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及障碍

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及障碍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择业的期望值是指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目前,收入、待遇已经成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而使人失去应有心理平衡的结果。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只相信“关系”、“面子”,只相信别人。

第一节 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及障碍

一、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

在择业阶段,学生的择业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般都要经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同,择业意向和目标不同,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不同,在择业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择业心理。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期望值过高

择业的期望值是指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青年时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幻想的时期,“让理想给我插上翅膀,让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们的真实心态。经过紧张而丰富的学校生活,他们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面对五彩斑斓的社会,他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由于他们对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适宜的工作也没有认真思考,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整体设计,因此,他们的理想往往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择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多数毕业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涉外单位,有的为了追求高薪高待遇甚至不惜放弃专业。那些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和农村,虽然急需毕业生,但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去,而大城市所谓的好单位,经过几年的连续补充,除少数专业外,对毕业生已不再急需。这一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2.重视第一次就业

许多学生非常重视第一次择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如果选个好单位则前途一片光明,选个差单位则前途一片黑暗。他们看不到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看不到人才流动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3.择业中过于求全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是选择和被选择的关系,就业机会很多,各种选择各有千秋。有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尽善尽美,求全责备,对选择单位的标准过高,对用人单位的条件反复比较,犹豫不决,往往错失良机。签约之后,遇到新的单位又容易后悔,心理处于矛盾之中。

4.择业时盲目冲动

择业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有许多问题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然而,许多毕业生对择业问题缺乏研究和准备,匆忙进入择业阶段,不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不考虑自身的特点、特长和优势,在择业时“跟着感觉走”。有的毕业生存在从众心理,“结伴同行,一起闯天下”,忽视个人的差异,择业往往具有盲目性,一些人工作以后才发现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相去甚远,悔之晚矣。

5.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目前,收入、待遇已经成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个单位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许多毕业生不管单位是否需要他所学的专业,争先投递简历。如果被录用了则欣喜若狂,并不去认真考虑工作以后能否发挥作用,是否有职业发展机会,好像只要选择了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就业就成功了。

6.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在择业阶段,学生经受的考验和磨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将面对的不再是熟悉的校园、亲切的师长和同学,而是一个陌生的社会,一个不同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社会,那里既有热情的欢迎,也有冷漠的拒绝。由于他们年纪轻,社会阅历浅,经历的磨难少,缺乏把握自我、调整自我的能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烦躁苦闷,尤其在遇到不公正的情况时,不能冷静地、理智地对待社会现实,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从而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影响顺利择业。

二、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

毕业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强,加之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学生的择业心理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消极行为倾向。

1.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而使人失去应有心理平衡的结果。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其需要调适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赖心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出门靠朋友”的陈旧观念。市场经济大潮下,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部分毕业生当中确实很有市场。这些毕业生往往放弃了主动择业的机会,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了老师、家长或亲友,自己不主动去选择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放弃了竞争,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其产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差的不良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依赖心理,实质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形式。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只相信“关系”、“面子”,只相信别人。要克服依赖思想,关键就是要加强自我意识。加强自我意识首先就是要树立独自处理事情的信心和决心,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即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然后再多看看有关应聘技巧方面的书籍,增强自信度和踏实感。遇到困难时,也要与人交流,可以采纳别人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2)虚荣心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不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种好的心愿。但如果不顾各种条件,只是因为人家分配去了北京,我就非得去广州,否则就没有“面子”等。以这种心理来指导择业,就必然要失败。虚荣心理还经常表现为: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或者只图金钱,只图实惠,只要挣钱多,什么单位都行;或者只考虑区域,考虑工作地点,追求舒适工作环境,不愿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等等。

徒慕虚荣,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水平,其结果要么是脱离现实,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要么是侥幸进去以后,难以适应,致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最终遭到淘汰。

(3)虚幻型企盼心理。虚幻型企盼心理更多表现为幻想心理,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在择业中,有些学生渴望竞争,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单位和职业,但由于害怕面对屡受挫折后严酷的竞争结果,从而采取一种逃避态度。他们往往幻想不参与竞争,“天上掉下馅饼”,就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更有甚者,陷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深渊,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慧眼识金”等。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不思进取,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恍恍惚惚,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4)自卑心理。自卑是毕业生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的择业心理。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上的态度体验。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和评价,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轻视自己。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去竞争。如部分毕业生学业成绩平平,能力又一般,所学专业又非热门,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毕业生自卑,不敢主动去面对竞争。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性格内向的毕业生尤为突出。

