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火”的概念

“火”的概念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在正常条件下表现出生气和旺盛的现象,就是生理的火。从中医学理论的视角看,百姓对“上火”的理解是凭火热症状的直觉。“上火”是中医的说法,但在西医,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西医来看,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西医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疾病,这可能和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中医学认为,火是五行之一,代表着五种基本物质的一种,并不是肉眼看到的火,而是根据火的特性用取象比类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火与其他木、土、金、水4种物质共同运行不息,演绎着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火属阳,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具有急、烈、炎、热的特性。《温热经纬》中说:“土遇之而焦,金遇之而熔,木遇之而焚,水遇之则涸,故易日,燥万物者,莫膜乎火”,已充分说明火的特性。根据“火性炎上”,火具有的温热、向上升腾的抽象特点,如方向的南,季节的夏,气候的暑,颜色的赤,五味的苦等都属于火,人体的脉,五脏的心,五官的舌,形态的笑,情态的喜,也都属于火,生理功能所表现的正常体温和热力属火,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病理过程所反应的亢进现象也属火,总之,无论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与火的特性相类似的都称为火。

人体在正常条件下表现出生气和旺盛的现象,就是生理的火。但人体的火不能过盛或过衰,过盛、过衰就会阴阳失衡,出现相应病症,例如过衰,阳气失养,体温下降,变成独阴无阳的阴寒症,古人所谓“无火化属血寒”。如过盛,火势亢烈,成为病理之火,烁阴为阴火,烁阳为阳火,发于内为五志火,发于外为六淫火,具体表现是体温过高,液体枯竭,上部充血,精神亢奋等状态,所以人体在病因作用下,功能所反应的亢进现象,多为病理之火。

在病因学说中,火为外感六淫之一,常与热、温并称,均为阳盛所生,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在病机学说中,火则是从内而生。成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内生之火,又称“内火”或“内热”,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产生火热内扰,人体阴阳失于平衡,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使某些功能处于相对亢奋的病理状态,即民间所谓的“上火”。从中医学理论的视角看,百姓对“上火”的理解是凭火热症状的直觉。虽说是表象,但也符合情理,如心火亢、肝火旺是情志过极之火,口腔、咽喉、头面的不适符合火性炎上的特点。

“上火”是中医的说法,但在西医,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西医来看,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唇周围、咽部等处的感染,还有牙龈红肿、出血等,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西医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疾病,这可能和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太健康,吃得太好,摄入的营养和热量太高,肠道无法正常吸收或排解,积聚在体内形成毒素,长此以往会滋养细菌,降低免疫力。

对于“上火”的治疗,人们的认识较为一致,那就是选用清热泻火解毒中药,如口服金银花、板蓝根、大黄、番泻叶、苦丁茶、牛黄解毒片、一清胶囊等,或使用抗菌消炎西药。问题在于采用这种清火的方法常常效果不大,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就属于这类人群。其实,中医学对火及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具有一整套的学说,由于人们对“上火”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直觉上,治疗手段也就相对单一,疗效就更不理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