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党的十六大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表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令全党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大会。

一、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只有认清时代进步特征,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洞察历史前进大势,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古人云:“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其意是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做法就需要变革,就像一个好医生,病人的病情变化了,用的药也应变化。

与时俱进的代表孙中山先生说:“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是孙中山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对政党还是个人而言,与时俱进尤为重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在理论上永不停顿,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始终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深刻认识客观规律,清醒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把握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从容应对新的严峻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要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理论创新有新成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表现在一方面使思想意识能够自觉适应并预见性的正确反映变化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要以这种预见性的正确反映更自觉地指导实践。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障碍,那就必然要进行调整和变革。意识形态也是如此,不是守住几条“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就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了,不是只要不触碰原有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了。当今的世界已使我们看到了“三个不一样”: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同150年前的《共产党宣言》时期的资本主义不一样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已经同十月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不一样了;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同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不一样了。随着对社会主义现实和资本主义现实认识的深化,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归根到底是要看谁更有利于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理论创新的成果与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必将以其重要性载入史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表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谓立党之本,是因为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所谓执政之基,是因为它关系到党的地位和作用;所谓力量之源是因为关系到党的生机和活力。

(二)理论创新的另一成果是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新概念

政治文明一词,最早由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在2001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2002年“5·31”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十六大”报告中,他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个重要目标,《党章》中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

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政治文明就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进行了党政机关的改革,实行了县乡两级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积极扩大城乡基层直接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发展社区民主,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央领导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离不开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所以我们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政治文明是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实现中国未来20年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保障,但它同时更有自己的独立价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中国在未来20年中应该努力实现的一个重大目标,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经济任务,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三)理论创新的再一个成果是执政党意识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虽然各有其特殊原因,但失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普遍原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社会公正的实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导致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剧,广大民众贫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失去民心,使执政基础发生动摇;二是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他们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以巩固其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拓展新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特别是失去了青年和知识阶层的支持,使执政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这些情况表明,在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政党能否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冷静分析这些情况后,认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这些变化,江泽民总书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理论勇气提出了执政党的概念。执政党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对今后我党各方面的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使党的性质的内涵丰富了。

党的十六大对《党章》做了修改,使党的性质的内涵丰富了,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扩充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转轨,社会基本阶层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已超过3000万家,2001年产值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种变化从总体上说必将对改革的继续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党只有进一步密切同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同新兴阶层的联系,才能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第二,吸收其他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扩大了。

允许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对这个工作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积极稳妥。吸收其他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党员的标准没有变,而是范围扩大了。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圆心没有变,而是半径加长了。今后在发展党员时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发展对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要坚持标准,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的条件”这四个基本要求统一起来把握,一要把好培养教育关。通过培训,让他们懂得我们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权利与义务等。二要把好考察关。既要考察现实表现,又要考察入党动机,既要考察财产来源情况,又要考察其财产支配和使用情况(是合法劳动所得,还是非法所得;是为公益事业,还是无度挥霍。)。三是把好进口关。要准确掌握政策,严格审批程序,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的党员是真正的先进分子。

第三,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使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

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而团结一切有利力量是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一点说明,我们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它包容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士,包括一切有助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手段。这样,一切社会成员都会义无反顾地创造社会财富,积聚社会财富。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就可激活生产要素市场,使资金、技术等要素都投入到生产领域去创造社会财富,这样就可把居民8万亿到10万亿元的银行储蓄中的大部分变为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就会落到实处。

第四,不以财产的有无、多寡论先进,使先富起来的人的思想顾虑消除了。

不再简单地以有无财产、财产的多少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个提法直接针对过去关于有产者和无产者是两大对立阶级的认识。我们党从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出发,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从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人民富裕幸福的根本目的出发,不再把财产的有无、多寡作为看人的政治标准,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不再简单地用阶级斗争、敌我两极的框架来处理国内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这为提高党的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重建了。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并且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列,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业,必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标准,必须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积聚;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知识,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没有人才,一切设想、目标都无法实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革除虚伪、革除造假、革除浮躁、革除作秀而求真务实,先干快干大干。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了。怎么干?老老实实地干、踏踏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干,半点马列也没有,不干,全面小康目标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2003年2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