在屡遭挫折之后,一些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卑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降格选择单位,阻碍毕业生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出现精神不振、沮丧、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这样可能导致自卑型人格。

(5)焦虑心理。焦虑是由于个人应付环境无把握所引发的、感受到某种威胁的复杂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以及某些生理反应。轻度的焦虑,人皆有之,是正常的;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可以极大地调动人的潜能,对工作、学习、生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度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学习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在择业阶段,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是由学生就业相关的因素引发的对个体就业前景无把握的一种内心不安的状态。而对人生重大转折的就业,不少学生因心理素质不良、工作单位迟迟未落实、竞争激烈等原因引发择业性焦虑。这种焦虑,使毕业生在择业阶段精神负担过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安、委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疲于应付;生活中意志消沉、食不甘味。有些学生在屡遭挫折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起择业就心情紧张。

择业性焦虑主要有三种:

①社会适应性焦虑。这类学生面对即将进入社会,心中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处理与他人特别是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不知怎样安排个人的生活,并且时时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能胜任新的工作。随着毕业离校的临近,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感,严重的甚至引发失眠神经衰弱等。社会适应性焦虑一般与学生独立能力不强或专业技能不佳有关。

②单位不确定引发的焦虑。一般来讲,从与就业单位见面到正式毕业派遣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不少学生总认为夜长梦多,担心找好的单位又中途出问题,心中总是希望用人单位早发公函。特别是在等待过程中又怕别人知道,便守口如瓶。当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又信以为真,以为其他人又去面试了,心中不安。除了等待焦虑外,更容易引发焦虑的是迟迟找不到工作单位的同学,看着其他热门专业的同学工作都有着落了,自己往哪里去仍是未知数,更是焦急。

③单位选择带来的焦虑。有的同学由于自身素质好、能力强、专业俏,可供自己选择的用人单位很多。而每一个单位都各有利弊,自己很难取舍,从而引发的焦虑。是到一个工资水平不高、但环境稳定的政府机关,还是到工资水平高、但竞争激烈、环境不安稳的企业;到大城市找个一般的单位,还是到城镇找一个前景好的单位。这些很难让同学下定决心。

(6)怯懦。怯懦是一种胆怯、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于怯弱,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有的在与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辛辛苦苦准备的“台词”,一急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害怕说错话,影响自己的形象,结果适得其反,以至于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在用人单位面前畏畏缩缩,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自我推销中败下阵来。怯懦心理多见于一些性格内向的毕业生和女学生。

(7)自负。自负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分析脱离客观实际而作出的一种错误判断。过高地估计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竞争中的地位,表现为洋洋自得、盛气凌人。这种心理往往存在于部分条件优越的毕业生当中。如做过学生干部、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甚至家庭条件优越、个人长相都可能成为诱发自负心理的一种动因。自信有活力,并非坏事,但是缺乏自知之明、自视清高的毕业生显然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8)冷漠。当一些学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懒,一切由天。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懒得去理、消极避世。出现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极不协调。

2.消极行为倾向

由于各种择业心理障碍的作用,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行为倾向,甚至出现问题行为,影响了顺利就业。

(1)弄虚作假。个别同学为了能进一个自己满意的单位,弄虚作假,欺骗用人单位,修改成绩,伪造证书,用人单位防不胜防。一旦被发现,不但毁掉自己的发展前途,而且毁掉学校的声誉。

(2)盲目从众。从众行为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的与众一致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之为从众行为。在学生择业时,常常表现为从众行为:在热门招聘单位摊位前,人头簇拥,以致于出现招聘单位收接自荐表应接不暇的现象,以致有的同学因此而错过了其他的本属于自己的求职机会,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处境。

(3)定位不准。每个毕业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既有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等自身的差异,又有专业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使毕业生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少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承认这种差异或者不愿意认识这种差异,结果造成个人特征与职业要求的错位。比如,内向型的人选择市场营销工作,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选择操作技术性工作等。

