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共同的精神符号,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纳入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认同序列重构进行研究,来寻找当前条件下,两者在民族地区的因果联系和内在逻辑,协调国家认同与认同序列中的族群、宗教、家庭的地方性认同的关系。

当今世界上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多民族组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民族问题都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和方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以自己建立的中央政权为中华正统,都把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为最高政治目标。可以说,广袤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近代以来反对外敌侵略的斗争中,各民族在此前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各民族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特征更加凸显,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历史主人的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作为共同的精神符号,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慎重稳步推进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废除了阶级压迫与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全国范围进行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共有民族56个。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因此多民族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在。基于以上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措施,推动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实现。

但与此同时,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民族问题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下出现的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破坏活动,典型的如西藏和新疆等地出现的暴力犯罪事件;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如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7·19”事件;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的族群文化冲突以及现代化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存续问题;民族区域自治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新发展,等等。不仅在实践中民族问题遇到了新挑战,而且在理论层面上也出现一些激烈争论,如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与共治的理论判断;民族问题是否应该“去政治化”的问题;民族身份优惠政策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等等。以上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出现说明了当前民族问题复杂性,同时加上独特国情条件以及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决定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民族政策积极推动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有效地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度,并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强大动力。但现在仍然面临以上很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如何协调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族群、宗教、家庭等其他不同类型认同的关系。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既关乎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全局。

从理论上讲,国家认同是共同体中社会成员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是个人或群体与国家相互关系中的认定和确认,是国家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中国,不断深化并引导不同少数民族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不断增强其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时代赋予当前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使命。而公民教育是增强国家认同的社会化途径和手段,其重要价值在于不断塑造认同国家、遵循国家基本制度的现代公民,在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可以影响少数民族认同序列的重构。因此,公民教育与少数民族认同序列重构的问题,不仅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要关注,政治学也需要关注,因为它直接涉及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和未来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相对而言,我国政治学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比较有限和薄弱,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也不能有效回应当前民族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的基本现实。而从政治学角度来讲,作为现代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少数民族认同序列安排对多民族国家建设有重要影响,如果将这个问题纳入政治学中观与微观的层面,就不得不重视公民教育对少数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族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未来国家建设道路的影响。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纳入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认同序列重构进行研究,来寻找当前条件下,两者在民族地区的因果联系和内在逻辑,协调国家认同与认同序列中的族群、宗教、家庭的地方性认同的关系。或者更进一步说,国家治理如何来协调公民身份与少数民族族群身份等多重认同的关系,并以此回应少数民族公民身份成长对于国家建设的影响,提出未来可能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发展路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