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的心理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的,孩子的任性和叛逆是现在许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其实,当孩子从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渴望独立的信号。为了使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朋友为孩子找来了三位辅导老师,分别对孩子的“语数外”进行课外辅导。

第一章 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的心理

“叛逆”是渴望独立的信号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是的,孩子的任性和叛逆是现在许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当孩子从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渴望独立的信号。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话语“惟言是听”,而是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时候,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及时沟通,及时了解,仍然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就很容易使孩子听不进去,也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矛盾不断升级,变成和父母对着干了。

前不久,一位在北大中文系当教授的朋友和我聊起了他家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今年刚满17岁,正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为了使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朋友为孩子找来了三位辅导老师,分别对孩子的“语数外”进行课外辅导。谁知,孩子根本不听话。每当辅导老师登门授课时,他家的孩子对辅导老师爱理不理的,有时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跑到外面上网去了。弄得登门的辅导老师来过几次后,就再也不愿意来了。眼看高考即将临近了,朋友便来找我和他家的孩子谈心。下面就是我和他家孩子的对话:

“你能理解父母为你请辅导老师的用心吗?”

“这还用说吗?当然理解,只是不想说出来而已!”

“那你为什么对辅导老师这么冷淡呢?”

“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干嘛还要把我当作小孩子一样呢!”

面对这位孩子的回答,我无言以对。

是的,朋友的孩子已经17岁了,虽然不是特别的成熟,可他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了,如果做家长的还把他当成一个需要随时呵护的人,那么,孩子肯定受不了。她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应该说,我是在把她纳入自己所设计好的轨道。

因此,我为她请了手风琴教师、美术教师,我爱人亲自担任围棋教师。每天要画一幅画,要练习两至三个小时的手风琴,一个星期下三盘棋,这样的安排在我看来合情合理,可是女儿的行为却让我寒心,她马马虎虎地拉些简单的曲子,一幅画简简单单,潦草了事。

当我提出质疑和批评的时候,她却总会以“老师说要先练习这些简单的打好基础竹之类的话来反驳我,女儿不像男孩子那样和我吵架,可是她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却让我不知所措。女儿不再听我的安排了,我渐渐地感到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个乖乖女了,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现在有主见,有思想了,已经不再是一只温顺的小猫。她开始接触世界,而她此时所接受的教育足可以让她能够初步规划出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的个性,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因此,当我们的成人化的理念和要求与她的想法以及目标相逆时,便会产生碰撞。由朋友家的孩子,再想起我家的女儿。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历史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愿望都不能完成,因此,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我全心全力地想把别。

希望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听话,百依百顺,对于做父母的来说,自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急于在万事万物中寻找独立的方式,所以,常常会表现出一副和父母格格不入的姿态。父母说好的,他偏要说差,父母说差的,他偏要说好。

于是,“对抗竹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词,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久而久之,父母便觉得,这孩子太不听话了,简直没法交流。作为孩子呢?他们也想不通:我的父母,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呢?

在家庭生活中,作为父母,你也许不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如果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不理解孩子所处的生理周期,一味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便会产生强大的逆差。一方面,觉得辛辛苦苦苦地把孩子养到这么大,原指望孩了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茁壮成长,谁知,孩子一大,所有的计划都只能付之东流。另一方面,自己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自己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时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如果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别希望孩子百依百顺,做孩子的,也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说,我家的孩子,你要他读书,他就要上网;你要他干点家务活,他就要去外面打球;你如果多说了他几句,他就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烦啊!许多孩子则经常和他们的同龄人说,我妈太烦了,我想放松一下心情,在网上浏览一下新闻,我妈看见了,非说我不好好学习,总是强行将我的电脑关了;我想去外面和朋友打打球,可我妈非得要让我把家里收拾好了才能走。你看,同样的两件事,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心态却迥然各异。如果只听一家之言,他们所说的,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当你仔细地综合了双方的话语后,我们便会发现,这里面缺乏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和进步,不少家长提高了对孩子的期望值,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工作之余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教育事业,这都是很可喜的现象,是一种进步。但是教育思想的滞后又使得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的反叛与不屑感到束手无策或力不从心,而且越是那些执著地力图改变孩子的家长挫折感、失败感越强。因为在这些家长的潜意识中,自己总是对的,孩子总是错的,自己处处都是在为孩子着想,孩子却完全不懂父母的心。有的妈妈就很明确地说:“我不断地唠叨着他还不听呢,如果不说,这孩子不定成什么样呢!”而孩子却一点都不领情。

我有一个外甥,今年刚考上高中,前几天给我打电话,我嘱咐他:“上高中了,长大了,不要再让妈妈操心了,学习一定要自觉……”我话音未落,他抢着插了一句:“其实我妈她全是瞎操心,我根本不想听。”在孩子看来家长是在做无用功。刚开学上高一的思想品德课,说到成长的烦恼,没料到每个班都有多于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现在就有烦恼,而烦恼的内容基本上都集中在“家长唠叨”和“上中学不让看电视和玩电脑了”两个方面。可怕的是这才刚上高一,刚满15岁的孩子,就已经在拒绝家长的教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烦,家长怒,弄不好就两败俱伤。所以,与其跟孩子过不去,还不如好好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千万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对方。尽管孩子们有许多超前的行为让大人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但它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才是上上之策。

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心理的存在

对于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了。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俨然已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可是长大的少年,却让父母越来越操心。逃学、恋爱、打架、沉迷网络游戏……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

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他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

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了新年礼物……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是最为关键的…个阶段。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反,而觉得万分苦恼,生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一一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强权解决不了问题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我的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作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孩子明了家长的看法。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孩子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持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儿爬起来。

暂时放下了父母的角色,我们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许久以前我们孕育的生命,终于要脱离孕育者而长成一个“人”了,多给这一一个“人”信任与鼓励吧!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心态假期是家长和孩子相处比较多的时候,矛盾也往往最容易暴露。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经常上网上到三更半夜,不听父母的话,交流起来又特别困难,往往是不欢而散,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其实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带来的“果实”。作为家长如果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就不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即使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显然,许多父母都非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但面对自己相处多年的孩子,却突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合适,于是总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抱着这样的心理和自己的孩子交谈肯定不会是愉快的,这也就更加深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他们总觉得父母专制、唠叨、不了解自己,说什么都是白说。其实,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14岁至18岁的孩子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

我邻居有一个孩子叫小路,正在上初一的他非常喜欢摆弄计算机,父母则简单禁止他“玩电脑”,一味要求他放学回家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这种严厉的管束引起了小路的不满,既然父母在家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小路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

可见,叛逆心理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是最为集中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新科技、新潮流不断涌现。作为父母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而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使孩子的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前不久,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自己的房间门上面,气得他无话可说。

其实,孩子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为他们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第二是由于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不由自主地就想和父母对着干。

那么,面对叛逆心理特别严重的孩子,做父母的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

首先,要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变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坦然地去接受这种变化,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其次,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再次,在出现比较激烈的叛逆心理时,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去开导他们,也可以适省地请教心理专家,用理解的心态逐步解决问题。对于那些特别难驾驭的孩子来说,也不要惊慌,更不要愁眉不展,而要关心他们,观察他们。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你不妨试着去做,并逐渐跟他们交流经验,这种做法是先让他们跟你有共同语言,然后慢慢地引导他们到你的轨道上来。凡事都要找到可以肯定的东西,即使他某件事很不对,也要先绕过此事,对他们的一些比较好的事赞扬一番后,再绕到此事上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评说,只有从小事人手,才能深入浅出达到教育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