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生海火的缘由

产生海火的缘由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海面上燃烧着火焰的事儿又屡见不鲜。他们认为海火是一种与地面上的“地光”相类似的发光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地震海火的产生与这种机制有关。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着多种成因机制,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的两种可能机制,由不同机制产生的海火,拥有着什么不同的特征,目前尚是谜。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然而,海面上燃烧着火焰的事儿又屡见不鲜。有一艘轮船黑夜中航行于海上,船员们发现在船的前方闪烁着亮光,宛如点点灯火。待到近前,发现并没有港口和陆地在那里,只有一片令人目眩的亮光,在茫茫的海面上闪烁。人们登高眺望,惊奇地发现:大海居然开花了!海面光芒四射,鲜艳夺目。水中的鱼儿,环上了神话般的光晕。风车似的光轮不停地转动,把大海映得时明时暗,绚烂异常。人们把这种海水发光现象称为“海火”,有时人们偶然看见海火,其实它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

航行在黑夜的海上或伫立在黑夜的海滩上,有时会突然发觉到海面上有光亮闪烁,好像点点灯火,沿海渔民就称其为海火,其实是一种海发光现象。

海发光现象在海洋生物中极为普遍,从结构简单的细菌到结构比较复杂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会发光的生物种类繁多。如其菌门、菌藻纲、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门等,都有发光的典型种类。

的确,海火是一种神秘奇异的现象,不常在海边或海上旅行的人,第一次看到海火时,更会感觉不可理解。海火实可分为三种,即火花型(闪耀型)、弥漫型和闪光型(巨大生物型),每一类型按其光亮的强度划分为五级,从微弱光亮到显目可见及特别明亮。

1975年9月2日傍晚,在江苏省近海朗家沙一带,海面上发出微光,随着波浪的跳跃起伏,这光亮就像燃烧的火焰升腾不息,天亮才逐渐消失。次日晚,海面上的光亮比第一天还强。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周,到第七天,有人发现海面上涌出许多泡沫,当有渔船驶过,激起的水流就像耀眼的灯光,十分明亮,水中还有珍珠般的颗粒在闪闪发光,这奇景过后几小时,这里发生了一次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夜,人们在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曾见过这种发光现象。尤其在秦皇岛附近的海面上,仿佛一条闪闪发亮的火龙。

有人根据这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海火是一种与地面上的“地光”相类似的发光现象,每当强地震发生时,海底出现了较为广泛的岩石破裂,就会发出令人感到眩目耀眼的光亮。

那么海火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认为是水里会发光的生物受到扰动而发光所致。如拉丁美洲大巴哈马岛的“火湖”是由于大量会发光的甲藻繁殖着,每当夜晚,便会看到随着船桨的摆动,激起万点“火光”。现在已知会发光的生物种类还有许多细菌和放射性虫、水螅、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因此,据人们推测,当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剧烈震荡时,便会刺激这些生物,进而使其发出异常的光亮。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对此还有异议。他们提出,在狂风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样受到激烈的扰动,为什么却没有刺激这些发光生物,使之产生海火?他们认为海火是一种与地面上的“地光”相类似的发光现象。

另一种看法是:海火是海洋中发光浮游生物大面积密集在一起而引起海水发光的现象。最常见的发光浮游生物有甲藻纲的夜光藻、肉足虫纲的胶体虫、水螅纲的多管水母、钵水母纲的游水母、有触手纲的侧腕水母、无触手纲的瓜水母、有针亚纲的针纽虫、头足纲的耳乌贼、多毛纲的毛翼虫、甲壳纲的海萤等等。发光机制包括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两类:前者较普遍,以夜光藻为代表;后者为从生物体排放出来的某些腺体中含有能发光的物质。两者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因放出的能量很微,称为冷光。它们引起的海水发光现象,能够对海军作战产生影响。这种说法叫作电流机制说。

美国一些学者对圆柱形的花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种岩石式样进行压缩破裂实验时发现: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时,这些式样会产生爆炸性碎裂,并在几毫秒内释放出一股电子流,电子流激发周围气体分子发出微光。如果把样品放在水中,则碎裂时产生的电子流能使水发光,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广泛出现的岩石爆裂,足以产生使人感到炫目耀眼的亮光。所以,他们认为,地震海火的产生与这种机制有关。

不过,在海啸发生时,不像地震那样会发生大量的岩石爆裂(当然地震海啸除外)。那么,究竟产生海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着多种成因机制,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的两种可能机制,由不同机制产生的海火,拥有着什么不同的特征,目前尚是谜。

在人类历史的传说中,有一块沉没、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代繁荣,曾经创造过灿烂文化,但却不明不白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岛国。

早在寻找新大陆的浪潮中,就曾有人在航海图上把大西洲画上,如哥伦布在航海中携带的地图上就绘有大西洲。大西洲究竟在地球上的何方?又是如何被毁灭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始终没有合理的解释。不过,最近两次考古的新发现,又使这幽灵似的古岛在迷雾中渐现。

1967年,在爱琴海克里特岛以北113千米的桑托林岛上,希腊考古学家挖掘出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数米厚的火山灰堆下面,埋藏着米诺斯青铜时代的遗物。从发掘的资料来看,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国十分相似,致使不少人把它当作古岛的遗踪。柏拉图描述的古岛,是在一天和一个不幸的夜里突然消失的,难道米诺斯文化也会经历同样的厄运?

据地质学家查明,爱琴海自古至今就一直是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强烈的火山和地震很可能在极短时间里把岛屿摧毁,如今爱琴海见到的不计其数的零乱散布着的岛屿,正是历史上强烈火山和地震所致。

那么,没有引来地震的海火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科学家们的解释是:海洋里能发光的生物很多,除甲藻外,还有菌类和放射虫、水螅、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动物。而有一些鱼类,更是发光的能手。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光器官,有的是一根根小管,就像电灯丝;有的像彩色的小灯泡,赤、橙、黄、绿、青、蓝、紫俱全,发出的光亮和霓虹灯一样变幻多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