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几个案例与分析

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几个案例与分析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证明,凡是被老师多次鼓励的学生大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许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吧。这便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和管理课堂的时候,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教师有了这种心理期望就会因而产生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感上的支持,这样会造成良好的气氛。

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几个案例与分析

程 锦

案例1: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尖子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忽视甚至不顾及差生的感受,有一天,一个学生对我的这种态度有了反映,给我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老师您好!我知道我是您心目中的差生,您上课从未叫我回答问题,我上您的每一节课都在认真听讲,多么盼望您能点我的名让我回答问题,可是您的目光从来没有落到我身上,每上完您的课,我心里酸酸的,难过极了。我知道自己笨,接受能力差,成绩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需要理解,需要关爱和鼓励,老师,我真的希望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看完这封信,我深有感触也很愧疚。我这种做法违背了平等的育人原则。其实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在课堂里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机会都是均等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会严重伤害某些学生的自尊心,将学生转变与发展的可能和空间毁灭了,这样,学生有可能放弃自己,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案例2:在批改作业或检查笔头学习任务时,我有一种习惯总是在一些学生作业中写一些激励的语言,有时是一两个句子,有时是一个短语,有时用英文有时用中文,如“你很会思考”,“你真会读书”,“我认为你就是高考希望之星”等。结果证明,凡是被老师多次鼓励的学生大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许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吧。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夫狄罗雕像变成了“美少女”。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希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她)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这便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和管理课堂的时候,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教师有了这种心理期望就会因而产生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感上的支持,这样会造成良好的气氛。

案例3:作为班主任,排座位是难题之一。以前我总是把成绩好的,老师较喜欢的学生安排在教室较前的位置,如第二第三排,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这种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排座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他爱“好”学生,他疏远“问题学生”,他不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困生的身上,在必要的时候,可能要抛弃这些学生。

座位安排是一个形式问题,但它有丰富的内涵,排座位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座位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将直接决定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决定着教育教学的好坏,对于打造良好班风班貌,促成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后来我排座位注意人性化、科学化。一是把性格文静、内向的和好动或顽皮的搭配着坐,做到“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保证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免得“动”与“动”强强联手,“健谈”又“好动”且不愿学习的学生坐在一起就会形成气候,使班级纪律大打折扣,全面降价;二是男女放在一起坐,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尤其是男生在女生面前很爱面子,这样安排能在无形中激励学生好学上进,事事抢先;三是强弱同桌坐,以强带弱,在每个班里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有行为习惯好的,也有行为习惯差的,对于后进生不能把他们编排在教室的边缘冷落地带,或在后排将他们打入冷宫。把他们安排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范围内,同时给他们搭配成绩好、行为习惯好、控制能力强的学生。这样的座位安排可以造成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感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还在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同时,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提高,从而产生与集体同进步的积极进取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