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食用油的成分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食用油的成分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 是非常成熟且应用极其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GC-MS主要用于低沸点和热稳定的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经计算机检索后可得到化合物的定性结果, 由色谱图可以进行各组分的定量分析。这主要是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准。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的调整过程和性能测试方法。

(2) 熟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样分析条件的设置及谱库检索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 是非常成熟且应用极其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 GC-MS充分发挥GC高分离效率和MS定性专属性的能力, 兼有两者之长。GC-MS主要用于低沸点(300℃)和热稳定的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该联用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 分析灵敏度高、 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开发、石油化工、环保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GC-MS分析条件要根据样品进行选择, 在分析样品之前应尽量了解样品的情况, 比如样品组分的多少、 沸点范围、 分子量范围、 化合物类型等。 这些是选择分析条件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 样品组成简单, 可以使用填充柱; 样品组成复杂, 则一定要使用毛细管柱。 应根据样品类型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固定相, 如极性、 非极性和弱极性等。 汽化温度一般要高于样品中最高沸点20℃~30℃。 柱温要根据样品情况设定。 低温下, 低沸点组分出峰; 高温下,高沸点组分出峰。 应选择合适的升温速度, 以使各组分都实现很好的分离。

混合物样品经GC分离成一个一个单一组分, 并进入离子源, 在离子源样品分子被电离成离子, 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之后即按m/z顺序排列成谱。 经检测器检测后得到质谱, 计算机采集并储存质谱, 经过适当处理即可得到样品的色谱图、 质谱图等。 经计算机检索后可得到化合物的定性结果, 由色谱图可以进行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质谱仪开机到正常工作需要一系列的调整,否则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这些调整工作包括:

(1) 抽真空。 质谱仪在真空下工作, 要达到必要的真空度需要由机械真空泵和扩散泵(或分子涡轮泵) 抽真空。如果采用扩散泵, 从开机到正常工作需要2h左右; 若采用分子涡轮泵,则只需2min左右。如果仪器上装有真空仪表,真空指示要在10-5mbar(10-2Pa)或更高的真空条件下才能正常工作。

(2) 仪器校准。 这主要是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准。 一般四极极质谱仪使用全氟三丁胺(FC-43)作为校准气。 用FC-43的m/z69、131、219、414、502等几个质量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 这项工作可由仪器自动完成。

(3) 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设置质谱仪工作参数, 主要是设置质量范围、 扫描速度、 灯丝电流、 电子能量、 倍增器电压等。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1) Agilent7890A-5975CGC-MS;

(2) 进样瓶;

(3) 锥形瓶

(4) 容量瓶

2. 试剂

(1) 食用油

(2) 十一酸甲酯标准溶液

(3) 饱和的Na OH甲醇溶液;

(4)15%的BF3甲醇溶液;

(5) 正己烷。

四、 实验步骤

1. 样品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十八酸甲酯,加入内标十一酸甲酯(19μg·m L-1),配置系列浓度待测液。

进行GC-MS分析的样品应该是在GC工作温度下 (例如300℃) 能汽化的样品。 样品中应避免大量水的存在, 浓度应该与仪器灵敏度匹配。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样品要进行预处理。 经常采用的样品处理方式有萃取、 浓缩、 衍生化等。

2. 分析条件的设置

根据仪器操作说明和样品情况, 设置GC条件(汽化温度、 升温程序、 载气流量等)和MS条件(扫描速度、 电子能量、 灯丝电流、 倍增器电压、 扫描范围等), 然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并开始采集数据。

设置数据采集参数并进样: 将正己烷稀释至1m L, 置于样品盘。 打开数据采集软件, 调用“2013-MS-COURSE-FATACID-METHYLESTER.M”方法。 按下述条件设定仪器参数,文件存放在指定文件夹下。

(1) 仪器条件。色谱柱:Agilent19091N-133(HP-INNOWAX) 30m×0.25mm×0.25m;He分压:0.5MPa; 进样口温度:240℃; 分流比:10∶1; 进样量: 0.5μL; 后运行温度:240℃; 后运行时间:2min; 溶剂延迟:3min; 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扫描范围:40~500amu; 程序升温条件:90℃保持1min, 以3℃/min的速率升至190℃,保持1min, 以7℃/min的速率升至205℃, 保持5min。

(2) 数据采集: 点击“RUN”, 开始进样。

3. 谱库检索

打开谱库, 分别输入各种样品的名称等, 调出质谱图, 找出谱图特征, 分析裂解机理。

五、 注意事项

(1) 注意开机顺序, 严格按操作手册规定的顺序进行。 真空达到规定值后才可以进行仪器调整。

(2) 仪器调整完毕应尽快停止进样, 立刻关闭灯丝电流和倍增器电压, 以延长二者的寿命。

(3) 所谓灵敏度, 是对一定样品和一定实验条件而言的, 改变条件, 灵敏度会变化。

(4) 谱库检索时须输入化合物英文名称。

六、 数据处理

打开数据分析软件, 调用数据, 得到混合物的总离子流(TIC)色谱图。

(1) 定性: 利用NIST147质谱数据库对TIC图中的每一个峰进行定性。

(2) 定量: 根据峰面积, 对样品中每个组分(除十八酸甲酯外)采用内标法定量, 内标物是十一酸甲酯; 对样品中的十八酸甲酯采用外标法定量。

(3) 十八酸甲酯标准曲线: 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十八酸甲酯标准溶液, 在此溶液中注入等体积的内标(十一酸甲酯), 绘制标准曲线。

定量分析谱图并填写表6-2。

表6-2 实验所得的数据

思 考 题

1. 在油品预处理过程中为何要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所用饱和的Na OH甲醇溶液、15%的BF3甲醇溶液、 正己烷试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三酯。 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先将其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再进行GC-MS分析?

3.GC-MS定性定量的依据是什么?

4. 内标法和外标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GC-MS为什么要设置溶剂延迟? 延迟时间以什么为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