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理论创新

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理论创新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努力贯彻这个重要精神,必将极大地提高我们面向新世纪进行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党的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其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党。

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理论创新

史星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在党的8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非常怀念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跨过千山万水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延安的13年,是把中国革命的胜利引向胜利的13年,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闪亮点。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创新,在共产主义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找到了中国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在人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不把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同延安这个金光灿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中揭示这样一个真理: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党,必然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党;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总是借助于理论创新的指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而“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推动和影响下进行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努力贯彻这个重要精神,必将极大地提高我们面向新世纪进行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党的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理论创新以实践为基础,是实践创新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其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之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并且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创造性,因而也就不会有生命力。

同时,实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必须随之变化和发展。实践创新是事物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和规律,它客观上要求理论也要创新并与其相适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需要进行艰苦的摸索。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前进的。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也迫切需要创新的理论,为实践创新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党。8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际,作出新的理论认识和理论概括,正确地把握时代要求,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同志和他领导的中央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高度,深刻审视时代的特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了新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迫切需要理论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面临严峻挑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实践,既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和实践条件,同时也迫切需要理论创新为新的实践提供思想理论上的指导。要求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和要求,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和新的回答,形成新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认识,提出符合时代色彩的新的理论观点,开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如: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并以此作为总揽全局的长期指导方针;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完整地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这些重大决策和思想,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与之相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概括,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增强理论创新的坚定性、自觉性,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正确地指导现代化建设事业,保持实践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增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能动性,不断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端正学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新概括,是新形势下进一步端正学风的重要指针,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些重要的指导思想并切实贯彻到行动中去。第二,必须坚持实践观点,走群众路线。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因此,必须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实践,注重从群众和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也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创新。任何先进的思想总是从已有成果基础上前进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态度。第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大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已经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我们要积极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号召,认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

(作者系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