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安精神促进了中卫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延安精神促进了中卫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基础,发展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中提出的,是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中形成的,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升华的。中卫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一束蓓蕾,一朵浪花,一个亮点,它已经成为中卫干部群众奋斗创业的旗帜和号角。

延安精神促进了中卫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刘 钧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我党崇高理想、坚定方向、必胜信念和艰苦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振兴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取得独立解放的根本保证,更是今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延安精神的本质、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由此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牢记党的宗旨,不忘红色丰碑,弘扬优良传统,完成复兴中华的重任。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根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基础,发展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种精神的提倡和发扬,最重要的还在于实践,我们正在进行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培育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最好课堂。生动活泼、如火如荼的现实改革、建设事业又为延安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不断赋予了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这正是延安精神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

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中,中共中卫市委、市人民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弘扬创业精神,建设全新的生态旅游文化城市,提出了既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又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卫精神”,从而成为本市广大党员干部优化思想作风的主流导向,并使这种精神在中卫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一、“中卫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004年4月,在宁夏的西部正式成立了地级中卫市,系宁夏最年轻的一个市。新市新班子,新市肩负着新使命,新市谋划着新蓝图。如何开创中卫市工作的新局面?中共中卫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以真抓实干着手,以改进干部思想作风开刀,以弘扬创业精神开路,提出了“两情”“三苦”“四气”为内容的中卫精神,由此拉开了建设中卫强市的序幕。

中卫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激情创业,热情干事”;“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树立“永不自满,争创一流的志气;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才气;敢说敢干,敢于碰硬的骨气;心底无私,襟怀坦荡的正气”。这是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中提出的,是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中形成的,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升华的。它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它经历了创新中的探索,实践中的检验,总结中的完善,奋斗中的锤炼。它已经成为中卫市各级干部抓工作、抓落实、干事业、创大业的行动风范,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中卫精神”的这些内涵,是延安精神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它体现着延安精神的精髓,体现着党对干部的要求,体现着广大人民的心愿,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博大情怀。中卫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一束蓓蕾,一朵浪花,一个亮点,它已经成为中卫干部群众奋斗创业的旗帜和号角。

二、“中卫精神”是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境界的。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信念寄托,就没有动力源泉。中卫精神倡导的就是一种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它要求全市各级干部都要以满腔的热情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来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党性宗旨。团结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豪迈气概,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建功立业。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中卫精神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规范。蕴含了亲民、爱民、富民、安民的民本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期盼,因此在弘扬与践行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拥护,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心。全市人民在中卫精神的感召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建设实力中卫,魅力中卫、和谐中卫的战略目标,真抓实干,艰苦创业,开创拓新,勇往直前,为推动中卫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三、“中卫精神”是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锐利武器

中卫精神是在“强市富民”指导思想下倡导的,是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转变干部思想作风中体现和考验的。为了使以“苦抓、苦帮、苦干”为核心的中卫精神能贯穿于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干部的思想作风对号入座,奖优汰劣,有力地激励了党员干部的斗志,并体现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行动之中。特别是在近几年市委、政府一以贯之提出的壮大企业规模,咬定农民增收目标,抢抓招商引资,打造城乡发展平台,整合旅游资源等突破性工作中,突出体现出了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作风,加快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线工作法”是中卫精神最生动的写照。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典型在一线树立,与群众的感情在一线加深。上下关系的和谐,干群关系的密切,从而使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称道的业绩。

中卫精神在践行“三个代表”、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弘扬,从而使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干事业的激情得到有效的激发,干部作风得到有效的转变,干部的荣辱观得到深层次陶冶,干部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以高度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战略任务落实到战术突破上,把理性思考落实到实际操作上,把工夫下到改革发展的深化上、细化上,把创业的激情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人民群众真正引导到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工作,提高了实效,同时也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中卫精神以创业为目标,以践行为熔炉,以锤炼干部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为举措,成为中卫崛起的支点、亮点和闪光点。

四、“中卫精神”是促进中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卫精神有着深厚的传承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勤劳勇敢的中卫人民把长期孕育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征程中发挥的尽善尽美,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着美好的生活家园。中卫精神在实践中完善了促进发展的内在机制,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广大干部群众都是“高点定位争先进,攻坚克难显本领,苦干实干比贡献,自主创新增效益”。全市上下,以争先为导向,以定标为系数,以高效率为尺度,自找差距奋进,自加压力争先,自寻市场竞争,在高速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上竭尽全力。在“做强特色,打响品牌,盯住目标,凸现效益”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形成竞相发展,争创大业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卫市委、市人民政府以“中卫精神”作为创业的火炬,引导和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的进程中,经过四年的奋力苦战,唱响了一曲“强市富民”的战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万象更新的壮丽画卷。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丰硕的成果是喜人的。建市4年来,中卫市各项事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特别在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一个禀赋独特,充满魅力生机勃发的新中卫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业经济日新月异

