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意识形成的具体阶段

自我意识形成的具体阶段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婴幼儿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心理学家们通常把这个时期称之为生理自我阶段。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心理自我意识阶段。儿童在具体的活动中,在与小伙伴们的交往过程中积极地去发展自己的“自我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儿童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主体的人就必然涉及到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社会自我的初始阶段一般出现在学龄初期,学龄初期的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了加速发展的现象。

自我意识形成的具体阶段

从婴儿出生后的3个月开始,婴儿就对外部世界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够纯粹从情感方面对外界的事物作出一定的反应。从8个月开始到了3岁左右,婴幼儿就能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不过只是对自身躯体的认识。可以说,婴幼儿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心理学家们通常把这个时期称之为生理自我阶段。

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儿童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社会意识得到了增强,他们能够认识到在人类的文化环境之中,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而且应当尽量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标准。这个阶段被称之为社会自我时期。

进入青春期以后,人们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随之变得更加成熟。这时的人们能够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去理解与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去考察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心理自我意识阶段。

下面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自我意识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起来并且逐步达到成熟的。

一、生理自我意识的阶段

时间:出生后3个月到3岁左右。

主要特点:自己确认自己是谁。

根据目前的最新材料来看,儿童在3个月时就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以后能够浅显地感觉到别人的存在,5到8个月之间,便能记住“我与他”的区别,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能够认知自己”。8个月以后能够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一定的反应。8到12月之间,对自我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婴儿开始区别自己的某些外部属性与特征。在1岁到2岁之间,幼儿对自己身上许多特征的认识已经比较固定了,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认知自己。比如,在1岁零7个月左右,喊幼儿的名字,幼儿能够准确地知道那是在喊自己。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儿童的整个智力世界、情感世界同步发展,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儿童必须与成年人生活在一起,并且发生相互作用。成年人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生活需求,而且还教他们做游戏,正是这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儿童对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某些认识变得越来越清晰。儿童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各种信息,主要是从成年人那里获取的,成年人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逐步让儿童明白自己是谁,可以说,是成年人确定了儿童对自己的身体、年龄与性别的认识。成年人给孩子起名字,并且反复地教儿童对自己的名字作出反应,还经常地帮助儿童去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每个器官的功能。

婴幼儿的性别认定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最早的性别认定,通常出现在一岁半的时候,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儿童能够意识到男性或者女性的观念。到两岁左右,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但还不可能对这种认识进行一番论证,大约在三四岁的时候,儿童能够十分清楚地区分他身边许多人的性别。当然,这时候的儿童将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主要定位在外部联系之上,例如男女穿着不同的服装。到了六七岁之时,儿童才彻底地认识到性别是不可以改变的,即使男性穿着女性的衣服,他仍然是男性。男女有别的意识让儿童表现出许多明显的反应,例如,男孩与女孩会主动地选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伙伴,在选择玩具上也表现得比较突出。这种按性别的不同去结交朋友、选择行为方式的“性别隔离现象”,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儿童的性别意识。

儿童对他人传递过来的有关他自己的各种信息,并不是消极地去接受与吸收的。儿童在具体的活动中,在与小伙伴们的交往过程中积极地去发展自己的“自我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充当别人的角色,并且把自己当作别人所期望的那种形象。随着游戏活动的不断复杂化,儿童的人际关系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儿童也逐渐地懂得,参加游戏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这为他们将来真正步入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地懂得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并且学会了使用“我的”这个物主代词,经过不断地交往与学习,儿童便知道使用“我”这个人称代词。这是一步极其重要的跨越,意味着儿童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体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了。

儿童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主体的人就必然涉及到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形象,自己的形象只能在镜子里或照片上才能看到。大约在1岁左右,站在镜子前的儿童会以为镜中的影像是另外一个儿童,他们常常会看看镜子里的形象,然后到镜子后面去寻找那个小伙伴,由于没有找到,当他重新站在镜子前面时会感到有一丝恐惧,赶紧从镜子前面向后撤退。在1岁零8个月的时候,儿童看到镜子里的形象时,有的感到自己有点傻乎乎的,有的感到有点不好意思,还有的带着自我欣赏的样子在那儿看上一会儿。在2岁左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够认识镜子里的影像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img4

