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研究的基础

教师研究的基础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教师合作研究探讨的集体备课应该成为也正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通过实例等大力宣传,明确集体备课是今后的大方向和主要趋势,更新并改变全体教师的观念和认识。规范集体备课制度管理,确保备课的实效性,是达成集体备课目标的保证。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形成集体备课习惯。有了检查做保障,各组的集体研讨才能有序进行。对教师教案的修改和再创造情况作进一步调查,以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基础——集体备课

对一所学校来说,集体备课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新课程也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进行合作探究,以便发挥集团整体的最大优势,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合作研究探讨的集体备课应该成为也正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学校要反复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交流集体备课后的感受。通过实例等大力宣传,明确集体备课是今后的大方向和主要趋势,更新并改变全体教师的观念和认识。

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为更深广的内容,包含有开学初的整体规划、期末的总结提升、学生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的研讨等。而教学内容的研讨,也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备课,还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可能称之为“教学设计”更为准确。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原有的观念和实践更加科学和完善,促进教师的发展。

学校集体备课制度中,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已经较完善,也要让备课评价、备课管理紧跟而上,同时领导要参与到集体备课过程中。评价考核教师时,重评过程,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个人备课是前提基础,集体备课是总结提升,两者应和谐共生。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可操作性和实在性,帮助老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并使问题的研讨向深层次发展。

规范集体备课制度管理,确保备课的实效性,是达成集体备课目标的保证。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形成集体备课习惯。备课有五步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和课后反思。教学完每节课,应进行交流,交流上课的体会;进行反思,反思课堂的优点和不足。做到一课一反思,常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从而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同时,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各自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研讨前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年级的考核。有了检查做保障,各组的集体研讨才能有序进行。

在抓好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学校要通过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一步落实备课效果。要求年级领导每周不定期听2至3节课,听后抽查教案。对教师教案的修改和再创造情况作进一步调查,以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备课最重要的是备教学理念、备方法、备学生。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在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今天,教师应对所教学科的课程定位了如指掌,还应对所教学科的课程理念了如指掌。教师勤于钻教材,精心准备,查阅资料,边实践边总结,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做到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再者是关爱学生,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学习需求、学习方式,让教材、教法适应学生,让教学走进生活。

总之,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落实一个“研”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