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父母能为孩子做什么

父母能为孩子做什么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支持人们走出沙漠的,并非是地图,而是这张地图给予人们的希望。第一本书就能畅销,心很虚,赶紧回家继续爬格子,再出版了《背洋书包的中国孩子》《美国素质教育参考》,继续畅销。现在也许愈来愈多的人都开始做了,这个非常好,但是,贵在坚持,所以我希望孩子一定要完成10年的许诺,从初中开始到大学以后,他们一直在做着。第一颗是“希望”,也是最重要的种子。

说父母的作用在哪里之前,我先来分享一个故事。 一群冒险队员,走在一个沙漠里,迷路了。就在几乎弹尽粮绝之时,突然在一个队员身上找到了一份地图。排除千辛万苦,大家终于走出沙漠。不久以后,人们发现:这张地图其实是另外一个沙漠的,与他们走出的沙漠完全无关。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支持人们走出沙漠的,并非是地图,而是这张地图给予人们的希望。也许父母正是那张地图,给孩子们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如许多很有成就的儿女,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在某个时刻,因为自己的智慧和觉悟,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了他们儿女的生命轨迹。

回想起来,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也并非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作为父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完成两个使命,灌输一个概念,迎战两个世界。

1999年开始,我在《北京青年报》开办“陈屹视线”专栏,有五六年之久。2000年出版了第一本书《困惑与诱惑 :美国教育参考》,并排与《哈佛女孩刘亦婷》摆在王府井图书大厦书架上。第一本书就能畅销,心很虚,赶紧回家继续爬格子,再出版了《背洋书包的中国孩子》《美国素质教育参考》,继续畅销。第四本《因缘际会——超越EMBA》是经管类的书,第五本《不是男人的错》是关于情感的书。我现在不知晓哈佛女孩在哪里,但是,十几年后,可以自豪地说,我还在继续思索记录,从事这份中美教育的咨询与交流的工作。

如同20年前的经商浪潮,好像所有人都要跟彼此谈做生意。今天,我们父母大谈特谈儿女教育。原本留学机构的咨询费用,由几万涨到三十万甚至五十万人民币。这一切,不是我这里要展开的话题。

我作为一个母亲,是的,我本人也付出了高昂的费用。儿女原本可以在家里附近上相对也是非常好的公立高中,我们却把他们送往远方的寄宿高中,提前四年进入大学形式的学生生涯。不要说金钱的代价,就是父母与儿女情感上失去的许多交流与相伴,也是巨大的付出和牺牲。然而,无论做什么,总会涉及到为什么要这样,以及值得与否的问题。

其实一个好的家庭教育,与金钱没有直接的关系,有钱当然好,没有钱儿女也不一定就不会成才。这在许多早期留学生父母的家庭背景中都有体现。这一部分,我主要讲述,父母通过自我的修炼与提升,用家庭的内力带给儿女的软实力。其实,考取美国名校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人们常常抱怨: 孩子这么优秀,为何没有被美国名校录取?其实,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本身就是误区。

首先,我要谈谈我们父母需要肩负的两个使命——言传身教和播撒种子。

言传身教,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词。然而做起来,并不容易,它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

孩子努力读书这件事情,我从来不用操心,因为他们从小的生活里,图书馆和书店,就是他们重要的游乐场之一。平日里,我们家很少看电视,大部分时间,都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书。我本身就是一位作者,写书、买书、看书,这是每天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

再比如做公益,不是孩子天生就有意识要去做的。那么,我就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因为我们每年夏天会回到中国旅游,所以我们就跟一所乡村初中联系,做支教和捐书。现在也许愈来愈多的人都开始做了,这个非常好,但是,贵在坚持,所以我希望孩子一定要完成10年的许诺,从初中开始到大学以后,他们一直在做着。

所以言传身教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父母整天吃喝玩乐,家里没有读书的文化氛围,怎么祈望儿女去辛苦地努力读书呢?孩子怎么会在没有榜样的情况下,寂寞地自律进取呢?

