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立“一个中心

确立“一个中心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人民,一定要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争分夺秒地投身到这个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来”。“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三、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的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视察时强调,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月16日,他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汇报工作时指出,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58] 他所说的“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工作重心的转移问题。邓小平指出,如果毛泽东没有说过的我们都不能干,现在就不能下这个决心。在这样的问题上,什么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是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周恩来同志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如果只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才能做,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邓小平在讲话中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果断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会指出: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还指出: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能否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这是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大事。[59]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总结和吸取党执政后30年所经历的曲折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后作出的正确决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战略决策,到十二大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再到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的中心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建设。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60] 。9月29日,叶剑英在纪念建国3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总任务,或者说总路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61] 他还强调说,“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最终都取决于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全国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以至个人,他们工作的评价和应得的荣誉,都要以对现代化建设直接间接所作的贡献如何,作为衡量的标准。”“全国人民,一定要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争分夺秒地投身到这个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来”。[62]

与此同时,邓小平在讲话中也反复强调,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他把经济工作看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认为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而且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所谓政治,就是指四个现代化。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阐述了80年代的三件大事,其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考虑到近30年来,经过几次波折,我们党未能把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所以,邓小平提出,从80年代第一年开始,我们就必须“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除非爆发大规模战争,否则就要始终如一地搞现代化建设,“一切围绕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他要求“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63]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这表明,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这个基础上,《决议》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个战略转移,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竟然提出了反对所谓‘唯生产力论’这样一种根本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荒谬观点。”今后,除了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决不能再离开这个重点。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党干部特别是经济部门的干部要努力学习经济理论、经济工作和科学技术。”[64] 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拨乱反正,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应该说,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担当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大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65] 为此,十二大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的正确方针。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必须下定决心,以最大的毅力,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愿望。全党同志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阐述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时强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在长时期内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那场内乱。我们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基于这样的认识,《决议》强调: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最根本的就是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告诫全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江泽民反复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胡锦涛着重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

归根结底一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