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是不是世界上的父母都喜欢比较

是不是世界上的父母都喜欢比较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案例我恨透了“别人家的孩子”网上一个帖子引起了众多小学生的共鸣: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说,这是父母的“通病”。殊不知,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这些被父母经常比较的孩子,通常会没有安全感、易愤怒和嫉妒等。

经典案例

我恨透了“别人家的孩子”

网上一个帖子引起了众多小学生的共鸣: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考试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嗯,我在我妈嘴里是最差劲的。

为什么妈妈总说别的孩子好?

杨晨的妈妈和陈潇的妈妈是同学,再加上孩子又是同龄,在一个班里念书。于是,杨晨和陈潇就成了妈妈嘴里最爱比较的对象。

每天杨晨一回家,妈妈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陈潇表现如何,考试成绩怎么样,生词默写出来没有?一听说陈潇超过了杨晨,马上拉长脸,劈头盖脸地一阵乱骂。

上周,陈潇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杨晨妈妈听说后,说:“你看人家陈潇多好,你的英语怎么回事?”杨晨觉得自己受够了妈妈的比较,委屈道:“我是不是你生的?为什么你总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儿子做你儿子好了!”

心灵困惑

孩子的困惑

三年级的申雪:我是一路被“比”着长大的,比学习,比运动,比才艺,比人缘。任何一个话题,到了爸爸那里就是,你看你表哥怎么怎么样的好……

五年级的赵博:家长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很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吗?

六年级的韩堂宇:从上小学开始,父母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是他们虚构的,总之,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我很生气,为什么父母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比我强?

父母的困惑

赵先生:我一提到总是第一名的侄子,儿子就反感,有一次他竟然生气地问我是不是侄子才是我儿子。我给他找了个榜样,他怎么还不愿意去学习?

李女士:我拿女儿和别人比,本意是想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难道我不该这么做吗?

答疑解惑/比较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更好

比孩子,为了让我们向别人看齐

似乎每一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她们时常会拿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与我们做比较,然后对我们说:“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好,再看看你……”

爸爸妈妈们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比别人家好。一旦在别的孩子身上看到我们没有的优点,他们就会希望我们能改正缺点,变得更完美。因此,爸爸妈妈会不自觉地希望我们向别人“看齐”。

可以说,这是父母的“通病”。所以,不要担心,我们在父母的眼里还是最好的。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爱我们,而是对我们抱有更大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只是想激励我们去学习和上进。

如何不被“比”

虽然常常和我们在一起,但是,爸爸妈妈有时候并不能十分懂我们,也不知道如何评价我们。于是,父母更多地看到了我们的不足。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被比较”,那就试着和父母认真地谈一谈,心平气和地说出你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聪明地化解一些不好的气氛。

10岁的沈岸能够用幽默赶走比较。一次沈爸爸一个劲儿地说李嘉诚的儿子多么优秀,多么有能力。听完爸爸的念叨,沈岸就哀怨地叹了口气:“哎,李嘉诚这个爸爸做得太出色了,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说完,全家都笑了。

另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并不差。也许,你只是没发现,你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写给家长的话/把自己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常被比较,孩子伤心

很多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殊不知,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这些被父母经常比较的孩子,通常会没有安全感、易愤怒和嫉妒等。甚至,因为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伤害别人。

作为父母,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好。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性格和能力。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不拿孩子攀比最好的办法是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比如,拿孩子的这次成绩和上次比,比较孩子的新优点和改掉的坏习惯,这样更实际一些。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家长就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期待。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另外一个杜绝攀比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

陈梅总觉得10岁的女儿只会看书,太过文静,便常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夸奖别人。不久前,她和女儿去做客,朋友不断抱怨自己的女儿调皮捣蛋,满是羡慕地夸陈梅将孩子教成了小淑女。

这时,陈梅才发现自己眼中的“缺点”竟是让别人羡慕的优点。于是,她试着将自己的孩子也看成“别人家的孩子”,发掘孩子的优点,有的放矢地鼓励,结果女儿真的更开心、更自信了。

孩子的成长总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用心去打造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那才是最健康的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