二、社会自我意识的起始阶段

时间:3岁到12岁左右。

主要特点: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进入幼儿园和学校以后,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中,儿童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得到了扩大。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儿童在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我观念以及角色观念,也就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自我。随着年龄的一步步增长,儿童也能够基本分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且能够把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以及将来的自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社会自我的初始阶段一般出现在学龄初期,学龄初期的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了加速发展的现象。由于接受了一定的学校教育,学龄初期的儿童能够利用语言符号来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由于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儿童要经常地按照这些要求去参加社会活动,去对照和检查自己的行为。这段时期里,儿童已经出现了初步的自我评定,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并且开始依据自己内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进行评判,与以前的只注重外部条件的制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二,大约在9岁左右,儿童已经开始注意理解人们和自己的行为动机,与以前的只注重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差别。

第三,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儿童已经开始独立地评价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以及个性品质。当然,他们时常会将自己的评价结果告诉父母或老师,并且及时地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四,对将来的自我有了一定的设计,尽管比较空洞,但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创造性。在回答“将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表现还是比较踊跃的。

三、寻找自我的青少年时期

时间:12岁到20岁左右。

主要特点:独立意识十分强烈。

幼儿期所萌发的自我意识的幼芽,到了青少年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上的原因。青少年时期正值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身高、体重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性意识方面逐渐成熟起来。生理上的这些急剧变化使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个小孩子。

二是心理上的原因。在生理上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青少年在心理上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时候的他们具备了一种崭新的思维能力——反省思维。有了这种思想能力,他们就能够按照内化于自己心中的社会性标准,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内心活动进行分析和评定,并且如同分解每个具体动作一样,对自己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和道德行为进行细致的审视。

三是社会的原因。青少年从一个年级进入更高一个年级,班级环境、学校状况、周围环境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青少年的不断成长,父母和老师也对他们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更严厉的标准。这一切迫使青少年必须要重新正视自己。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才最终完成的。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从小积累的经验、对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自己在班级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一般来说,青少年把更多的眼光集中在自己的内部世界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去注意外部世界或者对外部世界的注意力变弱了。恰恰相反,与儿童期相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更为广泛,所获得的社会知识也更多,只不过对外部世界的注意和关心主要建立在以探求自我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

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十分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因为对自我的沉思会让青少年发现一个崭新的情感世界,在这个情感世界之中,他们能够获得许许多多的乐趣,但同时也会引起很多让人忧虑的感受。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行为有时并不能够做到互相吻合,从而使自我控制问题变得十分迫切。所以,有许多青少年总是抱怨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

而且,由于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孤独感便接踵而至。特别是有些青少年出于保持个性的目的,往往过分夸大自己的独特性,致使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惟恐丢失面子而被他人贻笑大方,患失患得的心理也就随之而来。如此看来,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时期必须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青少年自我意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我的分化容易产生冲突。

从性质上区分,自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我,也被称为主体的自我;另一种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又被称为客体的自我。主体的自我与客体的自我通常有着如下的发展顺序:

出生时,二者合二为一;

婴幼儿时期,从客观世界中分离出客体的自我;

童年时期,学会评定主体的自我;

青少年时期,二者一分为二。

青少年不仅能够评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够把自己作为客观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到了这一时期,他们才开始真正地认识自己并且按照理想自我的目标试图去塑造自己。心理学家们之所以把青少年时期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以及“自我的发现时期”,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自我的这种分化通常会引起两种冲突;一种是独立与依附的心理冲突;另一种是交往与封闭的心理冲突。

由于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立自强的愿望就会蓬勃兴起,希望摆脱他人,特别是父母及前辈的管束;与此同时,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真正地实现自我人格上的独立,因而对成人又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附。独立与依附的这种矛盾会让青少年产生一种情绪上的茫然与不安。

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要求他们扩大交往的范围,并且希望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理解与支持,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人生的痛苦与欢乐。然而,青少年又具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把自己的心灵藏在深处,对他人有一种戒备心理,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保持着一段距离。交往与封闭的这种矛盾会使青少年经常处于一种孤独的心绪之中。

