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妙利用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巧妙利用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是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主要学科,其中的很多内容对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中,分散着许多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点”。在这些“点”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依托语文学科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汪华玲[1]

摘 要: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发挥,在教学中适时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教育;教学方法

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让成人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新时期的小学生,每天在和成人相处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竞争力与压力的感染,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是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主要学科,其中的很多内容对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一、丰富的文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大量素材

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中,分散着许多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点”。在这些“点”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对教科书中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点的课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认识自己和他人、感悟美好、珍惜生活、绽放生命四个维度进行分类,把它作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避免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见表1)

实际上,翻阅我们的教材,入选的每一篇课文都较明显且不同程度地含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与思考,处处都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只不过在我们所梳理的课文中表现更突出罢了。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我们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这等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顺利建构起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从而有效而又有目的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表1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点的课文梳理

二、健康快乐的课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契机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主要阵地。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丰富的文本,品味精妙的语言,常常会感到无比快乐。但是,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感知和思维等方面都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善于调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发表意见,让学生在节奏鲜明、气氛和谐的课堂中学习,激发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引导下,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契机。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对话朗读:夏夜的公园静悄悄的,美丽的睡莲姑姑闭上眼睛刚要休息,蜻蜓正躺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做着好梦呢。夏夜好美呀!(板书:夏夜)在这美好的夏夜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情,师:小蚂蚁怎么啦?(出示图片——它掉进池塘里了)如果你是小蚂蚁,会怎么想?(学生说感受)

师:看来,小蚂蚁是既担心又着急。谁能把小蚂蚁的心情读出来呢?(学生互评、再次体会心情和朗读)(教师提示:先让学生通过看图,再感受夏夜景色美,通过体验小蚂蚁焦急的心情来读懂和读好课文。)师:小蚂蚁掉进池塘里去了,哪些朋友会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它?(贴“小蚂蚁”图片,据学生回答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并配图片)师:它们在说什么呢?是怎么说的?(教师相机引出科学知识——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萤火虫被称为“夏夜的小灯”,科学家们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现在的日光灯。学生练读,评议,男女生赛读)师:当小蚂蚁安全地回到家后,它又说了些什么?蜻蜓和萤火虫它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这样的课堂角色扮演式的朗读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也能够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朋友的力量,体会友谊的珍贵,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营造出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常常就会捕捉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把心理健康教育不露痕迹地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去。

三、巧妙利用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或是向学生展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兰兰过桥》时,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让孩子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师:请你来找找,爷爷带着兰兰看的第一座潜水桥与平常我们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这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平常我们看到的桥都在水面上。

(师板书:在水里)

生:这座桥像房子一样,而且很长很长。

师:这有什么好处呢?

生:像房子一样四周都有墙,上面也有房顶,水就不会冲进潜水桥里面,要不然汽车在桥上就像泡在水里,开不了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设计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找到桥的哪些特点呢?

生:这座桥是用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师:一般的结实吗?

生:特别结实。师: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它如果不结实,万一有很大的鱼撞到了它,它就会倒了……

这段师生对话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孩子们建立活跃的课堂环境。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桥梁的知识,利用孩子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宽度。

四、适当引用课外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课外相关的知识来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为你骄傲》的时候,我们可以就诚信方面适当引用一下课外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来对孩子们进行诚实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人格优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很多方面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听、说、读、写等。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和教学中细微的变化,做个“有心人”,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活,养成爱学、乐学、善学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为将来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孝英.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8).

[2]李燕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的教育[J].金色年华,2010(9).

[3]刘想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

【注释】

[1]汪华玲,重庆市南岸区上浩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