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什么事情都服从父母的安排

做什么事情都服从父母的安排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次旅游由刘亦当导游,由他决定去哪儿。明确了任务,知道了该干什么,刘亦重新又有了兴趣。爸爸妈妈也都赞同,刘亦的热情更高了。家长的眼中不能只有孩子。父母可以尽可能地在家中营造民主融洽的氛围,有商有量地与孩子交流。父母应允许孩子有“犹豫”的时间,相信孩子是在做选择,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真实案例:

为了奖励刘亦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决定暑假带着他去旅游,目的地随他选。刘亦拿着旅行社的宣传单,兴致勃勃地挑选起来。他既想去爬长城,又想去逛迪士尼乐园,还想去海边游泳……磨蹭了半天,还是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去哪儿好。最后,他无奈地对爸爸妈妈说:“随便你们去哪儿吧,我都无所谓。”

一般家长的反应:

妈妈说:“那就去迪士尼乐园吧,孩子们都喜欢去游乐场玩。”

“我看还是去海边好,又可以游泳又能吃到海鲜,一举两得。”爸爸有不同的看法。

爸爸妈妈的看法不一致,谁也不能说服谁,居然吵了起来。最后爸爸点着刘亦的脑门,气恼地数落起他来:“你就知道去那些小孩子去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像个男子汉,没出息。”

“都说了你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儿,怎么又赖到我身上了!我不去了还不行吗?”刘亦委屈地哭了。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正在这时,小姨带着表弟齐齐来做客。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次旅游由刘亦当导游,由他决定去哪儿。至于行程安排,他必须协助爸爸妈妈完成。明确了任务,知道了该干什么,刘亦重新又有了兴趣。

小姨还鼓励他再多了解了解,不用着急做出决定。权衡再三,刘亦认为夏天去香港最合适,既能去迪士尼乐园,又能亲近大海。孩子做决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做取舍的过程,家长应该给他时间了解和消化,这不仅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机会,也是一个增长其见识的时机。

爸爸妈妈也都赞同,刘亦的热情更高了。他主动地把自己看到的和听说过的好玩景点说给父母听,共同参与旅行计划的制订。孩子被请进家庭决策中,容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决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减少畏惧决定的心理,然后一起分析,找出最佳选择,使孩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

教养心得:

有些家长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太强,认为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家庭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说不知道,一说全明了。

孩子的本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从本我到社会化的“我”的过程,是人成长的权利,也是一种能力。作为家长,如果忽视了孩子的自主要求,怠慢了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一味地大包大揽,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孩子终有一天要独立飞翔,在起跑线上跌倒总比因为故障而从空中跌落强。家长应该信任孩子,对于孩子的想法,应该充分肯定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并尽量采纳孩子的建议。如此坚持锻炼,孩子既能获得决断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也会有充分的信心,一份强大的自主意志对于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解读:

家长的眼中不能只有孩子。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受传统性别观的影响,独生子从小就受到太多关注。从心理学角度看,家长的过度关注会引发孩子的关注焦虑,这种关注焦虑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冷漠心态并缺乏主见。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无父母不成事的男生不仅无法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极有可能连家庭的大梁也无法挑起,只能成为一代“啃老族”——相信这不会是家长的初衷。

适当地放手,给孩子空间,让他独立地完成一个在你看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任务,让他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长,胜过耳提面命地冲他吼几十遍。小孩子用带有辅助轮的童车是永远学不会骑行的——更快更远的体验,只能靠他独立支撑着一步步蹬出来。

抓大放小。在目前的421式家庭中,所有的大人都希望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发挥作用,因此出现了很多“包办式”家长和“唐僧式”家长,这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等靠心理和抵触情绪,放弃主动思考。

家长只需要确定最基本的方法原则和底线,把握大方向,余下的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体味和发挥。“小事”由孩子自己做主,比如在家过周末的时间安排、到书店买什么样的书,等等。“大事”则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外出旅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行程,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可以尽可能地在家中营造民主融洽的氛围,有商有量地与孩子交流。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由此产生的心理认同感会促使孩子独立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此以后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说话做事有板有眼。

既然是征求意见,就要态度诚恳,不能采取类似命令的语气说“你应该怎么做”或“你不能这么做”,家长不妨把说一不二改成循循善诱,如“男子汉,你觉得这样好不好?”或者“你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说出来听听?”——孩子一瞬间就会感到父母是在与自己对话,自己很重要,一定要出好主意,担负起责任。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特别是活泼开朗的男孩,更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当他们表现出向你倾诉的欲望时,这正是孩子自主意识的最早体现,作为父母千万不能不耐烦,甚至粗暴地制止,以免使他产生不被重视的阴影,日后懒于再沟通。

家长不仅要表现得爱听,还要耐心地听完,鼓励孩子多说,即使说得不流利,家长也不能做“代言人”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主的积极性。父母应允许孩子有“犹豫”的时间,相信孩子是在做选择,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将家长的信心传递给孩子,孩子受到鼓舞,做决定也会变得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