(4)乱投关系。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择业能力、技巧上,而是把希望寄托于跑关系、走后门上,达到目的则欣喜若狂,达不到目的则灰心丧气。目前,毕业生招聘工作中确实存在不正之风,这是因为我国尚未完全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竞争机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用人机制的完善,毕业生要取得就业的成功必须得靠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靠关系。

(5)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适应不良的行为。在择业阶段,一些毕业生因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或遭受较大的挫折之后,又加之平时缺乏应有的品德与良好的个性修养,就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常见的有损坏东西、对抗、打击报复、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酗酒、乱砸乱打等。在遭受挫折以后的不良的、过度的宣泄和反应,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导致违法乱纪行为。周一超的悲剧,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市的劳动人事局的办公室,公务员们正紧张地忙碌着。

“咚咚咚……”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

“请进。”办公室中的公务员管理科李科长说。

门开了,一个满脸怒气的男同学推门走了进来。“李科长,我想了解一下今年招聘公务员的录取情况。”

“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我叫周一超。”

“好,请等一下,我给你查一下。”

李科长翻开一本名册,看了一下,然后对这位同学说:“对不起,这次你没有被录取。”听到这个消息,周一超稍微楞了一下,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沉默着,半天才问出来:“为什么?”

“为什么?国家招聘公务员是有条件的,你不符合招聘条件。”

“我的考试成绩并不差,为什么不录取我!”周一超大声嚷道。

李科长又看了一下那本名册:“你的成绩确实不错。这次参加考试的一共是157人,经过笔试、面试,最后剩下13名同学参加体检。你的笔试成绩是第4名,综合成绩是第8名,我们准备招聘9名公务员。本来,你是很有希望的,但是你的体检不合格,你在体检中被查出有乙肝。我们的招聘过程是透明的,根据国家公务员招考条例,我们没有录用你。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当公务员,还可以干别的工作。”

周一超又问了一句:“你们这次招聘的名单已经定了吗?”

“这次招聘的名单已经确定了。”周一超听了李科长这句话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周一超从劳动人事局的办公室出来后,一股怒气充满胸膛:“哼,什么体检不合格,一定是他们做了手脚!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公务员,为了参加考试,我吃了多少苦。当我知道自己考得还不错,挺有把握的时候,我把这个好消息第一个就告诉了女朋友小霞,当时她多高兴阿。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结果,现在我的一切都让他们毁了。哼!你们毁了我,我也不让你们好活!他越想越生气,他的眼泪流了下来,他走进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洗去了眼泪。这时,洗手间的镜子里照出的周一超已经不是平时那个温文尔雅的周一超,镜里出现的是一个魔鬼,只见他阴森着脸,目光凶狠,嘴角挂着一丝狰狞的、轻蔑的冷笑。他恶狠狠地咬紧牙关,从随身携带的黑皮包中拿出了一把寒光闪闪的水果刀。他转身返回了劳动人事局的办公室。他一把推开门进去,屋里的两名科长不由一愣。

“你……”李科长的话还没有说完,周一超已经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样,猛地扑了过来。他眼露凶光、满脸杀气,他举刀刺向李科长,李科长往门口退去,但是周一超追过来,一刀刺了下去,两人激烈地搏斗起来。刘科长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看见同事危险,立刻不顾安危地过来制止。

周一超丢下李科长,又举刀向着刘科长刺了过来,一刀、二刀、三刀……失去理智的周一超竟然连刺了十几刀。李科长趁机跑到楼道里大声呼救,又赶紧回去救援刘科长。这时的周一超就像一个疯子,杀红了眼,像打架打疯了的牯牛在找它的角斗对象一样,吼叫着在刘科长和李科长的身上乱刺乱扎。一群人冲了进来,大家不顾周一超的刀,扑上去制服了他。

血淋淋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大家赶紧把受伤的两位科长送往医院。刘科长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李科长身中7刀,经抢救后脱离了危险。

这本来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周一超行凶被刑事拘留。在拘留所里,周一超也冷静下来,想起4年的大学生活,他也许后悔,也许觉得不值,他也许想起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是一名工人,一个单身女人把自己养大,该是多么的不容易。从小到大,母亲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艰辛,如今自己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可以工作挣钱了,可以让母亲生活过得好一些,然而,自己留给母亲的却是更大的痛苦。

不管他在拘留所怎样想,怎样后悔,都已经晚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一悲剧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急需加强人生观和就业观教育,急需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