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课时计划的设计

物理教学课时计划的设计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理教学设计落实到每一节课,就是要研制课时计划。课时计划通常也称教案或学案。一般不把教学目标写成“通过某某教学后,学生能理解物理规律”、“通过某某教学后,学生能分析和解决某某问题”等等。根据简洁性原则,尽可能剔除“通过某某教学后”等多余的用语。设计物理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的理念与思想。

第二节 物理教学课时计划的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落实到每一节课,就是要研制课时计划。课时计划通常也称教案或学案。物理教学课时计划的设计,要在学前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要素。它一般由“学前分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编订方案”、“方案的评价与修订”等步骤组成。

一、学前分析

在教学设计时,学前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特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等活动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学前分析对完善教学设计以及完成教学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全面深入的学前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进程,以保证教学活动在一个符合学生水平的基础上顺利展开。学前分析也有助于教师甄别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全面深入的学前分析有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起点行为和新的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全面深入的学前分析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课的组织形式和知识的深广度,正确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进行学前分析的基础上的,学前分析准备得越充分越有利于良好的教学设计。

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主要是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等情况,它们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究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设计等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学生的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进行新的探究学习活动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既是新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起点。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或部分了解预期教学目标所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情绪与态度。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对学生特征的分析还包括对学生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年级、认知成熟度、智力才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因素。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适合不同性质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风格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的分析是在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教科书相应的章节,关于如何进行教材分析的问题,本书第五章第二节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然后,明确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其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学习任务既是对学习内容的描述,也是对学习成果和过程的描述。学习任务分析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分析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态度的状态和教学内容,正确认识经过教学后学生预期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通过教学后,学生须掌握哪些物理知识和技能,要学会哪些过程与方法,要有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二是分析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需要怎么样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来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并分析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等。三是分析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需要怎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这就要教师思考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选择教学组织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如何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等。

二、制定教学目标

在学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描述了经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行为变化。学习成果是学生经过教学后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取得的成果。教学目标应当用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表述,这样两者是一致的。假如教学目标不是用学习成果来表述,如“向学生阐明欧姆定律”的教学目标是用教师教的行为来表述的,教师阐明了欧姆定律,则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显然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不一致的。

一般而言,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

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向学生阐明物理规律”或“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等等。因为它们只是阐明了教师教的活动,而未能表述出完成教学后学生发生的学业变化。学生作为主语是正确制定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由于主语的显见性,它一般都省略。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可能简洁。一般不把教学目标写成“通过某某教学后,学生能理解物理规律”、“通过某某教学后,学生能分析和解决某某问题”等等。根据简洁性原则,尽可能剔除“通过某某教学后”等多余的用语。当然有必要指明特定的教学活动的,则可以在目标中保留,如“通过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过程,明确科学是不同观点争鸣的过程”。

教学目标有多维度和层次性。一方面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每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渐增的层次性。

例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课时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选择教学策略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就成了教学设计的中心问题。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益与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举措、方法或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执行或操作的措施、方法或方案,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性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设计物理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的理念与思想。一般而言,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优化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设计。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时,要研究“怎么样根据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怎么样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何把教学情境与学生的需求建立联系”、“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如何安排”、“在创设教学情境中,问题怎么样来提出”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学情境。

在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多创设一种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有些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由教师和教科书提出的,虽然其中不乏关于问题背景的介绍,但很少有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构思问题的机会。”(2)事实上,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不但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动力,而且能养成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培养起科学怀疑和批判的思维能力。

(二)呈现学习内容

在设计“学习内容的呈现”时,要研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如何呈现学习内容为最佳”、“先整体呈现内容(如提供先行组织者后呈现各部分内容)还是先呈现各部分内容后作整体归纳”、“是教师呈现内容为主还是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内容为主”、“呈现的概念、规律、原理的形式和释义如何进行”、“教学的原型和事例如何呈现”、“板书和板画如何布局和书写”、“用怎样的手段呈现学习内容”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有助于高效学习的呈现内容策略。

在设计“呈现学习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接受性呈现方式和探究性呈现方式相统一的做法。接受性的呈现可以让学生直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师或其他手段呈现的知识,强调现存知识的掌握的效率;而探究性的呈现则注重学生自主地去探索,一般不事先呈现知识,学生必须先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的学科,在设计呈现学习内容时,应加强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三)优化学习过程

在设计“优化学习过程”时,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确定自我的学习目标”、“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进行检测与评估”、“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记忆、信息加工、整合知识、组织信息”、“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出优化学习过程的策略。

现代教学倡导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为主转向学生主动建构为主。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一种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优化学习过程时,要尽可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体建构,要着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评估教学有效性

在设计“评估教学有效性”时,要研究“经过教学如何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选择哪些手段和形式来检测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如何来评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何来评估”、“如何提供练习进行反馈”、“如何根据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纠正和补救”、“提供怎么样形式的练习(如集中练习、分散练习、强化练习、变式练习)”、“练习的量和难度如何为最佳”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评估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设计“评估教学有效性”时,要设计出能评估经过教学活动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设计一些过程性的或非正式的评价方法,以诊断教学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四、教学设计的评价

经过学前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之后,就可以编制教学的初案。那么,这个初案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初案的预设是否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合理?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是否有效?要检验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教学设计的初步方案进行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优点与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的信息对其不断修正、加以完善。

表9-1-1是一个用以评估教学设计的方案,它主要从“学前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设计特色”等方面来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表9-1-1 物理教学设计评价

img95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评价主要形式是形成性评价。它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或编写出初步方案后,对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或者在设计成果推广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教学系统的试用效果,获知其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等。如有不足之处,则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在设计完成后或者是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的成果可做出较全面的、综合的总结和评定,也是整体、全面地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的评定。

五、物理教学课时计划的格式

课时方案的形式不拘一格,一般要求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内容可以详略不一。新教师可以写得详尽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得简略一点。一般说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授课课题。要写出课题、教科书名、章、节及页码。

②授课对象与时间(年级、班级、时间)。

③课型与学时。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根据中学教学的习惯,一般按新课(概念、规律的教学)、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研究性学习课等来分类;也可以按探究课、讲授课、实验课、练习课、复习课等来分类。

④教学目标。要在学前分析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⑤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⑥教学用具。教具、学具、模型、图表、实验器材、仪器、课件等教学工具。

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安排、主要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小结、作业等。教学过程要写具体,若不写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举一例说明自由落体的运动”、“用欧姆定律解一道题目”等等,由于没有具体事例和数据,到课上临时再想,就可能出现举例不当、科学性出错的情况。

⑧板书的设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习内容的整体和主线,明确重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好板书。板书的内容设计要准确、简洁、完整;形式要适当和巧妙;版面要根据黑板的长度、宽度和板书内容的多少,设计出具有整体美观效果的板书。

⑨备注。本栏可以作为教学后记,写出教学实施情况、学生反映、经验和教训以及本课改进的设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