自我的分化还表现在自我的时间概念之中。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我可以分为过去的自我、现实的自我与将来的自我。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金色年华,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他们期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然而,由于青少年还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理想的自我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模型,太多的时候,无奈的现实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多么地力不从心和无能为力,理想的自我反而变成一种精神上的负担,因为他们觉得从目前的现实条件出发,实现那个辉煌的理想根本就不可能。

第二,自我意识的深度与强度不断地得到增加。

由于身体的迅速成熟,青少年好像突然地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大人了。随着这种成人感的出现和日益增强,他们在希望参加成人活动的同时,也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为了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他们常常站在镜子前面左顾右盼,认真地研究自己的相貌与体态,惟恐自己的长相会引起他人否定的评价。他们也十分注重自己的打扮和仪表,对他人的反应相当敏感。

第三,对自我的评价越来越成熟。

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能力越来越强,他们逐渐学会了独立自主地评价自己,而不是盲目听从父母、老师以及同伴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说,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而且在自己的心中拥有一套评价标准。

青少年的自我评价不再是那种片面性的自我认定,而是比较全面地来评价自己。在童年时代,儿童的自我评价常常偏高,对他人的评价偏低,而且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很不稳定,有时因为自己做对了一件事而把自己吹上了天,有时又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件事而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逐渐表现出了客观、稳定而且比较全面的特征。

青少年的自我评价也表现得比较深刻,开始的时候,他们也许十分注重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便更注重对自己的个性品质进行评价。例如,他们在向老师承认错误之后,会觉得自己比较诚实;在帮助一个同伴渡过一条小河之后,会觉得自己比较勇敢。

概括地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往往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外界教育与自我修养。

四、从自我确定到自我实现的阶段

img5

时间:20岁左右到成年时期。

主要特点:对自我理想十分关注。

成年人的生活在个体化方面和社会化方面都比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要丰富多彩。当然,由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成年时代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会打上青年时期的烙印。业已形成的个性结构到了成年时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自我监督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自我形象的稳定性和内在的连贯性也随之提高。

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往往在自我评价系统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低年级学生的自尊心通常随着自己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有所波动。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够从很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例如自己的音乐才能、体育比赛的成绩、同伴之间的交往都会成为他们衡量自己的一个指标,但学习成绩的好坏仍然会对他们的自我评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成年人而言,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成年人的自我评价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我的职业是什么?

我喜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吗?

我与他人的关系怎么样?

别人是在真心地尊重我吗?

我到底能不能够获得成功?

我过得很好吗?

我的亲戚朋友对我有看法吗?

这些问题基本上决定了成人在反思自我时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由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是巩固自我意识的转折时期,如果细致地说来,这是由幻想的生活向实际的生活过渡。而且在这个转折点上,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困难,使自我确定的过程变得朦胧起来,好像是一支风中的蜡烛,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模糊印象。因为青年人通常只为自己工作,而且工作时也显得干劲十足,不太注意别人的反应。但是,当你进入成年期以后,成为一个男子汉,你必须要面对眼前的实际生活,而且是为别人做事,很多从前不显眼的小事也变得十分重要,你不得不全面地进行斟酌。

正因为如此,很多成年人对青少年时代的留恋显得十分沉重,甚至有些人试图恢复过去拥有过的那种自由散漫式的生活,甩掉自己已经承担起的义务与责任,挽回已经流逝的青春。然而,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立即对此提出警告,并且作出强烈的暗示:那是不可能的!这时候,最要紧的是摆正自我实现在人生中的位置,瞻望自己的未知境界,对自己以及他人承担起崭新的责任。由此也说明一个问题,青少年时期的光阴是无比珍贵的,只有在那个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到了成年期以后,才会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信心。

尽管生活的危机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提出挑战,但是,未来的理想毕竟代表着一条充满欢乐的上升道路。虽然自我实现的愿望常常不能落到实处,但自我实现的本身就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活动,自我实现的理想永远都会激励我们的斗志与干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