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希霍芬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丝绸之路”的

李希霍芬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丝绸之路”的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其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虽然说“丝绸之路”是在东方学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在西方对东方占领背景下的产物,但不可否认,“丝绸之路”的提出或“丝路学”的研究,有着独到的科学价值,因而得到了学界的公认。

19世纪初,在以法、英为主的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东方学。东方学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向东方侵略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关的丝绸之路,也正是在近代中亚探险的背景下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最初的研究者也主要是法、英、德等国的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而第一部以《丝绸之路》命名的著作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36年出版的。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是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中国地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伴随着近代国门的被打开,在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势力渗入的同时,一大批传教士、考察家、探险家等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深入中国考察、搜集情报,为列强侵华服务,李希霍芬就是其中的一员。他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奥地利和罗马尼亚进行地质研究。1860年到1862年,李希霍芬参与普鲁士政府组织的东亚考察团前往亚洲,考察团曾经到过亚洲的许多地方,如锡兰(斯里兰卡)、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暹罗(泰国)、缅甸等。虽然这次李希霍芬未能进入战乱中的中国,但对中国周边亚洲地区的调查,使他对中国的地理产生了浓厚兴趣。1868年,李希霍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的资助下到中国考察,到达上海后受英国商会委托,对中国地貌和地理首次进行了综合考察,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

李希霍芬在陕西考察后,还计划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新疆考察,但由于政治的干扰(主要是陕甘回民起义和阿古柏入侵)未能实现。李希霍芬虽然未到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但他在考察中提出了许多修建铁路的建议,其中就有沿古代丝绸之路修建铁路的计划:从自然条件以及商业的角度考虑,路线为西安府—兰州府—肃州—哈密,然后分成南北两路,分别经天山南麓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地区。

1872年返回德国后,李希霍芬出任柏林大学校长,当选为国际地理学会会长,致力于写作五卷本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其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同时,《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绘制的大部分地图都是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其中有一幅总的“中亚地图”,此地图的文字说明是:“旨在说明公元前128年至公元150年间交通关系概况的中亚地图。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绘制于1876年。”这幅“中亚地图”可以说就是最早的一幅丝绸之路地图。

虽然说“丝绸之路”是在东方学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在西方对东方占领背景下的产物,但不可否认,“丝绸之路”的提出或“丝路学”的研究,有着独到的科学价值,因而得到了学界的公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