2007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6亿元,年均递增11.6%。人均生产总值8461元,年均递增9.8%。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95亿元,年递增31.2%。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是2003年的2.3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年年加快,造纸、酿酒、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专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倾力打造工业发展基地平台,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注入发展活力。全市累计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04个,实际到位资金72.7亿元。新建两个大型工业园区和6个专业园区,全市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85亿元。培育壮大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22家,过5000万元的31家。中卫美利纸业集团步入全区七大企业行列,驰名塞北;“宁夏红枸杞果酒红遍全国,誉满天下。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卫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因地制宜,农牧并进,品牌引路,规模发展。全市种植枸杞21.5万亩,发展设施蔬菜11.9万亩。蜚声海内外的中宁枸杞是畅销的热门名牌,也是中卫人致富的“金蛋蛋”。科学种植,规模经营的大棚蔬菜成了中卫发展特色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设施蔬菜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经果林面积发展到37.2万亩,“林满川,绿满山,果满枝,丰收的喜悦乐坏了庄稼汉”。鸡产业得到恢复发展,饲养量达到600万只,名列全区前茅。特别是香山硒砂瓜产业的发展,是中卫在农业发展史上的壮举,为山区干旱带上的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天地。压砂面积4年来增加到101.3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压砂硒砂瓜基地。“三苦”精神打造了山区干旱带上的绿色丰碑。香山硒砂瓜产业成为中卫走向全国的一张“绿色名片”,使山区40万回汉人民摆脱了贫穷,走了上致富之路。这是中部干旱带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场深刻变革。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建市4年来,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2亿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沙坡头成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2O07年成功举办了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全国沙漠运动会、香山硒砂瓜节、中宁枸杞节、海原花儿节等节事活动,中卫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递增16.5%和33.6%。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博得了中外游客的青睐,中卫的朝阳产业如日东升,熠熠生辉。

(四)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4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1亿元,年均递增12.8%。相继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交通、水利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建成中央大道、迎宾大道等9条80公里城市主干道路,改造老城区“八街十二巷”,市区形成“八横十纵”的路网体系,先后建设了黄河公园、香山湖、生态公园、景观水道等一大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水面4500亩。开工建设行政中心等24个单位办公楼,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城市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32平方公里,绿地面积由59万平方米增加到463万平方米。沙坡头飞机场已开工建设。中卫已成为塞北交通枢纽。如今中卫城高楼林立、道路成网,碧水环绕,绿树成荫,鲜花蔟放,华灯闪烁,环境幽雅,人潮如流,使昔日的黄河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放射出了迷人的异彩,中卫市已昂首跨入了“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的行列。

(五)先进文化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卫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长足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两基”攻坚目标提前完成。适龄儿童入学率由98.3%提高到99.8%。高中毛入学率由46.7%提高到57.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70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8%。科学发展规划得到全面实施,已取得自治区级重大科技成果32项。中卫城区成为宁夏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文艺创作日臻繁荣,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多部作品在全国、全区获奖,“村村通”工程辐射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6%;“三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广场文化演出594场(次),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一批体育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加强,奋发进取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卫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六)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45元和3060元,年均递增11.7%和9.1%;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53.4亿元,年均增长7.5%。新增就业2.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净增l8.6万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4349.3万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财政四年累计投入1.3亿元。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人数分别增长8%、20.4%、52.6%和76.5%,2007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达到8.5万人。累计投入救灾救济资金7489万元,救济受灾群众56.7万人次,解决了32.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保证了受灾群众有粮吃、有水喝。组织输出务工人员5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6.1亿元。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塞上新村示范点41个,2.8万户农民彻底告别了危房、土房,迁入了新居,2.2万户农民用上了沼气和太阳灶,实施“以川济山,以城带乡,联动互帮,共同致富”的方针,逐渐缩小了山川差距,群众自发性的扶弱济贫、“献爱心”活动蔚然成风。政通人和,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火红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为建设小康社会铺平了广阔的道路。

大力弘扬以“三苦”为核心的中卫精神,带来了中卫的大发展、大变化。中卫人民将继续弘扬延安精神和中卫精神,把发展的思想统一好,把发展的力量凝聚好,把发展的势头保持好,把发展的机遇把握好,切实做到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率先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视野更加开阔,和谐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就一定能够使中卫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全市105万回汉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作者系中卫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