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使用语言暴力

不要使用语言暴力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要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这样说:来自教师的“语言暴力”已经引起了名古屋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重视。前不久,他们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72%被调查初中生表示,老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报告进一步指出,小学生们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伤自尊”、“害怕老师”等。语言暴力和正常的语言警示只是一念之间。

img31 不要使用语言暴力

东京大学曾对某中学对亲子语言沟通方式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96%的父母喜欢用“不许”、“不要”等语句来指使孩子的行为;91%的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唠叨、指责”。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对孩子的惩戒,一定要掌握好度,切记不要用语言去伤害孩子。”

一个4岁女孩每天在梦里都会拼命地抓自己的头发,母亲以为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经过询问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这位母亲发脾气时总对孩子说“我真想把你的头发抓下来”,孩子由于受到过度的恐吓,所以,梦中才会出现抓头发的现象……

在生活中,当孩子在学校犯错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往往回家后还要受到父母的二次“审问”。但是,如果父母说,“没关系,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孩子一定对父母心存感激,并努力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再次批评孩子的话,只会引起不良后果,影响孩子的成长。

有些父母或许就有这种不很愉快的体验:想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偏不去做,甚至故意唱“反调”。昔日那个乖巧、听话、可爱的小小孩儿,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是比较任性、固执。尽管为人父母的我们,耐着性子、压住火气对其轻言细语的进行劝慰,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奈中怒火膨胀,尖刻、严厉、不管深浅的怒骂随口而出,骂也骂了,气也出了,被唾沫星子炸的晕头转向的孩子,沉稳了不长时间,就又恢复了原样。甚至会有些孩子变本加厉,变的越发难于教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度使用了“语言暴力!”

父母要保持时刻的清醒:孩子不是出气筒,不要轻易使用语言暴力。

加藤妈妈因为近来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一次孩子不小心摔碎了一只碗,结果劈头盖脸就大骂一通,以至于孩子至今都不肯与她说话。加藤妈妈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至今未得到孩子的谅解。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因为一点小错误就被父母痛斥,最直接的后果是对家长产生回避甚至厌恶的情绪。哀莫大于心死!孩子的心理防线实在太脆弱。父母要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这样说:

“你真是没用的东西。”

“你真让人烦死了!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别忘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我对你说过多次,不要乱跑!”

“为什么你不像小明那样听话?”

“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你从不听我讲的话。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

“你要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玩具。”

“像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也只能是人渣,要是我早就跳楼自杀了!”

“你看××多好,爸爸妈妈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感到羞耻!”

语言暴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并影响深远。

来自教师的“语言暴力”已经引起了名古屋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重视。前不久,他们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72%被调查初中生表示,老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报告进一步指出,小学生们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伤自尊”、“害怕老师”等。初中生则认为“很伤自尊”甚至想“自残、自杀”。

“相比于身体上遭受的暴力,来自语言心理上的暴力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后果更为严重。身体上的侵害是外表伤情,而语言心理上的侵害则是‘内伤’,它影响的时间更长,后果一般也更严重。”东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森口舞治副主任分析说。

名古屋大学心理学专家认为,“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语言暴力和正常的语言警示只是一念之间。严厉的话语,决不能触及孩子的人格,更不能常用和滥用。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家长往往不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忘记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所思所想,不经意间,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看待孩子的成长,逐渐使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过激的语言不尊重孩子,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导致孩子情绪不佳,上学读书充满了挫败感,有意做出不良行为(进行挑衅或报复)→语言暴力升级和滥用→孩子出现自暴自弃心理,做出更加不良的行为或家庭教育失控。

为了避免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给广大的家长提供以下建议:

1.要注意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其理解能力、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应随之调整,多用鼓励和赏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属于哪类气质,因人而异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时势调整教育方法,不要与其他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攀比,一味将自己设定的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既可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心理沟通上的矛盾,也不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致。

3.教育孩子,夫妻之间要默契配合。现实中,多数母亲教育孩子时,火气上来不容许别人插话,一个无休止的发泄,一个旁观或避而远之或百般保护或幸灾乐祸,语言暴力逐渐升级,使家庭教育处在尴尬的境地。

4.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对话,自由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为相互尊重,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沟通,则是教育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