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据结构化的教学单元设计组织课时教学

依据结构化的教学单元设计组织课时教学

时间:2022-1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化的教学单元多数需要若干课时才能完成。上述课时设计秉承了结构化教学单元的建构思路,以探究“溶于水中的盐能否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得到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如何”为主题,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下的探究和实验验证获得问题的答案,经过探究结果的表达、整理和抽象,达成了盐的水解的学习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课时教学设计,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结构化的教学单元多数需要若干课时才能完成。怎样通过各课时的课堂教学,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单元的整体框架中对课时教学做精心的设计。

从化学课堂教学的课时设计和组织的结构看,可以有两种基本结构:

• 教学目标设定和呈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测评;

• 学习主题的确定和呈现—探究活动(或其他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探究结果(学习成果)表达。

两种课时教学设计,都要按照单元结构的思路,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种设计,以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内容中知识技能的学习分量大,较易落实的还是知识、技能的习得,要防止回到知识技能教学的老路上。后一种设计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倡导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有利于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后一种设计要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调控,防止形式主义。

[案例4-6] “盐的水解反应”课时设计

[问题情景] 我们已经知道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纯水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很小,而且大小相等,因此纯水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是中性的。我们也知道,电离平衡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如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会微弱地向电离方向移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会略微增大。 如果往水中分别溶解一些酸、碱、盐(正盐),水的电离平衡是否会受到影响?溶液还会是呈中性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略)

[推断和假设 ]通过讨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依据电离平衡移动的原理,水中溶入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由于溶入的酸(或碱)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水溶液呈酸(或碱)性。溶入盐,盐电离出的离子若能和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使得到的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所做的推断?

[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分别在水中加入少量醋酸溶液、NaOH溶液,加入少量NaCl、NaAc、NH4Cl晶体,振荡溶解后,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验证推论,并尝试做解释。

[师生对话、小结]实验事实证明在纯水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溶液,虽然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但溶液中由于加入的酸(或碱)提供了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成为酸(或碱)溶液,呈酸(或碱)性。溶解的盐中若含有可以和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酸(或弱碱)分子(如HAc、NH3·H2O)的离子,则会加剧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或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弱碱(或弱酸)性。水中溶入NaAc,发生的反应可以用如下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这种反应称为盐的水解反应。

教师说明盐的水解反应的本质,总结归纳盐的水解的概念)

[问题]依据盐的水解反应发生的本质原因,请预测下列盐溶于水中能否发生水解:KNO3、Na2CO3、Al2(SO4)3,而后用实验检验你的推断,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反应。

[实验与练习](略)

[问题] 依据以上的讨论,请你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具有什么样组成的盐可以发生水解,这些盐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什么?什么样的盐不发生水解,原因是什么?对比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相应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否判断中和反应和盐的水解反应的关系?酸碱中和反应是否都是能进行到底的不可逆反应?

[讨论与小结](略)

上述课时设计秉承了结构化教学单元的建构思路,以探究“溶于水中的盐能否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得到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如何”为主题,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下的探究和实验验证获得问题的答案,经过探究结果的表达、整理和抽象,达成了盐的水解的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课时教学设计,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然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设计和支持,需要教师发挥协同学习作用。教师在结构化的教学单元、教学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学情(学习基础、学力水平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观察、聆听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对话、指导、答疑过程中发挥教师教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主体作用并不矛盾,是相互作用、交互推进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学习、一起探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交流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