选择纪律约束的方式,一方面强化了纪律要求,另一方面将学校的强制性要求转化成他们对自己的约束。在执行过程中,他们对纪律的意识以及对自我的约束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即使在严格班的纪律契约推广中大家的接受度与配合度也很高。这为今后如何将规定式纪律转化成引导型纪律,如何由强制性纪律转化为自制性纪律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丹·艾瑞里.怪诞经济学[M].2010,9.

[2]蔡锐.也谈大学课堂纪律[M].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3]蒋楠,珊丹,金颖.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J].现代大学教育,2011,(01).

[4]马超.美国大学生纪律的演变、内容及功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3).

[5]王渐苏.纪律约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求实,2010,(S2).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王浩,男,1976年12月生,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智能交通与计算机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十余项。主讲C语言、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本科与硕士课程,结合实践、鼓励创新,取得优异成绩,深受学生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