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始终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需要相适应,党中央加强了干部的教育、管理、培训、选拔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始终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需要相适应,党中央加强了干部的教育、管理、培训、选拔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建立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1950年11月,为了统一管理干部人事工作,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设立中央人事部,干部人事的任免手续均由中央人事部办理。1953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组织部于4月发出《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规定干部人事的审核、调查与提名等工作,不再由人事部进行,而改由党委或党委的组织部来进行,并且在干部任免之前,须经组织部门和党委审查,从而形成了由党委或党的组织部门提名、考核、审查干部,而人事部门只办理手续的干部管理体制。为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同年1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逐步建立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分部管理即把全体干部划分为军队、文教、计划和工业、财贸、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党外上层代表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法、党群干部等九类,由中央各部和各级党委分别管理;分级管理即在中央和各级党委之间建立分工管理各级干部的制度。随后,为了加强对财经干部的管理,在各级党委设立了与政府机构相对应的工作部门。这是干部管理体制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此后,党和国家干部管理机构虽然有过若干次调整,干部管理范围有所增减,干部管理权限有所变化,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基本上一直遵循着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

二是干部制度的配套建设。根据经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党先后建立了干部录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交流、退休等一系列制度。建国初期,为了满足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对大量干部的需要,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部人事调整,另一方面采取了从部队吸收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办法。鉴于干部队伍规模急剧扩大,干部队伍面临的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中央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考核与奖惩工作。1952年8月,中央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对干部奖惩的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及奖惩程序等作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规定。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干部队伍结构层次多,差别大,整体素质与实践需要有差距的情况,从1950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一系列的指示和决定,要求对广大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包括文化补习、政治理论学习、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学习等。这对提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从党的八大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一是调整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在领导班子中从大规模提拔干部改为稳定提高干部素质,提出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二是干部下放进行劳动锻炼;三是积极倡导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四是制定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纪律是:如实反映情况,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八项注意是:参加劳动,以平等态度对人,办事公道,不特殊化,工作要同群众商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提高政治水平);五是建立干部的轮训制度,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六是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如党要管党,一定要管好干部,管好党员,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管好干部,提倡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注意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等等。

上述方面的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成就的取得提供了坚强保证,也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当时党的干部队伍状况被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绝大多数是“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于是,许多地方和单位出现了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各级领导干部的造反狂潮,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在许多领导班子陷于瘫痪后,适应当时的需要而产生的革命委员会,实行了各级干部大换班,导致了正常的干部管理体制被打乱,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大幅下降。“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毛泽东的支持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的努力下,党的正常的干部工作秩序开始恢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解放大批干部参加工作;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改变“软、懒、散”的状态等。这表明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中,我们党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仍然在发挥着积极影响,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左”倾错误的危害,而且也为纠正“左”倾错误准备了干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党依据不断变化着的新形势新情况,立足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对建设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进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并落实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最重要的组织保证。会后,根据中央确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党对长期“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坚决平反,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与此同时,1979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主要内容就是: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促进并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1980年,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包括重新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把培养和选拔接班人问题提上重要日程,等等。这些决策,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组织路线的要求,为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各项任务奠定了组织上的基础。

二是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党章进行了重大修改,第一次将党的干部单列一章,并明确了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二大后,结合1982年起历时三年的机构改革,按照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开始大规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从1982年到1990年,全国共提拔72万多名中青年干部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同时有526万多名达到离退休年龄的老干部陆续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62] 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干部制度进行改革。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提出了改革党的干部制度的任务。他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63]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党中央对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开始着手进行改革:改变了党的领导机构长期以来兼职、副职过多现象,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加强了党的集体领导;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规定,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克服领导干部特殊化现象;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对干部离退休年龄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解决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现象;在中央和省、市成立顾问委员会,作为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过渡措施。1983年4月,中央组织部召开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座谈会,专门讨论干部管理体制问题,随后下发意见,提出要按照“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变下管两级为下管一级,给企业和地方必要的用人自主权。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按照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管人与管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对各类干部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并于1989年4月,在国务院六个单位开始进行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执政党的作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形势下,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干部队伍中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

五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1993年,国务院颁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并陆续建立考试录用、考核、辞职辞退等配套制度。1994年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系统提出了“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针。2000年6月,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2002年7月修订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扩大民主、强化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更加科学、规范和严密的规定。在干部任职方面,严格进行民主推荐,普遍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党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推荐人选、任前公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等,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建立健全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统筹考虑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通过党执政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创新,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