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教育”小议

“和谐教育”小议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其中,将构建和谐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个体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校教育和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实践证明,教师在推进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有效地实施和谐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显得极为关键。因此,强师是学校追求“和谐教育”目标的基石。

“和谐教育”小议

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溯源及现代解读

“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植物、动物、理性三种灵魂,与之相应的有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这三个方面,使体、德、智得到和谐发展。我国的先秦时代,在诸子的著述中,“和”是讨论、辨义的基本范畴之一,其“和谐”之意,散见于《论语》、《国语》、《左传》、《史记》、《淮南子》等众多历史作品中,具有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含义。如《论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有人人合乎“礼”,有了中正和平的德性,社会才会处于和谐状态。

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和希腊两个古代文明大国对“和谐”范畴的理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东西方早在公元前就不约而同地探讨同一命题这一史实,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反映了人类共同的认识规律。

近现代的教育家,有不少人也提到过和谐教育问题,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将“教育要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一教育思想进行了发展,要求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要求所有的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提出应依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如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教育过程应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诸方面,以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爱因斯坦在其《论教育》中也曾经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应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辞海》中关于“和谐”的阐释是“和衷共济与相互谐调”。“和”字的词条包括:和睦、和蔼、和善、和悦、和美,“谐”字的词条包括谐调、谐婉、谐和、谐美。和谐教育,包含了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真、善、美的追求

从哲学角度看,和谐发展被视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教育核心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和谐,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和谐,包括教育观念的和谐、教育管理方面的和谐,还包括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和谐。

二、“和谐教育”的提出及内涵界定

进入21世纪之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居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一中学在上海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与时俱进,明确提出“注重基础、加强规范,发展特色、开拓创新”的办学思想,并且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计算机教学等特色学科多年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和谐教育”的因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它们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和谐的达成,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导致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业的探讨,进行思想的交流),加上学校所积淀的文化氛围,逐渐明晰并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学校发展目标。2001年,学校在《办学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和谐发展教育”这一概念。2005年,学校在《创建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中提出了“构建和谐教育,创办现代学校”的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其中,将构建和谐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个体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校教育和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

此外,我认为,和谐教育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是“和谐教育”的主导者

“追求和谐”的办学理念,是我校面对各种教育思潮的撞击,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本校实际,在历史与未来、个体与社会、教育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大坐标中寻找到的较佳结合点。学校办学理念的传承需要一个创业干事的和谐教师群体,他们是学校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突破的中坚力量,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在推进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教材要求的差距,这些,都直接、间接地与教师的素质优劣有关。为了有效地实施和谐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显得极为关键。因此,强师是学校追求“和谐教育”目标的基石。学校自“和谐教育”目标提出后,就坚持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结构合理”的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相信通过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努力,学校的教育会更和谐,学生的明天会更美好。

2008年3月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