然后,我们要播撒的种子有三颗。

第一颗是“希望”,也是最重要的种子。让孩子们知晓,希望总会有一天出现,所以今天的困难总会过去,只要你对今天“不言弃”。

女儿小学时,数学一塌糊涂。我就跟她说,你爸爸曾经是省里的数学高考状元,你哥哥是学校的数学尖子,妈妈曾经也是中学里的数理化第一名。你再差,不会比你妈妈差。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失望。别人家的孩子,三岁时就把乘法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我的女儿,怎么教她,也是不会。既然她已经这么差了,我不应该再去打击她。所以,我就告诉她:妈妈就是相信你的潜力。

结果没等到小学毕业,女儿对数学的悟性就来了。小学毕业前的数学计算比赛,她得了第一名。到了初中,她身边聚集了一批数学学霸。到了高中更是出众,她成了那种被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天才”。最后高中毕业时,她获得了每年只给一位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的数学大奖。上台领奖时,颁奖老师竟然跟大家说:“你看她数学这么好,她的理想竟然是要去成为一位物理科学家!”老师无意中的调侃,却迎来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笑声。第二天在女儿毕业典礼上,美国通用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跟我打招呼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就是那位要当物理科学家的孩子的妈妈啊!”

女儿的故事,说明人的成长路程,如同四季,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春天到来的早晚也不同。女儿的春天虽然迟到了,幸运的是,她还是赶上了种植与收获。

第二颗种子是“感恩”。

感恩的意义别提有多么重要了!许多人一生都不顺利,一生都在抱怨,其实就是没有一颗感恩之心。真的,你越感恩,你就会变得越快乐。

儿女们早早就独立生活去了,每次他们回到家里与父母团聚,吃完晚饭吃完后,他们总会说一句:“谢谢爸爸妈妈,饭菜非常好吃。”然后站起来说:“需要我来整理餐桌吗?”

许多人告诉我,你的孩子很懂事,其实,懂事的意思,就是他们不胡来,会考虑对方的感受,更会拥有感恩之心。他们小的时候,我不记得孩子因为什么抱怨。我说了他们,但是,我记得我当时跟他们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欠谁。别人对你好,千万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每个学年下来,孩子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谢谢每位给他们上课的老师,通过小礼品、感谢信等方式。这些与贿赂无关,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恩,没有重要的老师和不重要的老师之分,身边的每位帮助过你的人,都要铭记,要谢谢他们。

人只有感恩,方才谦卑。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未来路上,很多人会帮助你,有时无法一一回谢,然而,在我们有能力时,一定不要忘记感恩,同时也去多多帮助其他人。

儿子高中时,获得了《时代周刊》的一个学生领袖大奖,他没有匆忙地去见媒体,而是低调地跟我说:获奖的人都非常棒,我要向他们学习,要更加努力完成我在做的公益活动。当时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名誉面前,他还算清醒。他不觉得自己被选中是因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而是抱着充满感激的心情,感谢他的高中给予他的教育。

第三颗种子就是“格局”。

走世界的过程,就是小我与大我交融的过程,面对大自然,面对历史悠久的文化与建筑,你会有敬畏感。见多识广后,这些会潜移默化地给你内心带来从容和淡定的状态,也就有了大格局。

暑假里,我很少带孩子去上什么补习班,而是带他们走世界。从他们两岁起,我们几乎年年都回中国。在教育孩子上,我真不如身边其他像我这样留学旅居在美国的华裔父母那么事无巨细,陪孩子看书、辅导、补习、参加活动,为他们策划未来。

以前我并不知晓自己多么不为孩子操心,也不认为陪孩子学习是父母需要做的。因为所有的学业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具体考多少分,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直到有一次接到儿子在周末读的中文学校的老师的电话,说:“你应该加强辅导你的儿子,他在班里,中文学得最差。”我说:“我确实不想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但是,自己对儿子非常满意,他完全是靠自己自学出来的,至少他每周末还能跟我坚持到中文学校来上课,这样就足够了。”也许老师真的不会喜欢我这个母亲的解释,但是,我就是这样认为的。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完美,一定要有主次,周末还能去学校学习中文,已经很棒了。最重要的是坚持,保持孩子这份热情,哪天他们真的想再提高,有了这些基础,很快他们就会如虎添翼。这就是我心中的格局,人要朝远处看。

假期里我会给他们在旅行路上丢几本书看。是的,他们没有去上补习课,一定有学业上的损失,但是,他们也得到了许多别人家孩子体验不到的其他经历。我在中国巡回演讲时,签名售书时,都带着他们在身边。2005年在王府井图书大厦的一个周末,我签名售书时几乎被挤爆的现场,还有2004年在上海图书展签售的火爆场面,他们都看到过。

这些会让他们得到什么?孩子们目睹过他们的妈妈是如何认认真真地走过每一天,如何付出,这些已经走入他们的心田。人要先付出,付出后,还不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妈妈付出了许多,而且有了回报。有了成就,更要感恩,并且要再继续,因为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幸运的。

