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原则

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原则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的特征来识别大学所属的品位等级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品位,这不仅是由于学校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办学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示范功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崇尚科学的文化。因而,校园学术科技活动是高品位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构成校园整体的所有成员,都是校园文化的主体。

第三节 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除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投入保证等前提条件外,还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2〕:

一、强调政治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学校所处的宏观环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总是把高校学生作为争夺的主要对象,把传播西方文化作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美国的杜勒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教育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可见文化渗透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中的地位,不幸的是,这种文化渗透使西方在冷战中赢得某种“胜利”。冷战结束后,美国政治评论家亨廷顿发表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其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间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3〕,而且冲突的焦点将集中在西方与儒教国家关系上。在亨廷顿的战略思想中,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已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由于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师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曾出现偏差,西方思潮泛滥,各种文化活动鱼龙混杂,最后给我们留下惨痛教训。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强调政治性原则,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项要求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二、突出主旋律

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转轨引起的社会文化震荡对校园文化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不时袭来,在一些缺乏分析评判和抵御能力的青年学生中产生影响,引起高校中某些政治淡化、道德淡化、集体观念淡化及个人追求功利倾向的滋生和蔓延。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面对着多重文化背景:僵化、封闭的封建文化残余影响;良莠混杂的西方文化;儒、道、释等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色彩斑斓的社会文化在校园里产生强弱不均的影响。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流文化为校园主流文化,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坚持“三个面向”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既要坚持多样化,尽量满足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要突出主旋律,始终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主旋律”的思想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主旋律并不排斥多样性,恰恰相反,它需要追求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回顾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历史,我们有过许多痛苦的记忆。十年“文革”,校园死气沉沉,人们的爱好受到抑制,极“左”思想统治着人们的灵魂,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大学里毫无校园文化可言。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校园文化又迎来了繁荣的春天。但是,在多样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许多庸俗的、腐朽的、颓废的甚至于反动的文化也不断侵蚀着大学校园,占领了一部分校园文化市场,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于是,在表面的热闹中隐藏着心灵的空虚,在表层的欢悦中伴随着深层的腐朽,这绝不是我们所认同的多样性。因此,强调主旋律,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校园文化的方向,重视灵魂的塑造,重视文化素质的培育,而不是满足于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娱乐活动

三、追求高品位

在我国古典美学中,“品位”一直是核心范畴之一,其含义非常丰富。通俗的理解,“品位”就是指某个审美对象的格调的品级。大学是应该有品味的,大学的品位就是大学的格调品级。大学品位的高低是由大学师生的精神面貌、校园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所决定的。人们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的特征来识别大学所属的品位等级的。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品位,这不仅是由于学校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办学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示范功能。学校校园的魅力就在于它所体现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是属于高层次一类的。校园文化的高品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哲学文化(哲学方法、自然哲学、历史文化、伦理文化)、知识文化(学术文化)、审美文化。消遣性文化和通俗文化虽然也应该在高校校园里占一席之地,但不能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主导。在校园文化园地里,应该多一些“阳春白雪”,应大力倡导高品位、高格调、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前几年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了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所谓高雅文化就是高品位的文化。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崇尚科学的文化。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是大学校园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对科学的崇尚应该是校园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而,校园学术科技活动是高品位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营造科技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科技意识。通过经常举办科技文化节、计算机设计大赛、学生科技成果展、学术报告会、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片展播等活动,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使诸如“法轮功”邪教思想和其他迷信思想没有市场。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学术活动的组织机构和活动机制,要以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为载体,积极扶持学生科技社团和科技兴趣小组的发展,使之成为学生课余科技学术活动的支柱。为了使学生科技学术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科技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技学术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成才意识。

四、坚持群众性

校园文化是群众性文化。构成校园整体的所有成员,都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等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以群体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不能吸引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那么我们所倡导的校园主流文化就建立不起来。当然,校园文化现象照样存在,但那是在非组织群体中形成的自发的校园亚文化、反文化,是与校园主流文化精神不完全一致甚至相背离的文化现象。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

坚持群众性原则,还要避免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文化的狭隘观念。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圈子里的事情,也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我们要特别重视通过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引导校园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作为德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校园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它拓展了德育内容,也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改革的契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此为指针,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强调政治性,突出主旋律,追求高品位,坚持群众性”的原则,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