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探索执政方略转变的理论与实践

党探索执政方略转变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表明党的执政方略进一步转向正确的轨道。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对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为完善党的执政方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十六大报告还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执政方略的理论和实践。

三、党探索执政方略转变的理论与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党的执政方略也随之实现了转变,即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转变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力求符合客观实际,防止在注意一种错误倾向的时候忽视另一种错误倾向。在此后的几年里,在关于解放思想的方针,关于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关于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党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及时地正确地开展了反对“左”和右的倾向的斗争。党中央一方面系统地清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防止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继续发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恢复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另一方面,重申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批评和制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并对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犯罪活动进行坚决的打击。在处理许多实际问题的时候,都尽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办事。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妥善地处理许多复杂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矛盾,为执政方略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从而确立了我们的立国之本。党的十二大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并且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如: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一手抓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抓坚决打击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领域中危害社会主义的严重犯罪活动;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党的执政方略进一步转向正确的轨道。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对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为完善党的执政方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大会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在新时期的根本执政方略。大会还制定了具体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三步走”发展战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具有长远意义的六条指导方针;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等。

十三大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党的执政方略不断完善。十四大提出了若干重大执政方略:一是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坚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三是提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0个方面的任务。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执政方略。十五大通过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制定了若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今后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等。特别是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从20世纪末到201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十六大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所积累的10条宝贵经验,这实际上就是党的执政方略的具体内容。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且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勾画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六大报告还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执政方略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有:第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新境界,进一步推动了执政方略的完善和发展;第二,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三,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把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五,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六,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为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好地实施执政方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十七大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方略方面强调的主要内容有:重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对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切都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党成功地实现了执政方略的转变,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赋予了新的强大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