孩子们去了寄宿高中四年,过早地离开家庭,确实离我们远了。是的,他们上的高中不错。但是上顶尖私立寄宿高中,就离名校的距离更近吗?其实不一定。但是,他们看到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类型的第一时,你的心态会包容和谦卑许多。

看过成功,也品尝过生活中的富足,同时也感受过何谓付出与收获。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至于失败和挫折,他们需要继续慢慢体验。而我们这一代父母能做到的,就是给予他们尝试失败的机会与权力,因为他们输得起,非常输得起。

现在,我要谈谈我们父母需要灌输给孩子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也是多年来鞭策我自己勇往直前的理念。这里不需要什么技巧,更不需要去上什么成功课程。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自己先把自己做到双倍的优秀。

没有错,我们需要为赢得公平而呐喊。然而,你自己不付出行动,没有先去把自己打理好,只是去强调公平的话,其实本身就在争取公平的过程里,迷失了自己,荒废了才华。

这辈子许多幸运的事情发生在我生命里,其中最幸运事之一就是,我在这十几年里,采访了数百位世界各行各业最成功和知名的人士。他们为何出众?其实就是比别人愿意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还有他们血脉中永不言弃的奋争精神。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已经不再需要努力,但依然去努力着的人。

就拿回复邮件这件小事情来说。像北京大学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往往都是在当天回复你的邮件。他白天非常忙,那凌晨时,你往往会收到他第一时间的回复。另外一位华尔街知名公司的CEO,也是在第一时间回复你,哪怕只是用几个字告诉你信已经收到。即使是西点军校校长,他也在当天几个小时之内回复你,就算你的邮件,并非那么紧急。而一些你认为最有时间,你正在帮助他们的人,你却迟迟收不到他们的回复,除非再去提醒几次。

我总是认为成功的人一定有他们成功的道理,所以,应该向他们学习。

因此,我给予孩子的理念,是让他们不要在公平与否上去纠结,而是自己先把事情做好,把自己的能力提高,这些是最现实的。为理想奋争,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有一个强大和平衡的心态,你的格局也就大起来了。

具体说到如何考取美国名校,确实,对于亚裔的孩子来说,他们考入美国名校的概率是低了些。不过话又说回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考入名校,就是最优秀的那个群体了。我们考取名校的儿女,仅仅是那么多优秀的同代人之间,最幸运的群体。

最后,我来谈谈我们父母要迎战的两个世界。

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中,与父母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这样的变化面前,我们父母该如何做好?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来对待;当孩子长大以后,我们父母要把自己当成小孩来看待。通过这样的心理调适后,父母们会给孩子们继续成长的空间,更给孩子们未来愿意回家承担他们责任的空间。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做这样的父母,我愿意将这样的父母称作懂事的父母。只有父母知道了自己的定位,也就知道自己如何与儿女相处。

我们的儿女,小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成人后,他们需要面对的是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而我们的儿女,还面临着中国传统与美国文化的冲突。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父母需要完成的两个使命,灌输给孩子的一个概念以及需要迎战的两个世界。

对于何谓教育,在《诱惑与困惑:美国教育参考》里,我写下这样的文字:“教育是一种对生命的拥抱,对人性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对一切未知不屈不挠的激情。”如果能在儿女的生命轨迹里,打上感恩、自律、激情、大气,还有那永不言弃的箴言,我们的为人父母之旅,可谓此生无愧!

本篇的文章题目为《美国名校不是梦》,它确实不是梦,而是在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每一天中;在每个细小的行为和每一年的进步中。在挫折中崛起,在成就中回归,这是父母和儿女在各自的昨天、今天、明天的生命里的乐章。

我们实在无法预测将来会如何,会考进哪所名校,名校的距离有多远?简言之,名校是我们前行中的目标和动力。其实到了最后,父母的提升,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切的付出,已经远远超越考取名校的意义。

陈苑生,笔名园子。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1990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居住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在威瑞森移动通讯公司从事统计和大数据分析。常年热心公益事务,担任过当地的中文学校教务长,佐治亚州清华校友会会长,市议员竞选团队成员,等等。

女儿肖帆帆就读本地公立高中,擅长画画、拉琴、舞蹈,高中阶段创建“手拉手”活动(Hand in Hand Chinese Culture Program),帮助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学习中国文化,并在其后至今的8年时间里在校内外一直坚持参与此类活动。儿子肖大圣就读本地私立高中,爱好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和辩论,常年参与美国童子军活动,达到鹰级(Eagle Scout),担任过童子军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地区童子军露营大会总指挥,世界童子军大会组委会委员等各级职位。姐弟二人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