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的原则

德育的原则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这一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一)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9.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基本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任何一个学生身上既有积极因素的一面,又有消极因素的一面。同时,这两种因素是不断运动斗争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积极因素不断增民,消极因素不断克服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中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斗争和转此的过程。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二)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三)德育常用的方法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2.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它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明确目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景,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①创设良好的环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运用实际锻炼法的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④适当指导。

(5)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6)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品德修养指导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7)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角色扮演法对于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8)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中小学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建设学生集体,提高个体的群体意识、归属感、自尊心和成就感。合作学习法的具体策略包括双人式学习、小组式学习、小队式学习、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式学习、全班协作学习等。

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要求:①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②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策略,或者从合作策略出发,安排或设计恰当的学习内容;③要规定一些重要的合作原则;④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3.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

(2)德育内容对德育方法有特定要求。

(3)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