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具有行为能力

儿童具有行为能力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牛吃青草的情况再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牛是在草的根部将草咬断的,而不是将草连根拔起来。很多动物选择食物的例子告诉我们:动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吃某些食物,它们也是为完成大自然的某个使命而吃。有的生物饮食很不规律,它们不是为了活着而吃,但它们活着却似乎是为了“吃”。比如蚯蚓,它每天要吃大量的泥土,其重量达到了自身重量的近200倍。显然,蚯蚓吃泥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命,更是在改良土壤。

虽然行为主义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都不能完全地解释生命的奥秘,但这些理论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些事实,弄清生命的生长是怎样发生的。

我们说过,自然界中生命建构的计划只有一个,各种生物的生命都是依照这个计划发展的,这个计划从胚胎时期、婴儿出生后的发展以及某些社会现象中都可以发现。

很多动物——不管是人、兔子还是蜥蜴或其他——在胚胎早期的形态基本类似,这种现象是具有意义的。但当这些生物的胚胎发育完成后,他们之间的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可以确定的是新生儿是一个心理胚胎,刚出生的婴儿都是相似的。所以,无论是婴儿心理胚胎的成长阶段还是心灵的形成阶段,都需要相同的对待和教育。

不论这些婴儿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不论他们是成为天才还是苦力,是成为圣贤还是罪犯,他们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

这就是说,在生命的头几年里,对婴儿的教育应该是相似的,都应根据他们自然的本性来进行。

婴儿生命个体的内在个性与自我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它只能自然而然地发展,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实现自我,为他消除成长过程中影响自我实现的各种障碍

我们已经确定,敏感点是真实存在的,器官就是围绕不同的敏感点形成的。各个器官形成后,就会出现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两种系统,它们将这些器官连接与整合起来。

但现在的科学无法进一步解释下面这些问题,如:生命体如何形成,以及生命体如何形成自由、独立的个体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1930年,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美国费城的学者发现了一个与现行的理论完全相反的事实。他们发现,大脑里的视觉神经中枢在眼球形成以及视觉神经出现以前就形成了。

根据这一点,这些学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动物心理的形成先于生理的形成。这就是说,生物的本能、习性等,早在表达它的器官形成之前就存在了。

如果生命体的心理部分事先就存在,那就说明,生理部分是自动完成建构的,这样的建构会使其符合心理的需求、符合该生物的本能。

动物的肢体和器官可以表达其种属的本能,心理部分先于生理部分。这种新理论与旧的观念不同,旧观念认为,动物是为了适应环境才采取某种习性的。

以前,人们会认为,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其身体结构会根据意志的力量做出某些修正,以便在竞争中取胜。经过无数代演变,其身体结构就会逐渐适应复杂的环境。

但新的理论并没有完全否认这种观点,只是把动物本能的习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且本能的习性也可以完成适应环境的工作。

在牛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

我们知道,牛是一种很强壮的动物,我们可以根据世界地质史来了解牛的演化过程。

牛出现在地球上时,地球表面还被植被覆盖着。牛为什么会以青草为食、并有四个胃呢?对这一点,有人可能会感到很疑惑。

如果说是为了生存,显然有些牵强。因为除了青草以外,自然界还有很多食物可以供牛食用,而且这些食物也很容易获得。但数千年过去了,我们会发现,牛依然只是以青草为食。

对牛吃青草的情况再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牛是在草的根部将草咬断的,而不是将草连根拔起来。牛似乎知道,青草只有这样吃,才能让地下的根茎长得更好,否则草很快就会开花、结籽、枯死。

后来,人们又发现,青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让土壤更肥沃。因此对地表的植被来说,青草是非常重要的。

可见,在大自然的秩序中,青草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牛的啮咬,施肥和有重量的滚压这两项工作对于维护青草的生长也很重要,而这三项工作牛都可以做得很好,有哪种农业机械能比牛做得更好呢?

除了协助青草的生长、维护土壤,牛还能给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牛奶。

可见,牛的生活习性似乎是为了迎合大自然的规律而设计好的,就像乌鸦和秃鹰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它们的习性也是为大自然的和谐而设计的。

很多动物选择食物的例子告诉我们:动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吃某些食物,它们也是为完成大自然的某个使命而吃。

不管是生物还是无生命的物质,所有成员的巧妙合作,都是为了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存在而进行的。

有的生物饮食很不规律,它们不是为了活着而吃,但它们活着却似乎是为了“吃”。比如蚯蚓,它每天要吃大量的泥土,其重量达到了自身重量的近200倍。

显然,蚯蚓吃泥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命,更是在改良土壤。达尔文曾说,如果没有蚯蚓,地球上的土地就没有这么肥沃。

蜜蜂传播花粉也是这样,它们传播花粉的结果,是花能够结出果实。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来解释,这些动物的劳动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它们也在为其他生命的生存而效力。

同样的情景在海洋生物中也能看到,比如,有的单细胞生物就好像一个过滤器,它们能消除海水里的某些有毒的盐分。为了给海水消毒,这些单细胞生物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海水,其比例相当于一个人每分钟要喝3.8升的水。

对于自身的生活习性与地球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动物自己并不知道。不过,更高级生命的生存、地球上的表土、空气和水的净化都离不开这种生态关系。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大自然似乎有固定的发展计划,动物的某些器官就是为了完成这个计划而存在的。

各种生命都是为了服从自然界的这种“隐藏的命令”而存在的,他们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享受而存在的,但我们的存在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继续向前发展。

如果我们将人类和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不同,最主要的一个不同点是,人类没有特定的运动方式,或者说没有特定的栖息地。

因为只有人类能适应各种气候和环境,热带或是极地,沙漠或是丛林。地球上任何不同的地方,人类都可以自由地生存,而其他动物却不能。

不仅如此,人类还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运动,比如人类可以用双手做很多事,其他动物却不能。这就是说,人类相当地自由,似乎没有什么是人类不能做的。

虽然人类掌握着各种语言,可以走,可以跑、跳,可以像鱼一样游泳,还可以跳出优美的舞蹈,但是这些本领在新生儿身上根本看不到,需要人们一样一样地学习并掌握。

婴儿刚出生时,他的身体几乎是瘫痪的,没有任何能力。但是,通过学习和练习,婴儿能学会走路、跑步,学会像动物一样攀爬。不过,婴儿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掌握这一切能力。

儿童不仅能学会掌握各种人类的能力,让自己比动物更出色,还能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气候,适应社会的各种复杂要求。

这种适应环境的工作,只有儿童才可以完成,成人已经不像儿童那样容易适应环境了。

比如,成人很难像儿童那样完美地掌握外语的语音和腔调,哪怕这种外语比成人的母语还要简单很多。

或者,成人会喜欢某个环境,但这种喜欢只能是把环境像一种外来的东西存放在心里。而儿童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这种环境中的一切,使其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

就像语言会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儿童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都融入到自身中,使其成为自己的所有、自己的一部分。

儿童的这种吸收特性,任务是帮助个体建构一种行为,使个体不仅能适应他所属的这个空间,也能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的精神意识。

成人常常会带有某些个人情感和偏见,特别是在宗教方面。从理性上来说,成人应该拒绝这样的个人情感和偏见,但他会觉得很难摆脱它,因为它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已经融入自己的血液里。

假如,我们要改变某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或者要加强民族的某些性格,我们就应以儿童作为突破口,从儿童开始改起,因为从成人身上入手太困难了。要改变一个民族或国家——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要提升社会文明,我们就必须依赖儿童。在这方面,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